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政府为建立面向21世纪的教育新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新《学习指导要领》,中小学教育内容及课程改革等都是其重要内容.日本《学习指导要领》重视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及生存能力.日本中小学课程主要特征:课程目标兼顾总括性和具体性;课程结构合理化;课程设置灵活,富于弹性,趋于科学;重视道德教育;重视体验,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日本政府为建立面向21世纪的教育新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新《学习指导要领》,中小学教育内容及课程改革等都是其重要内容。日本《学习指导要领》重视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及生存能力。日本中小学课程主要特征:课程目标兼顾总括性和具体性;课程结构合理化;课程设置灵活,富于弹性,趋于科学;重视道德教育;重视体验,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一、日本义务教育开设课程分析 纵观日本的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目标及内容,日本义务教育课程呈现出课程目标兼顾总括性与具体性、课程结构合理、课程设置科学,重视道德教育、重视课程的体验性及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日本文部省的教育改革战略重点.面向21世纪的日本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重点表现为"生存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与我国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考察和比较发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青少年德育课程有四个共同特点:课程目标注重民族性与国际性;课程设计突出人文性;课程内容体现综合性;课程编排与教学组织不乏灵活性。这对我国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今后在制定我国中小学德育课程目标时,应注重学习者个体发展的兴趣和需要;课程内容应体现国际性和民族性的统一;课程教学应力求达到方法和途径的多样化;教材呈现方式也应形象生动、灵活多样;德育教材还应特别重视对学生道德判断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一)、日本中小学课程设置概况日本中小学课程包括三大部分,即学术科目,道德教育和特别活动。其中道德教育和特别活动课程是日本中小学课程设置与其他国家中小学课程设置的根本区别所在。我们先谈日本中小学课程中的学术科目。小学课程的学术科目包括日语、社会研究、算术、科学、音乐、美术、工艺、家事教育和体育。初中学术科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课外辅导又称为影子教育。分析韩国、日本与欧盟中小学课外辅导可以发现,韩国课外辅导教育较为成熟;日本私塾讲师需要经过考试认证,学校教师也可以兼职课外辅导;欧盟的课外辅导起步较晚,欧盟成员国之间也有一定差异,参加辅导的科目以数学、科学、语言为主。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市场较为混乱,有待于进一步治理。国外中小学课外辅导的经验对我国课外辅导具有借鉴意义:针对市场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及时通过行业及管理部门加强监管;针对课外辅导热应改革招生制度,设置个性化课程满足学生所需,由政府出资进行放学后教育,以及在学校开设选修语言课解决学生外语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7.
日本学校音乐教育发展脉络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时性的角度,分析日本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脉络及其特点,了解日本学校音乐教育发展概况,从中汲取借鉴某些对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发展有益的经验。日本中小学音乐课对音乐实践活动极为重视,在音乐课中始终贯穿着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视团体主义意识的集体性音乐活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面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方针,重视音乐教育类课程的开设,重视音乐教师职后进修。  相似文献   

8.
王国辉  杨红 《比较教育研究》2021,43(6):44-50,73
修学旅行作为日本中小学特别活动中例行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已成为日本中小学开展道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等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主要得益于其完善的制度设计和法律保障.其在指导思想、课程、经费、安全、评价等方面构建了颇具成效的制度体系.日本中小学修学旅行制度体系的特点是:法律保障与完善的制度设计为其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社会各部门与机构等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构建多方协同的安全保障体系;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发挥学校的创意和教育实践经验,教育性与体验性并重;修学旅行与各课程紧密相连,注重协同育人等.  相似文献   

9.
日本中小学的课程由学科课程、德育课程和特别活动课程三个部分构成。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公共意识的培养,最主要的还是通过特别活动来进行。特别活动的目的主要是:(1)培养丰富的人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社会性;(2)通过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3)培养自主、发展自我、实践自我的态度和热情。特别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1)学生活动。  相似文献   

10.
"三生教育"主张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进行,其途径和方法同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有相似之处,但在具体实施层面还不够成熟。当代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可供"三生教育"借鉴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统合所有教育时间和活动,制定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制;让学生接触自然和社会,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根据国情、地区特点及学生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突出学生主体性,加强师生的交流和沟通;等等。  相似文献   

11.
一、日本的现行中小学课程日本的中小学课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学术科目、道德教育和特别活动。高中的课程仅包括两个方面:学术科目和特别活动。日本的中小学开设的课程以及每门课程每年的课时标准,都是由文部省颁布的“学校教育法施行规则”规定的,对这些课程的具体说明则载于文部省颁布的《学习指导要领》之中。现行的中小学课程分别是于1980年4月、1981年4月和1982年4月开始执行的。  相似文献   

12.
日本普通高中教育和课程改革近况钟岩关于日本中小学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情况,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研究与试验课题组”1992年赴日考察归国后,曾发表多篇论文,并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专书《日本中小学教育和课程》。最近,笔者又看到一些较新的资料,介绍日本中小学...  相似文献   

13.
日本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现状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真正踏上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历程。课程改革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80年代以来日本相继进行了两次课程改革。通过这些课程,日本的中小学课程呈现出课程目标兼顾总括性与具体性,课程结构合理化、课程设置科学化、重视道德教育、重视课程的体验性及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等特征。这一切均对我国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是指中小学教师在落实学科课程目标流程中,积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进行专业实践(教育教学),并在学生、同事、家长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中产生的影响、作用和效能。从国家、组织和个人层面看,关注中小学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有助于中小学教师践行国家课程改革,有助于提升教师课程领导能力从而提升课程质量,也有助于学生领导特质的获得和全方位素养的发展。提升中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力可从五方面发力:赋权,让中小学教师成为课程领导者;增能,让中小学教师成为课程专业者;创生,让中小学教师成为课程受益者;共长,让中小学教师成为课程体验者;评价,让中小学教师成为课程收获者。  相似文献   

15.
日本中小学开展的综合学习时间的课程目标和内容与我国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相同,课程性质也相同.通过对日本文部省颁布关于中小学综合学习时间改革的分析,以及笔者留学期间参加日本中小学综合学习时间活动的体验,希望给正在探索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我国中小学教师以启迪,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开设.  相似文献   

16.
一、日本义务教育开设课程分析纵观日本的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目标及内容,日本义务教育课程呈现出课程目标兼顾总括性与具体性、课程结构合理、课程设置科学,重视道德教育、重视课程的体验性及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日本文部省的教育改革战略重点。面向21世纪的日本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重点表现为“生存力”的培养。1.课程改革的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它的经济地位一直位于世界前列。但由于二战的阴影,使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一直处于“政治侏儒”地位,为此日本颇为不快。中曾根上台后,便提出了“国…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日本即将发布新的课程纲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前日本文部省发布消息说,今年即将公布修订后的中小学课程纲要。纲要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这是近30年来日本第一次增加课时和内容,也标志着对1998年中小学课程纲要的改变。新的纲要对中小学主要学科增加了大约10%的课时,以加强更多的基础知识教学,尤其是数学和自然科学增加的比较多  相似文献   

18.
德育课程具有践行性特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海南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提供了条件,也提出了要求。海南基础教育阶段的德育课程建设可以借鉴日本中小学的体验教育模式,将德育与体验联系起来,重视道德体验的价值,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创造能力、劳动观念和集体协作精神,发展学生个性,充实学生的内心世界,体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回归生活"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课程评价可以使学校管理者掌握教师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期望和需求,为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本文利用美国顾客满意度模型对长春地区两所中小学学生满意度进行测量和分析,通过学生满意度定量地评价课程教学效果。结果表明:影响学生满意度最重要的因素是课程的感知质量;其次是课程的感知价值对学生满意度的影响;而课程的预先期望对学生满意度毫无影响。学生满意度的提高将极大地改善学生对课程的忠诚度,使课程产生良好的口碑,并减少一些学生的抱怨度。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国家认同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的现状,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类型、教师教学方式、课程资源、课程评价六个维度编制问卷,对全国六省(市) 3683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国家认同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的情况整体较好,学生国家认同水平整体较高;课程成绩越好的学生对融入情况的认识与体验越好,其国家认同水平也更高;城区学校学生对融入情况的认识与体验优于乡镇学校学生,其国家认同水平也更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仍以灌输为主;国家认同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有待加强;中小学生国家认同的理性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三个维度的水平失衡。为进一步优化国家认同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中的融入,需提升教师国家认同素养,改进教师教学方式;有效整合校内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校外课程资源;加强学生理性认知,促进国家认同各维度高位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