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几天看了一篇“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用户数量猜测”的文章,对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的用户数量进行分析,最终的结论是猎讯微博用户是新浪徽博的两倍。当时在微博看到这个结论的时候我挺惊讶的,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我都算很熟悉了。怎么也没感觉出腾讯微博的用户量会有新浪的两倍。因为看一些转发评论排行榜,看得出新浪微博的人气比腾讯微博还是要旺很多的。  相似文献   

2.
一 在我们的生活里,你问80后、90后的年轻人最近在看什么电视,他会告诉你,他最近基本上不怎么看电视,有喜欢的节目和电视剧都是从网上找来看的.而社会上热议的新闻事件,他也都是从微博上看到的.  相似文献   

3.
网易发来很有创意的2011十大儿童权利事件备选资料,我的遴选结果是: 1.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中国社科院教授于建嵘为解救被拐儿童建微博:“如果您走在路边,看到有乞讨的儿童,请您拿出手机拍张照片上传到微博,让更多的人看到,或许他们就是被拐儿童,或许他们的父母正在天涯海角急切地寻找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4.
张锐坤 《东南传播》2021,(1):138-140
新媒体是指大众通过网络等媒介向外发布他们相关新闻的新型媒体传播方式.很多新媒体甚至取代了传统媒体在年轻人生活中的地位,可以一周不看新闻,但是一天看微博、刷微信总觉得少了什么.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其存在的一些民事法律风险也变得日益明显,如:微博上随便转发一些文章或图片被诉侵犯著作权的;所以,在通过新媒体盈利的同时,如何规避...  相似文献   

5.
微博时代,纸媒如何留住读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天你‘围脖'了吗?"今年初的一天深夜,当我在一本新闻杂志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时,脑海里一头雾水.那时我第一次知道,网络上有了一种叫微博的新东西.可现在,我已在数家网站注册了微博,我所在的南国早报网也开通了微博功能.没有过渡,容不得犹豫,几乎一夜之间就进入了"微博时代".  相似文献   

6.
记得一次在多媒体编创艺术课上,我给学生看了这样一张照片(见图1),当时课堂上一共有83位学生,当问到看到了什么的时候,其中75位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苹果".只有几位同学回答"秋天"、"温馨"、"丰收".诚然,学生是诚实而可爱的,但作为一名未来的数字媒体出版物编创人.他们的回答未免使我感到有些遗憾.  相似文献   

7.
吕洁  原永涛 《新闻世界》2014,(8):100-102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化媒体受到很多网民的喜爱,根植于这个平台上的公益活动也开展得轰轰烈烈。舆论领袖在微博公益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微博公益中的舆论领袖包括影视明星、知名企业家、媒介工作者、知名学者等。他们在引爆微博公益话题、加快微博公益话题传播速度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微博公益提高了他们的知名度,进一步巩固了他们的舆论领袖地位。  相似文献   

8.
蒋颖 《今传媒》2013,(2):12-15
新浪微博2012年在澳洲举办了第一次媒体发布会。根据微博在澳大利亚的官方合作伙伴——澳娱投资有限公司(OZ Entertainment and Investment)估计,在澳大利亚有近50万位微博注册用户。本文有三个目的。第一,分析澳洲政界目前到底有哪些政客开通了新浪微博账号,这些政客或者他们的代理在微博上发布哪些内容。第二,对于澳洲政客,使用新浪微博这样的平台与澳洲华人群体沟通,到底给他们带来了哪些好处?第三,澳洲政客使用中国社交媒体对中澳政治的意义。微博是否给澳洲政客与他们的选民之间带来了更为良好的沟通?澳洲政客使用微博的经验对于中国政客与民众的有效沟通有何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微博著作权没有免费的午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被新闻传播学界、业界称为"微博元年".微博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著作权的法律保护提出了新的课题. 微博陷著作权风波 今年情人节前,有网友一时兴起,在微博上写了一篇送给老婆的微小说.仅仅140个字,将过往恋爱的美好瞬间串起,写得情真意切.该网友将小说贴到微博上只是想让老婆看到,没想到第二天就出现在某报刊的情人节微小说专栏里.①  相似文献   

10.
刘建新 《声屏世界》2010,(10):68-69
一位女画家将老公和“小三”捉奸在床的“捉奸门”事件在微博上不胫而走,再加上当事双方针锋相对、朋友的佐证,捉奸、家暴、经济纠纷这些完全彻底的隐私、“家丑”.在新浪微博、网易微博、猫扑网等新兴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曝光在上百万网友的眼皮子底下.并成为他们兴味盎然的谈资.可谓微博诞生以来的一大奇观。  相似文献   

11.
一个多月前,某高校一位男生,在互联网上看到一张手机偷拍到的女性“春光照片”。从被拍者的服装、身材和所推的自行车看,男生认定其为自己恋人。与此同时,他们的一些熟人也从网上看到了这张照片。这对恋人觉很失脸面,但又苦于查不出是谁干了这样的缺德事。显然,偷拍行为与正常的人伦道德相违背,但应该受何种惩罚,  相似文献   

12.
Twitter模式在美国兴起几年之后,中国的微博(也可以看作"类Twitter")应用也开始躁动.虽然模仿Twitter的"饭否"、"叽歪"等早就出现,但他们在中国的发展磕磕绊绊,而新浪在2009年下半年开始推向公测的微博,让人看到了微博应用在中国普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微博作为新兴的网络交互工具,以简单便捷性、互动性强、强烈的现场感和实效性迅速发展,微博用户数量已超过3亿,如何合理利用微博功能,如何恰当处理微博的负效应是每一位公民每一位微博用户应该考虑的问题。一、微博传播过程中的负效应1.微博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利器",也是滋生谣言的"温床"青海省玉树地震、甬温动车事故等均是由突发事件当事人个人微博第一时间将消息发出,然而微博传递的仅是信息,可靠性不及传统新闻媒体,消息在网络上以难以想象地快速进行传播,导致受众根本无暇顾及消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只是机械地被从众心理操控不停地传播转发,这就为谣言的传播制造了"温床"。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界的明星商人任志强发了一条微博说:“媒体、网站都来邀请采访和做节目。可惜我是企业管理者,不是专写文章或卖嘴的自由职业者,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尤其不要直接与我讨论这类问题,浪费我的时间。请查微博上已公布的电话,与秘书联系。”另一位房地产界的明星商人潘石屹转发了这条微博,并且评论说:“任总学会用微博,牛了!”  相似文献   

15.
在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比美国人的自我感觉更好,他们有很多引以为傲的东西:美元、微软、好莱坞、航天飞机、选举制度、对外援助,以及电视新闻——他们可以坐在家里,看电视直播被控杀妻的体育明星辛普森与警察玩的追车大战,看总统选战时一轮又一轮的电视辩论,当然,也可以看到喷气客机撞入纽约的摩天高楼。很多  相似文献   

16.
《人物》杂志发袁厉害一稿前,我有期待.我的前同事、《人物》杂志副主编林天宏早就在微博上惊呼,他编袁厉害一稿很过瘾,魏玲是他见过的最出色的实习生. 魏玲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徐泓教授的学生,我也是北大新院硕士毕业的,从徐泓老师那受教颇多.想学妹未出道即能获得前同事如此称许,稿子自当拜读为快. 未承想,看到这篇稿子时,微博上已是飙风四起,诟病如潮,"脸谱式写作"、"抒情式调查"、"审判式报道"、"预设立场"、"自以为占领道德高地并炫耀智力优越"等指责,可谓"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一篇报道能引发如此多争议,在新闻业界并不常见.我把报道认真看了一遍,想得出自己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对微博的再认识无可否认,微博正日益成为一种新的媒体(媒介)形式.但是,在微博火爆的背后,其内容真实性却不像传统媒体因有制度化的审查体系而得以充足保障.也正因此,由微博引发的多起"涉假新闻事件"已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比如,2010年12月6日晚8时许,新浪微博有人传播"金庸去世"消息,不明真相的网友疯狂转发.某刊物负责新媒体的一位编辑下班后看到这条微博,于是在家登录该刊新浪微博官方账号,以该刊名义发表类似内容的微博.因为没有注明转发,很多网友误以为是该刊核实并首发的消息,出于对该刊传统媒体公信力的信任,纷纷信以为真,于是大量转发.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微博已对整个传媒格局产生深刻影响。传统媒体特别是纸媒,可以借助微博这一新的传播平台,弥补自己的短板,增强与读者的互动,争取更多的新闻资源,从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不过,也应该看到,包括《人民日报》法人微博在内的诸多纸媒的官方微博,在微博这一话语空间里,话语方式仍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甚至影响到了纸媒本身的品牌价值。笔者根据近段时间对纸媒官方微博的阅读和观察,对其话语方式有如下一  相似文献   

19.
微媒体时代科技媒体应对科学谣言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2010年是"微博元年"的话,2011年则被称为"微博红年"。这一年,微博无疑成为新媒体语境下中国最受关注的焦点。这一年的每周、每天甚至是每个小时,微博上都有热点话题在讨论,或关乎民生、或主持正义、或揭露内幕,抑或是扶弱济困。微媒体大行其道"每天从微博开始,再到微博结束。"这是不少粉丝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北京的一位网友说:"早晨6点半,一睁眼就拿手机打开微博,查看私信,回复留言。7点半至8点半,上班地铁中,看微小说或微电影。上班期间还会用微信和同事保持沟通。晚上浏览政府的官方微博,进行评论或转发。"微博正在"直播"中国。庞大的用户群和便利的通道,使  相似文献   

20.
在媒介融合、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趋势下,互联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微博就是其中成功的范例。在数亿的微博用户中,普通人借助微博来展示他们眼中所看到的世间百态、人情冷暖;各大媒体官方微博利用微博的即时性,第一时间发布最新消息;而新的意见阶层和网络意见领袖也应运而生。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试分析"新意见阶层"和"意见领袖"在微博中的体现和影响,因势利导,从而使微博朝着更加健康的趋势发展,促进信息的流通与传播,打造更加和谐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