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毕业生职业价值取向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把握当前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的发展动态,有针对性地实施就业指导服务与咨询,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顺利就业,笔者对2006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进行了抽样调查。在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汇总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高校毕业生职业价值取向的主要特点,并从多层面揭示造成这种变化的具体原因,提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2009年大学应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使用自编的问卷调查了8所大学的377名毕业生。研究目的旨在考察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取向与职业价值观。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呈现7因子的结构模型,同时本文探讨了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因素,并以此为基础考察我国青年学生择业标准的变迁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毕业生自身职业发展的角度,浅谈高校毕业生教育,主要强调对毕业生的心理和人格教育、职业精神教育和就业价值观教育等。通过毕业教育,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帮助毕业生更好地实现由学生到工作者角色的转变,并获得更好的认识发展。  相似文献   

4.
职业观是择业者对职业的认识、态度、观点,如对职业评价、择业方向等的认识,是择业者选择职业的指导思想。高职生正确的职业观,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职业观,就是要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更好地为国家作贡献。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如何在体育院校有效开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并分析大学英语ESP教学在体育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可行性.体育院校大学英语ESP教学的精髓是分析和满足体育专业学习者的不同需要,提高其今后的工作情境和专业领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6.
代劲 《电大理工》2014,(3):59-60
阐释了职业选择的内涵、分析了当前高校毕业生职业选择研究的现状;在完善高校毕业生职业选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高职院校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就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选择问题开展调查分析,旨在通过调查分析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选择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尝试提出对策,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7.
代劲 《电大理工》2013,(3):59-60
阐释了职业选择的内涵、分析了当前高校毕业生职业选择研究的现状;在完善高校毕业生职业选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高职院校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就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选择问题开展调查分析,旨在通过调查分析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选择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尝试提出对策,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8.
职业价值取向作为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本研究选取地方性应届本科毕业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对他们的职业价值取向进行探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97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对部分同学进行深度访谈,通过spss分析,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当代大学生选择职业时最看重的是经济取向,而且个体间差异很小;(2)不同专业性质的应届毕业生在职业价值观的劳保稳定维度差异显著;(3)与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相比,来自农村的毕业生更少考虑今后工作的地域取向。  相似文献   

9.
朱雄 《教育教学论坛》2013,(46):158-159
调查结果显示体育院校部分大学生行为认知存在偏离现象。按其主要因素可分为政治观念淡化模糊型、价值观念淡薄功利型、学习目标不明懒散型、诚信度不高欺瞒型、纪律意识不强违纪型、缺乏修养不文明型、集体观念缺失我行我素型。分析认为,加强体育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主流价值观教育,学业目标引领,道德法制建设,文明礼仪教育,集体荣誉感教育是矫正学生行为认知偏离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了解师范专科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职业取向,以便为师范高校的招生及就业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本文采用自编的师范专科生就业意向问卷在湖北省范围内进行大样本随机抽查,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调查高校毕业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状况,分析影响毕业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现实 因素,发现高校毕业生职业行为过程的自我效能感偏低,不同类型毕业生职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差 异,高校需要通过开展多种渠道的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2.
高校毕业生职业选择决策因素及就业指导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重庆市高校毕业生职业选择决策因素的调查发现,单位发展潜力、行业发展前景、个人发展晋升空间是影响大学毕业生职业选择的主要因素,针对上述大学生职业选择的特点,本文提出相应的就业指导对策。  相似文献   

13.
职业伦理视角下的教师人格观是教师在职业伦理支配下对待人格差异学生的观点、看法、态度及表达出的行为倾向,它是教师职业素养、职业水平的重要标志。职业伦理视角下的教师人格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教育实践中表现为特定的行为取向。在推进教师队伍发展过程中,应重视教师人格观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高职生要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能力,就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通过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成长的调查,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应认识到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突出"四个一"建设,即:完善一个体系——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教育的体系,提供一个借鉴——优秀高职毕业生的成功案例借鉴,搭建一个平台——校企融合造就准职业人的平台,探究一个办法——科学合理的高职生职业素养量化测评办法,来强化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提高高职生的职业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盲目择业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凸显的问题。在简要介绍意象对话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高校应届毕业生职业选择的一个咨询案例,尝试将意象对话技术应用于职业选择指导中,并提出了意象对话技术在职业选择指导中的具体应用程序。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大五人格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职业取向标准问卷调查湖南4所本专科院校的446名大学生,以探讨大学生人格、社会支持与职业取向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社会支持程度都较高;超2/3的大学生稳定性、开明性、随和性、责任心人格处于中间状态;人格、社会支持与其职业取向关系较密切;社会支持与稳定性、外向性、随和性、责任心人格相关显著.大学生要重视人格完善和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积极探索自己的职业取向.  相似文献   

18.
问卷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在职业选择时普遍将发展前景、收入、工作稳定性等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其月薪期望值较为合理,但普遍没有把专业学习作为自身就业的重要因素,且在面对就业压力时有逃避的倾向;学生性别、年级、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学生家庭及所处地域都对其职业选择具有一定影响。为此,高职院校应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整个工作过程,努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选择观念,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9.
杨剑飞 《现代教学》2014,(4X):58-60
<正>职业价值取向是指人对职业的倾向性意识和行为,是人谋取一份职业的社会行为目的,主要体现在人的职业动机、职业理想和择业行为取向,它是人在从业过程中的驱动力,是职业价值观的核心组成部分。《关于加强和改进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努力把中职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品德优良、敬业爱岗、技能高超、身心健康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了解中职学生的职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上,人们职业的选择常受一定动机的支配,而择业的动机一般都是由职业价值观决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对其择业决策起着同样重要的指导或决定性作用。分析高校毕业生职业价值取向形成条件以及社会观念改变、个人受教育程度及认知水平提高、职业环境条件等因素对其影响,并论述高校毕业生价值取向变化与跳槽现象间的关系,最后提出及早建立完善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自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利于社会教育资源效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