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新春 《湖南教育》2004,(13):27-27
一篇作文从外在看,是有关语言的构成形式,或记叙、描写,或议论、说明,在文本的背后却蕴含着作者的审美情趣、人生理想、精神气质。中学生的内在情感是可以不断丰富的,有着巨大的创造潜力,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能否使其不断充实和“外化”。“情感”是教不会的,只能靠我们去培养。一  相似文献   

2.
《广东教育》2006,(4):72-72
我有很多同学都很怕写作文,他们总觉得,没什么东西可写,但我却很喜欢写作文,特别是英文作文,因为我觉得言之有物,来源于日常生活的细心观察,多注意身边的人和事。  相似文献   

3.
张爱民 《江西教育》2003,(20):25-25
体验是指少年儿童通过自身经历和实践获得真实体会和感受,形成知识和能力的一种内在活动。体验教育思想的生成,帮助学生摆脱了“作文难、难作文”的窘境,让学生作文进入了一个“想写、会写、写好”的全新境界。一、开辟写作源泉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要的一点是要想方设法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生活,带他们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从而开辟作文创造的源泉。1.家庭生活中体验。可引导学生在“我当一天家”、“假如我是爸爸妈妈”等模拟体验活动中扮演角色,鼓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体验长辈的甘苦,加强两代人之间的沟通。这…  相似文献   

4.
5.
董堃 《现代语文》2005,(10):117-117
俗话说"厚积才能薄发","巧妇难为无米之饮".作文也是如此,平时积累的素材多了,写作文的时候才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而不会腹中空空,下笔无言.如何积累写作素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学生写作,不仅仅是简单的写作技能训练,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美的捕捉和美的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美的体验和美的创造过程。然而,由于写作的社会氛围、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我调适诸方面因素,不少学生在写作中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矫揉造作,处于被动状态。为此,必须引导学生加强审美体验,自觉运用新颖的材料和富有个性化的表达运笔为文。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闪烁生活的珠光宝气。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写作书籍堆积如山,各种媒体目不暇接,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仍有许多学生感到写作文难,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写作素材,脑子空空,无话可写,无事可叙。笔者根据多年作文实践,摸索出一套帮助学生捕捉习作素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雒春秀 《农村教育》2002,(12):60-61
小学生初写作文,写什么,怎样写,是他们最头疼的事。如同盖房子,既悉没有木料、钢筋、水泥等丰富的材料,有了材料,又不知如何下料。那么教师既是高楼大厦的设计师,又是建筑工程师和运输材料的大队长,怎样引导学生作文入门,如何使他们乐于写作文,下面谈谈我在教写作文中的点滴探索。  相似文献   

9.
苏州留园里有一副对联,上联日:“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下联日:“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这副对联道出了阅读与赏花的微妙联系,二者密不可分。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就好比对联那样,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语文训练;作文是外化的表达,是以运用为核心的语文训练。没有吸收,就无法表达;吸收多了,表达才有选择的余地。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是作文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活动作文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活动作文是有别于命题作文和供材料作文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围绕这个问题,先从唐代画家戴嵩的绘画引题,再诠释活动作文的概念,然后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活动作文的几个有利方面;二、活动作文的几个特殊性;三、活动作文应注意的两个问题。文章比较全面地探究了活动作文的意义、特点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蔺慧丽 《学周刊C版》2014,(10):158-159
诗圣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俗语也曾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些都是古人对读书与写作经验的总结。用到我们的作文当中,恰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素材积累"在中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即便是信息发达的今天,它仍然是指导作文的金玉良言。写作素材的贫乏,使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时无话可说;写作素材陈旧,使学生的作文毫无新意。时至今日,仍然是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顽疾。  相似文献   

12.
凌育仁 《广西教育》2007,(12A):21-21
有些小学生害怕写作文,讨厌写作文。有的学生苦于无材料可写,难以找“米”下锅;有的学生作文东拼西凑,内容干巴巴;有的抄袭他人的作文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作文教学时着手消除学生作文的消极心理,根据学生喜爱参加活动及游戏的特点,在中高年级进行活动作文实验,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动口,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然后指导学生当堂写作文,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黄显英 《中学文科》2007,(11):67-67
学生直接从生活中观察得来的东西并不一定能成为写作的素材。写作素材实际上是一种既包含生活真实,同时又凝聚着作者对现实的感知、理解、想像与感情的心理复合体。真正的写作素材是一种经过心灵内化的产物,内化过程经历观察、表象、感受三个阶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制约中学生作文水平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其中主要的一点是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和写作欲望.所以作文教学,最主要的是找回学生自我,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有真性情可写.而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则可以激发学生写作欲望,使学生由"不想写"、"不会写"、"要我写",逐步发展到"我要写"、"我会写"、"我爱写",提高兴趣,增强体验.本文试作浅显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包括命题、学生独立写作、批改作文、作文评讲等几个步骤,其过程是封闭的,抽象的,它远离的正是学生鲜活的生活之源,忽略的正是学生生活素材的蓄积,淡化的正是学生写作过程的监控、指导,其后果是学生写作无米下锅、作文空洞、虚假的尴尬,是作文教学长期低效的难堪。为打破这种尴尬的作文教学局面,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笔者尝试开展主题活动式作文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试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主题活动式作文教学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20.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学生作文应是抒写心灵、展示个体生命过程的窗口。个性写作就是要启发学生.运用创造心理写出属于自己的“哈姆莱特”,张扬自我的个性。华丽是美,朴素也是美;明朗是美,含蓄也是美;波涛汹涌是美,泉水叮咚也是美。“郊寒岛瘦”、“关东大汉”与“妙龄少女”各臻其妙,摇曳生姿,方构成了五彩斑斓的中国文学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