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品德课,不能让学生为考试去死记硬背书本上枯燥的理论。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心中有"人",回归"人本",给学生以充盈的人文关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和教学观,以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广大教师把大量的活动引入到课堂,目的在于改变原有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形式新途径,切实提高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活动教学"成为一个标志性特征。所谓"活动教学",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有效的初中思想品德课与导入艺术的精心设计是分不开的。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师生互动;挖掘教育资源,重组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通过思想品德课作业设计时应注意的"三度",即设计作业注意"梯度"、"广度"和"参与度",来实现思想品德课作业设计的"三再"目标,即帮助学生进行"再感悟",实现内容的"再拓展",有利于学生的"再实践",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同样是"H_2O",如果是一阵劈头盖脸的冰雹,就会摧残生灵;而如果春风化雨,则滋润万物,带来春光无限。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大部分学生都有这样的看法:既折服于它深刻的道理,又无奈于它的晦涩难懂。因此,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就有一个究竟是给学生"冰雹"还是"春雨"的问题。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多一些"春风化雨","激活"思想品德课,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6.
魏奇彬 《文教资料》2011,(16):154-156
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针对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思想品德课堂仍存在的"满堂灌"、"满堂问"、"满堂活动"的现状,本文提出要还思想品德课堂于"人",充分体现生长性、发展性的"生命"特点,建构初中思想品德课"动态教学"课堂,并对如何实施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不再呆板,学生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学会"变为"会学"。但在思想品德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对于同样的学习内容,获得的学习效果不一样。查其原因,除了学生本身的基础有差别以外,学习方法的差异是重要的原因。教师应加强学法的指导,提高学法指导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导入"技巧是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导入"技巧的运用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上课效果的好与坏。本文从多方面阐述了"导入"技巧在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举例具体,有代表性和说服力。最后提示",导入"技巧运用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学思想品德课是"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奠定基础的综合性课程",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任何课程都无法替代的。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充分发挥德育主渠道的作用?本文就这一课题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首先论述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必要性,进而从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人性化的教学过程、挖掘思想品德课教材中的人文素材、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老师的人文素质及实施“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这五个小点阐述了人文精神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渗透途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科学知识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和渗透的人文社会学科,是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思想品德课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功能绝不仅仅能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更要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和思想政治道德实践。当前,新课程更加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切实发挥德育的主渠道作用,是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丁和余 《考试周刊》2010,(26):173-175
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普遍运用,文章通过对参与式教学的内涵和模式的思考,阐述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手段、影响和作用,提出参与式教学是一个新事物,它遵循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采用的一种教学育模式。  相似文献   

13.
笔者认为,耍增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强化思想品德课的人文关怀,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课堂上应扬善,但更要批恶。  相似文献   

14.
张仕碧 《成才之路》2011,(12):23-23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标准》指出:"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而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也强调"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强调要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成分,有计划地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初中思想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下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把自己由"讲师"变为"导师",不能以教师的讲为主,而要以学生的学为主,要把"讲堂"变为"学堂",这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初中思想品德课要坚持正面教育,坚持说理、感悟、疏导、示范,而这种正面教育又不能将课上得干巴巴的。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为"学生是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7.
金霞 《成才之路》2012,(33):94-95
在不少学生心目中,初中思想品德课比较"闷":教师课堂上滔滔不绝,道理一大套,理论一大堆,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我认为思想品德课堂有时也不妨"变变脸",换一种教学形式,或许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把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形式迁移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自主探究、自我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加速道德知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周靖雯 《课外阅读》2011,(5):222-223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积极性是一个初中政治教学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研究,对初中生心理的分析以及对一线教学的总结,提出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运用情感的积极作用,运用教师的个人人格魅力、语言魅力,灵动的课堂教学,多样的评价方式等的手段,引导学生,让学生“爱”上思想品德课。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他们端正自己的思想。思想品德课是初中生道德教育的重要一环,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特点,以及融洽与同学的关系等,因此,思想品德课程中的人文关怀也越来越重要。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人文关怀这一命题进行了阐述,希望与广大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20.
教师应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音乐,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有着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用音乐辅助课堂细节处理,有利于增添课堂的灵性与色彩,拨动学生灵魂深处的心弦,将情感参与幻化为"无痕"德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