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批改方式主要有学生自我批改、小组交换批改、教师抽样批改以及课堂讲评批改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批改和评价中来,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
作文的互批     
写作能力是中学阶段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新课标对于中学阶段的写作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 ,并提出了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当前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得不快 ,与现行的作文教学由教师一人包办的模式 (命题——指导——批改——讲评 )不无关系。传统的作文批改多由教师一人包揽。教师为学生批改作文 ,既有圈点勾画的旁批 ,又有言简意赅的尾批 ,但学生对此总是简单过目 ,草草了事 ,以致事倍功半 ,出力不讨好。为了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发挥学生的潜能 ,点燃其写作的兴趣之火 ,提高其写作水平 ,我们不妨打破常规的作文批改方法 ,给学生…  相似文献   

3.
陈明杰、陈永睿老师的《学生互批作文之不足说》(《语文教学通讯》2000.7)一文(以下简称陈文),指出了学生互批作文的不足。陈文审视的角度仍然没有超脱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作文批改观念,学生互批作文的不足,完全是在教师“失控”的情况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批改的不足。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互批作文的过程实际上由传统的单向批改变成了三向循环批改,其相互关系如图示:1.陈文中阐述互批作文不符合信息反馈原则,不利于作文教学。其实,只要在教师主导下,这种互批互改学生①学生②老师评讲教师老师批改信息反馈不仅仅局…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作文批改通常都是由教师一人包揽。然而,这种方式不仅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批改结果也不受学生重视,无法有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语文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当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批改和修复过程中提升写作水平。为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互批互改,从而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秦彩芳 《成才之路》2012,(23):87-87
当前,作文批改似乎成了压在语文教师肩上的一座大山。怎样才能把老师肩上的这座山搬走,不仅要发扬愚公精神,还得另辟蹊径——引导、发动学生互批作文,就能批出一片新天地。一、下放"民间"——批改"平民化"批改作文一直是老师的"专利",如果批改作文能从"庙堂"进入"民间",学生自己也能品尝为人师的滋味,孩子们怎能不喜悦,不激动呢?但学生的语文功底参差不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合理分配和安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互批互改,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还能减轻教师的劳动负担,充分体现了"因势利导"的原则,易于操作.笔者自认为有益,写下来与同行商榷,也求得指教. 一、操作步骤 第一步,提出明确要求.学生作文写好交上来后,教师有目的有重点地浏览部分作文,了解作文的成败之处,联系布置作文时的指导与要求,写出明确的批改要求.  相似文献   

7.
作文的批改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必要环节。而传统的"学生写,教师改"的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下的教学,尤其对写作基础薄弱的农村初中生,互批互改作文,能让彼此相互学习借鉴、相互促进、相互发现缺点与不足,最终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作文的批改是作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谁来批改,如何批改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探讨和实践的重要问题。对此教师可对学生之间进行互批互改的优势进行分析,并对如何进行学生互批互改作文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作文批改老师成了主体,精批细改使教师陷入作文批改的苦海,而学生则对满纸红从心生厌倦到漠视,事倍功半,不利于加强作文训练。《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和交流栏目中明确要求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  相似文献   

10.
鉴于老师改、学生看这种传统作文批改方式存在的问题,本学期,学校组织语文组进行了分组合作下的作文互批互改方式的尝试,发现采用这种批改方式,达到了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和教师节省时间的良好效果。本文对这种方式所要做的准备工作和过程做了详细的介绍,并对准备工作和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做了理论上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
正互批互改既能让教师从传统的作文精批细改的"苦海"中解放出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创造空间,还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让其在互批互改过程中校正文字、完善主旨、丰富材料、调整结构、润色语言,从而使其写作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取得"授人以渔"的效果。一、划分等级,鼓励合作在学生进行互批互改作文训练之前,我对批改对象进行作文潜力摸底,根据他们的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划分等级,分别为A级(优秀)、B级(优良)、C级(一般)、D级(较差),以最大程度保证批改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再从每级中选出两个责任感和写作能  相似文献   

12.
高三学生有写作的热情,老师却没有批改的时间.即使有时间批改,也至少需要两周的时间,这样的慢速度不符合高三学习生活的快节奏.而学生互批作文的方法是一种非常适合在高三阶段运用的好方法,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写—评—改”的写作活动全过程,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其写作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教师跳出了埋头批改的圈子,可以分出更多的精力个别指导学生写作.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就是老师对学生的作文逐本阅读,精批细改,浪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学生拿到作文后,只是看看自己得了多少分,或者看看得了个怎样的评语就了事,根本就不问问为什么。再者,教师在下评语的时候,几句套话反复使用,缺乏变化。如此一来,出现了作文批改费时多,收效少的难题,这一难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势必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本文就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互批作文”的方法与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最繁重的工作便是作文批改,传统的作文批改老师是主体,"精批细改"使教师陷入作文批改的"苦海",不但费时间,而且收效小,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作文批改方式亟待改革,应从教师一人包办代劳到放开手脚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脑动手互批自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一、发动学生主动参与评改,激发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笔者尝试的小学高年级作文"互改法",让学生在欣赏、评析别人的文章过程中积累一些写作心得,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收到较好的效果。通俗地说",批改"="批 改"。在平常作文教学中,批改者较多的是教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事实 :学生最怕写作文 ,老师最怕批作文。两周一大作 ,一百来本作文本 ,老师批得头昏眼花 ,筋疲力尽。批后发下去 ,学生的反映如何呢 ?绝大部分学生大概用不了一分钟 ,只看了个分数 ,就把老师的辛苦消化了 ,这大概就是“精批细改”的结果。如何改革这种传统的作文批改模式 ,这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多年来 ,笔者有意识地在作文批改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试图采用一种“互批、自批、复批”的新方法 ,并有所收获。一、以叶圣陶的教育理论来指导叶老在语文教学论著中反复强调 ,“作文教学要着重培…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要求教师对作文的批改最好做到精批细改,似乎精批细改的教师是好教师,精批细改的作文就是一篇达到教学要求的作文。是不是真如此呢?我觉得也未必,因为精批细改如果不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的话,那也是达不到作文批改的目的的。况且,每篇作文的批改都由教师包办代替,也难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修改水平。  相似文献   

18.
学生互批互改作文,使学生有了主动权,学生成了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互相批改能够发表其意见,能激发其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学生批改作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也关注了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19.
正作文习作中跳动着的童心,洋溢着的童趣,常常会让语文教师兴奋不已,然而习作批改的高耗低效则让语文教师头疼不已。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批改学生作文是教学中最费时、费力、费神的事。学生注重的往往是作文的分数,对于评语只是简单地看一下,甚至看也不看就塞到了书包里。这就导致教师灯下忙于勤耕,学生写作能力却原地踏步的现状。导致以上问题的原因较多,而作文批改的方法则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经过一系列的实践活  相似文献   

20.
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颇受关注的话题。传统作文批改主要是以教师评改为主。然而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每次作文批改下来,老师要写一百多篇小评论读后感,不仅力不从心,而且也免不了出现雷同卷。因此,我们在作文批改上大胆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即让学生互批互改,自己动手,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修改错误,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