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日本索尼公司每周出版一次的内部小报,经常刊登各部门的“求人广告”,职员们可以自由而且公开地前去应聘,他们的上司无权阻止。另外,公司原则上每隔两年便让职员调换一次工作,特别是对于精力旺盛、干劲十足的职员,不是让他们被动地等待工作变动,而是主动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这种“内部跳槽”式的人才流动与我们正在推行的公务人员竞争上岗制度有某种相似之处,就是都给人才创造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机会。但与索尼富有个性化岗位设置的用人策略不同的是,以选任更高一级行政职位为主要目的的竞争上岗制度由于可供选择的岗位目标较少,人才流动…  相似文献   

2.
上司让我跟他一起跳 我叫李琴,今年27岁。原来在一家颇具规模的外资公司做事,公司的发展前景不错,自己的业绩也还可以,个人对工作也比较满意。在这家外资公司工作两年后,公司一名很器重我的部门主管决定跳槽,而且已找好了一个相当不错的“下家”,一连好几天地做工作让我随他一起跳槽。  相似文献   

3.
学校中层干部不可患的五种“眼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势利眼症状:势利眼的中层干部惯于趋炎附势,擅长见风使舵,善于见机行事,“看人下菜碟”。他们精于察言观色,喜欢围着上司摇尾乞怜,鞍前马后地效劳,直到满意,以讨领导欢心,博得上司好感,活脱脱一只“哈巴狗”。对于有权有势、有利用价值的人他们万般殷勤,百般讨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有时,为了蝇头小利,甚至可以出卖自己的人格和尊严,甘愿让教师在背后“戳背脊”。对于普通的教职员工,则立即判若两人,对你冷眼相看,盛气凌人,“鸡毛当令箭”,有时要求他办点事,也得好话说尽,嘴皮磨破。而对于有背景、给好处的教师和学生则表现出另外一副嘴脸…  相似文献   

4.
野田圣子高中一毕业就找到了好工作,在东京帝国酒店做服务员。上班的前一天晚上,圣子兴奋得睡不着觉,她对自己的工作有很多设想,这可是她踏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她一定得好好干才行啊。一大早她就来到了帝国酒店,等待上司给她安排工作。可是,没想到上司安排她去洗厕所!野田圣子一下子愣住了,她从来没有干过这样的粗活。再说一个漂亮的女孩子,怎么受得了去做这样的工作。但是作为一个新人,上司让干什么就得去干。于是圣子只得委屈地去洗厕所。洗厕所真是一件很难受的活。无论是从视觉上、嗅觉上还是体力上的折磨都令圣子无法忍受。心理的暗示…  相似文献   

5.
信息窗     
一项儿童调查惊人:“父母让我们真心烦”在孩子心里,最让他们烦心的是什么?济南市青少年宫对济南的少年儿童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200名年龄在3岁到12岁的小朋友道出了让大人们吃惊的答案。问到在家中最烦心的事时,49%的孩子认为“父母唠叨”最让人心烦;20%的孩子认为“大人常打牌、麻将”让人心烦;19%的孩子为父母“很少让自己出去玩,或不让其他孩子到自己家”而心烦;15%的孩子认为“父母经常抽烟、喝酒”让人烦;14%的孩子对父母“让自己多做作业”感到心烦。即使感到心烦,仍有40%的孩子不敢给家长提意见。给大人提意见会怎么样,他们能接受吗?3%的孩子认为“大人根本听不进”;40%的孩子认为“大人有时能接受”。  相似文献   

6.
火花     
访美时间很短,但有点感受很深。 美国是一个从不或极少浪费智慧的国家。这听起来很玄,其实,很简单。美国人对“公”、“私”区分得既彻底又清楚,其智慧支出也就很清楚——要么把它贡献给国家,使自己的工作出色;要么把它贡献给自己,让自己的生活有意义。他们总能够把智慧用在需要用或想要用的地方,而不会去无谓地浪费,更不会把它用在非常无聊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自小到大都没有离开过父母的关爱和呵护,长此以往,他们对这种情感便会由自然接受到逐渐厌倦。事实上。多数孩子并不理解自己的父母.特别是对围在他们身边转悠唠叨的母亲,总是表现出极大的不满。为了让孩子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理解自己的母亲,更加日热爱自已的母亲.我决定在班内召开一次“母爱如水”的主题班会.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引导.让他们更加健康地度过青少年时期。  相似文献   

8.
现代人谈恋爱,倾向于多方交往.慢慢挑出一个与自己情投意合的伴侣。现代人找工作,也倾向于多方尝试,最终选出一个与自己兴趣相投的职业。既然要想实现自己所追求的最理想的职业目标,那就免不了要跳槽。这跳槽也是有学问的,有的跳得非常漂亮,有的则跳得有些尴尬,还有的人,跳一次槽,换一个工作,便等于自己拆了一座人际桥梁。  相似文献   

9.
周理 《教育与职业》2003,(22):15-15
有些人本来在单位活得如鱼得水,然而有一天突然换了一个新上司,这该怎么办呢?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总会遇到不止一个上司。如何与新上司相处,如何与新上司协调,干系重大。小刚是一家公司的中层主管。今年初,总公司派新总经理接管公司的工作。小刚为适应老总的工作风格,找准自己的定位,配合老总的工作,于是,有机会他就把一些本部门业务开展的情况汇报给老总,希望新老总能及时了解本部门的情况,在制定公司战略发展目标时,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1月份新老总召开了部门会议,听取了部门工作汇报并倾听了员工对业务发展的意见。会上小刚总结了去年…  相似文献   

10.
严卫林 《今日教育》2006,(1S):21-22
症状:势利眼的中层干部惯于趋炎附势,擅长见风使舵.善于见机行事,“看人下菜碟”。他们精于察言观色。喜欢围着上司摇尾乞怜,鞍前马后地效劳,直到满意,以讨领导欢心,博得上司好感,活脱脱一只“哈巴狗”。对于有权有势、有利用价值的人他们万般殷勤,百般讨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有时.为了蝇头小利,甚至可以出卖自己的人格和尊严,甘愿让教师在背后“戳背脊”。  相似文献   

11.
微软的“职业阶梯”文件 美国微软公司人力资源部制定的“职业阶梯”文件,其中详细列出了员工从进入公司开始一级级向上发展的所有可选择职务,并且列出了不同职务须具备的能力和经验。这使员工感到个人的职业发展前景乐观,因此,很少有人跳槽。 东芝的重担子主义 日本东芝株式会社认为,要尊重人就应委以重任,谁拿得起一百公斤,就交给谁一百二十公斤的东西。东芝推行“重担子主义”和“适才适用”的用人路线,在企业实行“内部招聘”,让职员自己申请最能发挥专长的职位,从而使企业繁荣昌盛,历久不衰。 松下的人才再生产 日本松下公…  相似文献   

12.
朱株 《湖南教育》2014,(12):58-59
“我们究竟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想要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让他感觉更糟?”——这是美国著名教育专家、心理专家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一书中质问所有家长和教师的一句话。现实中,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乖乖听自己的话,都会不自觉地强调父母多么正确且充满先见之明,而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这样的言行其实透露给了孩子一种信息:“你什么都不懂”“你千万不能自己行动”“小孩子总是错误和愚蠢的”……  相似文献   

13.
《好同学》2005,(7)
成功是因为什么?让我们首先找到自己认为的“成功者”,也许他们是一些历史英雄人物、是某些著名的企业家、发明家、劳模、球星、影星,或者是你身边的上司、同事、朋友,当然也可能是你自己。仔细分析一下,你认为决定他们成功的前三位要素会是什么?很快,我们就能列出一大堆,因为决定不同  相似文献   

14.
许多职场新人初入职场,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也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会迫不及待地找机会显露自己的才能和实力,从而能尽陕得到上司和同事的认可。他们事事都要争个“先手”,有时甚至还要来个“抢跑”,表现得锋芒毕露。  相似文献   

15.
当我们面对困惑,面对无奈,是否该悄悄地给自己一个笑脸呢?给自己一个笑脸,让自己拥有一份坦然;给自己一个笑脸,让自己勇敢地面对艰难.这对自己是怎样的一种调节,怎样的一种豁达,怎样的一种鼓励啊!独步人生,我们会遇到种种困难,举步维艰,甚至悲观失望.征途茫茫有时看不到一丝星光,长路漫漫有时走得并不潇洒.这时,给自  相似文献   

16.
哲学家爱默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为什么你说得如此大声,我却听不到你在讲什么呢?”在我们生活中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也许你够胆量地在向你的上司毛遂自荐.但往往他们却给你一个难以琢磨的沉默;也你已学会保持低调的处世态度.不过现实只会给你一张空头支票;当有一天你敢于把苦闷与痛苦向苍天向人海呐喊。也许走过你身旁的路人会扔给一个个硬币。这难道是生活刻意地捉弄吗?还是自己的命运早己被冻结了?  相似文献   

17.
一、培养孩子有主见。家长应该让孩子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至于你或其他人是否喜欢并不重要。如果你让孩子做什么事都依赖于你,需要你的同意、允诺或是遵守常规,按你设计的生活方式去生活,那么,孩子创造的热情就被你窒息了。当然鼓励孩子有主见,并不意味着过分宽容和不负责任,而是鼓励孩子去追求、探索,用自己的方法接触事物。如:对1~2岁孩子,允许他们编造游戏;对3~6岁孩子,可以让他们自己编自己的故事。自己选择自己的朋友。二、不要给弦子贴标签。家长不应给孩子贴上标签.如“小宝贝”、“太上皇”,“艺术家”、“懒家伙”、“笨蛋”等等。很多家长让孩子拥有太多的标签,这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面对困惑,面对无奈,是否该悄悄地给自己一个笑脸呢?给自己一个笑脸,让自己拥有一份坦然:给自己一个笑脸,让自己勇敢地面对艰难.这对自己是怎样的一种调节,怎样的一种豁达,怎样的一种鼓励啊!独步人生,我们会遇到种种困难,举步维艰.甚至悲观失望.征途茫茫有时看不到一丝星光,长路漫漫有时走得并不潇洒  相似文献   

19.
一个从西部的青海来沿海城市读书的大学本科生即将毕业,当问及是否回西部工作时,回答是“不”。他的这个选择让我想起不久前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文章《西部儿子:我为什么不回家》。这是一个在北京已生活了8年的西部青年写的。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他很想回乡效力,但一些现状又让他犹豫。 文章说,他第一次回乡,送大学母校为希望工程捐助的8000元现金,想通过当地有关部门转给贫困山区的学校。该部门热情地接待了他。同时也真诚地回答了他关于如何处置这些钱的问题,他们说要先给本单位发工资。第二次回乡,他带着几个朋友的一项专…  相似文献   

20.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口语交际”的关键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我在上课或班队会、活动课等给学生创设一定情景,进行专题训练。有一次,开班会时,我让同学们给我讲讲他们读过的报纸或者是学过的课文哪一篇写得最好,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给我说。我笑笑说:“你们说了那么多好看的报纸,那么多好看的课外书,老师也只能一篇一篇地看,哪有那么多时间,要不你们给我说说具体内容,我觉得哪篇好就看哪一篇,好不好?”这样就激发了同学们想说的兴趣和欲望。于是,胆大一些的同学就给大家讲起他觉得好的一篇内容,还讲了自己为什么喜欢看等等,我借机又走向胆子小的同学身边表现出想听听他们喜欢和阅读过的报纸、课文,请这些学生也来说说。由于上课没有足够的时间,我就让他们同桌互相说,一节课下来,同学们说得热火朝天,不仅听到许多报纸、课文的大概内容,更主要的是让他们很愉快地完成了一次“口语交际”训练的交流活动。从而,让学生大胆说,激发说的兴趣和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