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笛卡儿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这个“在”是混沌、模糊、不确定的。从作文教学的角度看,这个“在”就是作文需要描述和关注的对象。学生作文必须由“我思”采切入。唯有“我思”的真实性。才能掀开“在”周围的各种迷雾;唯有“我思”的自由驰骋才能让“在”变得色彩斑斓;唯有“我思”的独特性才使作文成为“我在”的一个强有力的载体和平台!“我思”是儿童个性生命发展的真实过程。在作文教学中倡导“情感真实、思维自由、表达创新”是绽放放儿童个性,引导孩子们“我手写我心”。抒写内心的“真我”所必然的。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文教学“我思”丧失之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乾明 《课程.教材.教法》2007,(10)
语文课文教学中,"我思"丧失的主要特征是:教师迷信他人的意见与方法,失去了对课文独立思考的能力,失去了教学的个性,并且以新的方式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批判"我思"丧失的课文教学疾病,对于语文课文教学的健康发展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先驱,是理性哲学的开启者.他的"我思故我在"的思想理论是笛卡尔哲学体系的奠基石,在近代哲学史开启了西方近代哲学而影响深远.所以增加对其的理解和把握对理解西方近代哲学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米德自我概念的社会学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治.赫伯特.米德是美国实用主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站在实用主义的基本立场上,用行为主义的观点来阐述自我概念。针对过去认为人是一个先验的自我的观点,他把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结合起来,强调人的自我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人怎样活动就有怎样的自我,并对自我的深层结构,即“主我”与“客我”进行开创性的分析,使自我成为一个具体的、生动的、丰满的概念。这是哲学史上自我概念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后来的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康德哲学是在继承和批判前人的基础上创立的先验主体性哲学,它主要包含认识主体、道德主体、审美主体及其相互关系等内容。它对当代西方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对正确认识当代人类发展的困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4年高考江苏政治试卷第28题是一道值得深思的选择题。首先,笔者通过漫画联想到两个命题:17世纪理性主义代表法国笛卡尔提出的“我思故我在”,19世纪存在主义代表德国海德格尔提出一个针锋相对的“我在故我思”。其次,笔者认为,用这样两个博大精深的命题来考察哲学基本问题有点简 相似文献
8.
祝莉萍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1):113-115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命题,是基于他对思想的“确然性”理想的追求而提出的,因此,其中之“在”,并非指“有”,而是指“真”,即“确然性”。他力图解决“什么是确然的”和“如何确然”的问题。但是,他的“确然性”追求却存在着将哲学的“确然性”与科学的“确然性”简单等同的方向性错误。 相似文献
9.
魏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0(1)
经营者集中是国际投资自由化时代投资主体的基本权利,然而经营者集中的反垄断审查是外资并购中国家安全的必然选择.我国目前的经营者集中审查应当采取相对宽松的理念,对经营者集中的审查以许可(或附限制性条件的许可)为主,以驳回或否决为例外,以尽可能降低政府作为一个经济变量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比照美国和欧盟在经营者集中(企业并购)方面的法律实践,细化和完善我国业已确立的经营者集中审查制度,虽然不是一种大家所期许的最优结果,但也是一种可以实现的次优选择. 相似文献
10.
沈秋贤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4):267-268
作为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卡斯特桥市长》在中国引发了很多研究者的评论,其中主人公亨察德的悲剧性格与命运是大家关注的重点.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中的人格结构理论对亨察德的人格进行诠释,揭示人格三重结构因素对主人公心理活动及外在活动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
禾木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126-128,153
一近代哲学是一种主体哲学,它为科学或知识所奠定的基础实际上依赖于主体的确定性。笛卡儿在自我(意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体就是这样一种确定性主体。他首先从思的确定性推出我的确定性,“那么至少我,难道我不是什么东西吗?……在对上面这些很好地加以思考,同时对一切事物仔细 相似文献
12.
王实甫的《西厢记》作为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的作品家喻户晓,而其作品中塑造的红娘也因为其不惜一切帮助崔张反抗礼教,追求爱情而广受赞誉。但是,红娘帮助崔张结合的真正动因是否单单是因为同情心和正义感,笔者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探索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得出红娘帮助崔张这一行为除了有道德因素外,还有其对张生的朦胧爱情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14.
反思的思想由来已久,我国古代就有“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经典说法。哲人笛卡儿说过:“我思故我在”。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引导分析自身学习的得失,探索学习的规律,这对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都是不可估量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感觉无法判断事件的本质,表面的直观反映具有欺骗性,由此笛卡尔提出一种普遍怀疑论,认为一切皆可怀疑,而怀疑本身并不是他的目的,而是通过怀疑去寻找一种无法怀疑的东西,笛卡尔认为无法怀疑的是作为思想主体的“我”。在微信中多元的分享世界中,作为主体的人,想要去寻找一种自我的存在感,便要去寻找一种工具,微信后的时代,人们用发微信证明自我存在的价值。这就是微信工具的所在,给现代人一个便捷的渠道去肯定自己,引起他人的关注,从而证明自我的存在,是一种自我存在证明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到灯塔去》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意识流名篇。透过小说中以作家父母为原型的拉姆齐夫妇的性格刻画,伍尔夫重新审视男、女两性,抒写自己在探讨健康的两性关系的人格理想,即通过两性之间智力与情感的相互补充建立一种完满的人格。作者试从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的精神分析结构模式探索该小说中以作家本人为原型的艺术家莉丽·布里斯科的心理世界。分析了"本我"与"超我"的斗争在其成长的心路历程中相互作用,最终把矛盾的"自我"推向成熟与和谐,实现了"自我"整合,两性关系最终走向了和谐。 相似文献
17.
陈鉴霖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2005,(6):48-48
在对“真实”的界说上。人们强调文章“全由心底流出”。这当然是不错的,但若细究起来。我们就会发现这里面实际上还存在着模糊之处。比如“心底”。怎样才是“心底”?若按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来看,则作文表达的是哪一个“我”呢?在我们目前的作文教学中,似乎没有关注到“作文真实”其实也是有层次的,依笔者愚见,可以分为“浅表的真实”和“深层的真实”。 相似文献
18.
吴忠诚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4):116-118,132
马丁.海德格尔的"存在"(德语为Sein)是什么意思?它的意思是:"给思想去思考的东西。"换言之,存在超越了任何思想体系。而"超越"并非指在终极意义上对人存在于世界的超越。存在应该从范围的观念上来理解:"我们可以言说人的孤独感和被弃感(Geworfenheit,德语,弃绝,被抛弃),那种意识到死亡的剧痛而产生的一种无意义感。"海氏的"诗"、"语言"、"思"就是开启(亦即揭示)"存在"和"在者"的真理。人类需要寻找生存的意义——即便是一个否认人类进步可能的负面意义。这种需要把我们引向尼采《论道德的谱系》的最后一行字:"人宁愿有空白的目的也不愿没有目的"。 相似文献
19.
方刚 《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1):6-9
笛卡尔哲学体系的出发点是“我思” ;他是用“直观自明的原则”把“我思”与存在直接同一 ,得出“我思故我在”的结论。“我思”还是一种通过怀疑来剔除怀疑的抽象方法。笛卡系摸索形而上学得出第一原理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冲破了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束缚 ,有很强烈的科学倾向。但是他的体系是建立在那些断定“自我”和上帝存在的命题之上 ,显示出其理论的最大缺陷 相似文献
20.
米切尔的长篇小说《飘》是一部不朽的名作,其主人公思嘉充满矛盾的人物性格一直都是文学评论家们讨论的焦点。本文试从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构造理论来分析其复杂的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