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最近,顾明远先生撰文《要与反教育行为作斗争》,"炮轰"反教育行为,引发人们对"反教育"行为和现象的热议。何谓"反教育行为"?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基,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优秀的公民。这样的公民真诚、自信、自尊、快乐,崇尚自由、民主、平等,不迷信,不盲从,敢怀疑,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只唯实,具有独立思考、自我判断等精神品质。所有违背这样的目的,不符合教育规律,甚至与教育规律相抵触、相背离的行为,都可以称为"反教育行为"。如顾明远先生在文中列举的5种反教育行为: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特别歧视所谓"差生"、"后进生";用暴力对待"后进生";用非人性的标语口号来督促学生拼  相似文献   

2.
教育评价观是撬动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杠杆,对学生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由于千年考试文化等影响,我国教育评价观存在着突出的"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基于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要求,立足学生发展,亟需尽快破解"五唯"顽疾,构建新时代教育评价观(德育观、智育观、体育观、美育观、劳动教育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相似文献   

3.
刘海峰  韦骅峰 《教育研究》2021,42(5):86-100
对"唯分数"与"唯升学"问题进行历史探究,发现"唯分数"、"唯升学"问题不仅是当代出现的问题,而且是中国人才选拔中的千古难题.从隋唐到明清1300年间,科举时代的人才选拔标准,经历了一个从"不唯分数"到"唯分数"的演变过程.在中国高考史上,"唯分数"、"唯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片面追求升学率".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应试教育"的批判逐渐取代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批判.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应探索招考改革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握好分数"唯"与"不唯"间合理的度.未来高考改革在走向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过程中,分数会一直存在.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破解之道须从长计议.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树立创新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第一,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面对新世纪的严峻挑战,现代教育观念的核心是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价值和尊严,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庄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人文、科学、创新的统一,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的自主权,对学生评价的标准、体系等,都要体现因材施教理念,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是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也是当前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最迫切的要求,尤其是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学,更应该坚守"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思想,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勇于提问、勇于探索、勇于争论与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的良好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树立起"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的求真、求是精神,让课堂焕发真正的生命活力。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和同仁们的宝贵经验谈谈个人关于"焕发数学课堂生命活力的策略"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教育评价是树立办学导向的指挥棒。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要求,长沙积极探索"以入口定出口""从起点看变化"的增值评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综合考察学生进步、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过程,构建立体多维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用不同尺子衡量基础不同的学校。  相似文献   

7.
博客锐评     
《上海教育》2012,(8):5
长期以来,我们奉行的一直是"唯GDP论英雄"。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教育是否有些"唯GDP论"了呢?教育事业容不得我们"摸着石头过河",也不需要"跨越式发展",我们更不可能把犯的错误都视作"交学费"——这学费太昂贵了!  相似文献   

8.
正自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拉开帷幕。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人的发展为本,包括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目的也是为了让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因此强调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明显感觉到学生对此种学习方式的不适应!究其原因,不难理解。接受了十年左右的传统教育,已经习惯了唯"老师"是从、唯"教材"是从;习惯了课  相似文献   

9.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一直是大家所关注的话题。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将教育评价又一次带入了公众的视野。《总体方案》进一步强调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首次系统提出"改革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评价原则,为后续教育评价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从教育学的角度,高效课堂必须具备三大特性:主体性、生动性、生成性.高效课堂的灵魂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围绕这个灵魂审视两个关系,即变传统教学关系中的"唯教"为"唯学",变传统师生关系中的"唯师"为"唯生",认为课堂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生","两唯"的核心是"学和学生",主张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相似文献   

11.
推动我国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是现实任务,也是未来趋势之一。但是在实践情境中,推进者们面临着强调集团主义、"唯学历不唯能力"的社会人才选择与评价环境、既强调公平又追求效率的社会价值追求、高考"紧箍咒"牢牢套紧又缺少发展自主权等多重困境。面对这些困境,普通高中教育的管理者与举办者有必要协同攻关、破解难题:一要在"以学生发展为本"与"推进普通高中办学的多样化发展之间建立实质关系与认同,二要具备推进普通高中的多样化发展的"整体思维"和"协同思维",三是相关管理部门加强政策引导、赋权增能,四是学校举办者要尽可能多的提供备选资源。  相似文献   

12.
黄文波 《广东教育》2007,(10):17-18
"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时代的发展要求现代教育成为发展人的教育,把人的发展当作目的。"以人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  相似文献   

13.
一、情感教育的相关概要说明(一)情感教育的基本概念情感教育是一种以情感作为人的重要发展目标的教学理念,它与"唯理性教育"相对应,唯理性教育将知识获得与智力训练作为教育的核心追求,情感教育则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通过维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心智成长。因此情感教育并不隶属于任何一门学科,而是渗透与贯通整个教育体系,在与各学科的融合之中深入开发学生的情意潜能,为教学活动提供更为开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我国教育评估中对人的评价出现了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价值偏差,脱离了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专家评判是教育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家评判的价值取向直接关系到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公信力,但是专家判断中也严重存在"五唯"现象。因此教育评估要回归到教育的本意,即"育人",要以"立德树人"成效为依据,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破除唯一性、单一性的评价价值取向,并从专家主体的价值认同和评判尺度统一、评估标准"唯"与"不唯"的平衡点、客观数据与主观评判关系、道德自律与规则他律四个方面探寻教育评估专家评判价值取向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正>尴尬:"教材内容不真实!"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不唯师、不唯书的质疑精神。勇于向教材提意见,勇于挑战权威是我向学生提出的口号。在我的课堂上,往往有学生大胆的质疑文本的情景。如在学习《悲壮的一幕》一课时,我布置了学生的预习,要求  相似文献   

16.
"唯成绩论"是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只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教育实践与研究的过程中,"唯成绩论"不仅会在无形中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教育目标相背离.在此情况下,学校、家庭、社会需在厘清"唯成绩论"泥潭困境产生的背后驱动力的同时,教育学生改变自我学习动机,提高班级德育管理者的专业素养,完善工作制度形成家校教育合力,从而推动教育改革,实现教育育人的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朱德全  冯丹 《教育科学》2021,37(1):23-30
"和而不同"是对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时代要义的精准定位,"和"于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优质教育的按需供给,"不同"于"不同质""不同步""不平均"的教育发展。然而,当前国家、地方、学校、社会四大治理主体在义务教育治理过程中漠视优质均衡发展的"和而不同",仍然固守基本均衡发展阶段的治理逻辑,唯指标、唯效率、唯标准和单一化的治理举措,致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陷入"去和取同"的发展困境。为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治理效用,可从治理主体所处"制度场域"的制度安排出发,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而不同"的新时代要义为价值取向和行动准则,重构"和而不同"的治理逻辑,促进我国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打破唯"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促使我们走出"唯分论"的误区,明确要以"学生发展"为己任,并对如何"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进行全新的思考和尝试.此外,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评价问题已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  相似文献   

19.
情感教育是针对传统教育中"唯理智教育"倾向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教育范式,强调在教育中融合学生情感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完善学生身心发展,促进教育者自我实现,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实现教育目的。相应的,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内涵、现状、实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评价具有指挥棒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于根治教育评价“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具有重要导向作用。通过调研和比较“985”“211”高校及其他高校教师发展现状及差异,分析两类高校教师发展的各个环节的差异,从而探究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制定教师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