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实验目的:让孩子知道蚯蚓有再生能力(一条蚯蚓分成两段也能成活);培养幼儿做小实验的兴趣。二、实验准备:带幼儿到园地里寻找蚯蚓(从观察蚯蚓的粪便和被蚯蚓钻松了的泥土着手,教会幼儿寻找蚯蚓的方法);通过观察法让幼儿感知蚯蚓的外形特征,了解蚯  相似文献   

2.
哪儿去了     
<正>我是一粒种子,躺在泥土里"呼噜呼噜"地睡着。忽然春雷一声震天响,震动了大地,震松了泥土,也震醒了我。我揉揉眼睛,伸伸懒腰起床了。这时候我看见了蚯蚓大叔,就笑呵呵地问他:"蚯蚓大叔,外面是什么声音呀?"蚯蚓大叔说:"春天来了,春雷叫你出去呢!"我着急地问:"怎样才能出去呢?"蚯蚓说:"我可以帮你松松土,你再用点力气,就可以拱出去了。"听了蚯蚓大叔的话,我把身子挺了挺,感觉长高了一点点。  相似文献   

3.
做蚯蚓观察实验让每个学生找两个大口罐头瓶,去挖活蚯蚓6~10条(注意教育学生实验后仍将蚯蚓放回去)。瓶内各放半瓶泥土(不要压紧),然后将活蚯蚓平均放入两个罐头瓶中,将瓶子放在桌子下的黑暗处,就可以做实验了。11蚯蚓能否听到声音当蚯蚓从泥土中钻出来时...  相似文献   

4.
身体被从中切断的蚯蚓会再生吗? 周末,语文老师把这个验证课题交给了我们. 一回到家,我就在院墙边的湿地挖起蚯蚓来.一锄下去,一条条肥嫩的蚯蚓在新翻的土里蠕动着,往泥土里猛钻.我抓了一条壮实而精神的,平放在地上,用事先备好的小刀在它身体中部一划,蚯蚓就分离成了两段.疼痛让它们条件反射般地在地上打着卷乱跳.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两段蚯蚓捡起来,放入玻璃瓶,再取一些湿润的泥土装进去,尽量不让蚯蚓受第二次伤害,然后轻轻把瓶子放在阴暗的屋角,让它们自由生长变化.  相似文献   

5.
半截蚯蚓     
一个小男孩在用锄头挖蚯蚓,"刺"的一声,蚯蚓被砍断了。半截蚯蚓拼命往土里钻,另外半截被小男孩装进罐子拿走了。半截蚯蚓躲在泥土里,干起了它的老本行,帮农民伯伯松土。  相似文献   

6.
这天,小蚯蚓过生日,他邀请了许多小伙伴,当然,小蚯蚓也不会忘记他最好的朋友--蜘蛛。晚上,小蚯蚓的爸爸妈妈准备了丰盛的晚餐,有报纸汤、 报纸、烤报纸、泥土糕、泥土面、、、蜘蛛看小蚯蚓全家吃得津津有味,忍不住也尝吃啊!  相似文献   

7.
从小爱祖国     
鸟儿爱蓝天, 鱼儿爱江河, 蚯蚓爱泥土,  相似文献   

8.
五只小雏鸡     
挺吓人的一场拼斗, 多猛烈的一阵风暴! 五只毛绒绒的小雏鸡为一只蚯蚓引发了争吵。当蚯蚓消失在泥土中,  相似文献   

9.
在初夏或初秋季节里,到了晚上经常会从泥土里传出“吱吱”的叫声。有人说这是蚯蚓的叫声。蚯蚓真的会叫  相似文献   

10.
一次,指导老师教小朋友画蚯蚓。论长相,蚯蚓怕是无漂亮可言,但经过老师的描述,表明它们以泥土为食,终日默默耕耘,使土质变得肥沃,正因为这样才有了又甜又香的大苹果。孩子们听得入了神,自然对蚯蚓有了好感。于是,他们用自己喜爱的颜色把蚯蚓加以美化,红橙黄绿,五彩缤纷。瞧那情景,我想老师一定会夸奖夸奖这些小画家的。然而,她却给孩子们泼了凉水,说全都画错了,蚯蚓是灰褐色的,  相似文献   

11.
蚯蚓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小动物,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爱吃的食物。可是当我们在一起讨论蚯蚓吃什么时,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说:“蚯蚓爱吃泥土。”今天,我学了土壤的成分后,对这个问题产生了疑问。 我自己动手开始研究这个问题,我设计的实验是这样的:在一只较大的盒子里,并排分段放上红土、黄土和含腐殖质较多的土,土厚约3厘米,三种泥土湿度相近。  相似文献   

12.
1 做蚯蚓观察实验 让每个学生找两个大口罐头瓶,去挖活蚯蚓6~10条(注意教育学生实验后仍将蚯蚓放回去).瓶内各放半瓶泥土(不要压紧),然后将活蚯蚓平均放入两个罐头瓶中,将瓶子放在桌子下的黑暗处,就可以做实验了.  相似文献   

13.
观察目的:了解蚯蚓的一些生活习性。观察准备:广口瓶1个,活蚯蚓几条,泥土若干,绿菜叶、非绿色菜叶和枯黄菜叶的碎片,树叶,尺子2把,手电,煤灰(或面粉)少许。  相似文献   

14.
在十二生肖里是找不到属蚯蚓的,可是画家李苦禅却说自己是属蚯蚓的。许多人会很纳闷,这是因为他们只看到蚯蚓丑陋的外表而忽略了它的可贵之处,面对坚硬的泥土它知难而进,从不委曲求全,身体即使断成几截,仍能够顽强生存。这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怎么不令人赞叹。在众多人杰中间,有许多是属“蚯蚓”的:开普勒、奥斯特洛夫斯基、海伦·凯勒、  相似文献   

15.
爱团结     
鸟儿爱蓝天,鱼儿爱江河。蚯蚓爱泥土,蜜蜂爱花朵。我们好少年,从小爱团结。  相似文献   

16.
小雨点“叭嗒,叭嗒”敲打着泥土,泥土“突突”往上顶,钻出一条小蚯蚓,小蚯蚓扭扭身子说:“谁这么早就来敲门?”“不早啦!你已经睡了一个冬天啦!”桃树妈妈摇摇身子说。桃树妈妈已经生了那么多的花宝宝,花宝宝脸儿一样红。宝宝太多了,树上挤不下,有的就跟着小雨点落到了地上。谁来了?谁轻轻地走到树下来了?小蚯蚓抬起头来瞧一瞧,原来是个小朋友,她弯下身子拾桃花,一片一片,装进小竹篮。“小朋友,你拾桃花干哈呀?”小蚯蚓  相似文献   

17.
谁和谁好     
谁和谁好?太阳和向日葵好,太阳走到哪儿,向日葵的脸就朝着哪儿。谁和谁好?草和水好,哪儿有水,草就在哪儿安家。谁和谁好?蚯蚓和泥土好,泥土身子硬了,蚯蚓忙来给它松松筋骨。谁和谁好?我和同学好,大家唱着歌,一起上学校。指导老师:姜淑梅谁和谁好$浙江省江山市城南小学二(1)班@柴柯伦  相似文献   

18.
在一次题为<泥土里的小动物>的科学活动中,幼儿园的孩子们拿着小铲四处寻找,他们发现了小虫子、小蚯蚓,兴奋地跑来告诉老师.老师则充满激情地随孩子们一起看着,胆大的孩子迫不及待地用手去捉,胆小的孩子,想捉又不敢.老师其实心里也有些怕,可是为了更好地感染胆小的孩子,也捉了一条蚯蚓.胆小的孩子不怕了,也试着去捉蚯蚓.老师并没有提许多关于蚯蚓的问题,而是问:"有谁知道关于蚯蚓的事情?"还让知道的小朋友做小老师来提问,请其他幼儿来回答,回答不出的问题,老师也充当小朋友做解答.不知不觉地幼儿掌握了许多关于蚯蚓的知识.在整个探索活动中,幼儿都处于主动、兴奋和思考之中,成功地达到了教学目的.事实证明,教师用孩子的眼光来打量世界,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勇于尝试,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泥土的声音     
那孕育了一冬的泥土就像刚挖出的煤岩黑亮光洁,女孩子提着篮子寻找像蒜头一样的小根菜;男小子在翻过来的新土里找苏醒的蚯蚓、蝲蝲蛄;他们笑着抓一把盐晶一样的残雪,投到黑沉沉的大地上……  相似文献   

20.
在深深的泥土里,住着庞大的蚯蚓家族。其中有一只历经沧桑的老蚯蚓,它是家族里最年迈的长辈。它经常坐在一把古旧的摇椅上,一遍遍地给子孙们讲着一个使它终生难忘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