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言:他师从我国胆道外科学奠基人、"胆道之父"黄志强院士,黄院士的高超医术和高尚医德引领着他一直走到今天。他在国内率先进行了肝门部胆管癌扩大的根治性切除后行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肝血流.  相似文献   

2.
张民觉是世界著名的生殖生理学家,一生致力于生殖生理学的实验研究,以科学实验为基础,为人类的生殖健康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和"口服避孕药之父"。在他的科学实验中,精巧地运用了科学选题、科学假设、对照比较、理论思维等方法,为他实验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张民觉的科学实验及其方法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在现今的生殖生理学研究领域中具有深远而广泛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国栋院士是我国钢铁领域的开拓者,在"超级钢"这一群雄逐鹿的科研战场,他引领团队走在国际前列。他用智慧把"钢铁"锻造成通往科学殿堂的阶梯,留给了后来的攀登者。钢铁是他目之所及,心之所想,他是科技界的国之栋梁,他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很少提到"经济"、"经济学"等术语,暗中却采用了经济学的话语方式来解说科学的动态过程。库恩探讨了竞争、垄断、分工与专业化等在提升科学效率方面的重大作用。他还探讨了科学家的问题选择以及在范式革命时期的理论选择,探讨了理性科学家在理论选择中的貌似的非理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钱学森论述了一套系统的科学创新理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整体统一的创造思维;多元互补、综合集成的创新方法;"性智"与"量智"交融的创新素养;民主与开放的创新氛围;献身科学、谦谨淡泊的创新人格。钱学森的科学创新理论凝聚了他毕生的科学创新心得,其思想意蕴无疑是精微而深刻的。因此,深入系统地探讨和研究钱学森的科学创新思想,对我国杰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建立创新型国家具有的深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伶鑫 《知识窗》2013,(22):1-1
我们今天提到教育,往往是对"高效"的顶礼膜拜,对"模式"的孜孜以求,对"现象"的大势吹捧,更多的是想随"旋风"扶摇直上。正因为这些"浮云"渐渐多了,教育原本的面貌和立场也就渐渐地模糊了,甚至被掩盖了。有位教育局长曾在一个教育论坛上不无得意地说:"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和工厂出来的乒乓球一样,每个都一模一样!"面对他的"大面积丰收",强调"因材施教"的孔子恐怕要汗颜了,强调"多元智能"的加德纳也要面带愧色了。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打着改革的旗号,使我们的教育渐渐偏离理性和科学的轨道,还理直气壮地冠以理性和科学之名,  相似文献   

7.
2010年6月7日,"两院"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隆重开幕。6月8日,"两院"主管的《科学时报》出版了共20个版面的"两院"院士大会的会刊。在该会刊的第一版为胡锦涛主席讲话的全文,在笫四版上则以整版的篇幅,报道了中科院长春光机所范朝来研究员在王大珩等院士支持下,长期在笫一线探索"专利立国"现象,矢志不渝19年的事迹和他的研究成果。他是我国唯一对这一现象的原理进行较为深刻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的科学家,由于这些研究成果对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很有启发,以及他在艰难困境中自筹资金苦心孤诣地研究历程和他的爱国情怀令人感喟,为弘扬典型,本刊记者采访了范朝来研究员。(以下记者简称"记",范朝来简称"范")。  相似文献   

8.
徐竹 《科学文化评论》2011,8(2):111-126
《天文学史》是斯密早年一部未完成著作的手稿。斯密在其中提出了具有浓厚约定论色彩的"科学"定义,却又与他对牛顿体系的评价构成了内在张力。较之于反实在论的与范式革命论的解读,自然神论的解释方式能够更好地把握斯密的科学观,展现了苏格兰启蒙运动重建科学与历史、宗教之间关系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做中学"就是在科学教育中,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将"做"和"学"、"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的科学探究活动和科学学习方式。"做中学"特别强调六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实验记录——交流讨论。  相似文献   

10.
《科协论坛》2011,(8):48-48
7月5日,第四届全国公众科学素质电视大赛选题策划会在北京召开。据悉,本次大赛将以"生活中的科学"为主题,以"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为宗旨,围绕"怎样节约我们身边的能源资源,怎样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如何保障我们的健康与安全"3个方面展现"生活中的科学"。  相似文献   

11.
波澜壮阔的现代人类物种史诗,迷雾重重的五千年生命演进中,逸散着千年的生命再生之梦,流转着无数探寻生命线索的过往。在这条横贯了50个世纪的生命链条上,在这段穿越了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中,那些创世之初遗留的生命之谜,生命的生、生命的延续、生命的繁衍、生命的疾病、生命的衰老与死亡,在演进中一点点揭开,人类从被动短暂的生命过往过度到医学时代,再从庞杂纷乱的生物学研发时代,进入生命科学时代。今天,徐荣祥在再生生命科学领域缔造了首批"再生人",并宣称能够再生生命。困扰人类数千年的难题是否有了不一样的突破,生命再生的奇迹是否真的出现?徐荣祥,烧伤及烧伤外科专家,美国人道主义奖第六位获得者,唯一一位外国人获得者,中国首届青年科技创业奖获得者,中国国务院1991年授予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人体再生复原科学的创始人,2013美国国策中提到的"损伤器官再生科学"的发明专利权人,GOLD BIATEC国际奖获得者。这位曾被称为"中国最具争议的科学家"不仅备受世界关注,而且引发了一场浩浩荡荡的世界生命科学之争。本刊特与徐荣祥对话,详细解读徐荣祥本人和他的人体再生复原科学,关于再生科学的起源、发展及规划,关于他的心路、成长与期望,关于他的再生生命启动计划及经济发展计划,当然,也关于那些质疑、争议与纷争。(注:文中"记"为记者,"徐"为徐荣祥)  相似文献   

12.
"实验者的回归"论题是柯林斯在追踪引力波案例时,发现在科学争论中存在的一种循环现象,构成其科学观的核心内容,也可看做是他对"归纳问题"的社会学解答。柯林斯在归纳出两种回归类型——是回归到实验结果,二是回归到基本信念的同时,指明了打破回归的两种路径——是实验"校准",二是社会磋商。该论题自提出以来,在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受到了褒贬不一的批评。该论题的提出,为更合理地理解科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促使我们回过头来对传统科学观进行重新反思,彰显了重建科学观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3.
李灵 《科学中国人》2011,(14):54-55
"他坚持,因为胸膛里有颗炽热的中国心;他创新,因为科研之路还有更高的山峰。前方是他必赴的使命,身后是让他骄傲的祖国。" ——2010年度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颁奖词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论,导致了20世纪物理学的一场革命。而后的一个多世纪,量子逐渐进入到各种领域,包括信息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14.
莱布尼茨是近代著名哲学家和科学家。就其哲学而言,他的单子哲学完全属于哲学史上极为晦涩的一类。单子作为莱布尼茨哲学的基本范畴,是理解其哲学的关键。但是,单子又非常玄妙,常令人感到怪诞。通过对莱布尼茨的物理学实践与成就的解析,就会发现物理学是"单子"范畴形成的主要进路。物理学的"力"逐渐形而上学化,进而成为"单子"的基础。由于"单子"吸纳了其他科学成果,其内涵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5.
张妍 《科教文汇》2010,(33):79-80
"灵感"一词原本是宗教用语,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最早使用"灵感"这一概念,借以描述诗人创作时所出现的狂乱心情或狂热激情等特殊精神状态。1980年科学家钱学森第一次鲜明地把灵感作为人类的基本思维形式提了出来,他说:“创造性思维中的灵感是一种不同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思维形式。灵感也就是人在科学或艺术创作中的高潮,突然出现的、瞬时即逝的短暂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6.
皮克林从高能物理学史个案研究,提出科学发展中的"共生"与"机会主义"两个重要概念:宏观上看,实验传统与理论传统呈现相互加强、共同促进的"共生"现象;微观上看,个体科学家处于特定的历史情景中——特有的文化资源、熟悉的研究传统、偶然出现的新生长点等。他(她)若能抓住机遇,利用自身特有的资源投入到新的研究传统中,则能实现认识的转换。范式的转换并不像库恩的"格式塔"式的神秘性,也没有危机与混乱,而是自然平滑地实现。  相似文献   

17.
《科协论坛》2009,(11):24-25
主题"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本刊讯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于11月3日—4日在武汉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以"科技支撑科学发展"为主题,采取了"政府+学会"、"院校+学会"的组织形式和"1+7+1"的模式进行,即:1个主题报告会及中部地区科学发展、装备制造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崇高荣誉     
一1989年1月,国际科学技术协会主席致信中国驻美国大使韩叙,信中说: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获1989年威拉德·小罗克韦尔技术杰出奖,钱学森的名字已正式列入《世界级工程、科学、技术名人录》,并同时授予"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的称号,表彰他对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理论做出的重大开拓性贡献。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1月13日至15日,由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国内首届"语境论与科学哲学"学术研讨会在太原召开。来自山西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内蒙古大学、苏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1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会议就"语境论"科学哲学研究纲领及当代科学哲学发展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并提出了"太原共识"。本刊在2011年第一期和第二期刊出此次会议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希望能够推动学界对于"语境论"科学哲学研究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20.
指称问题是贯穿科学实在论两条基本原则(形而上学与认识论)的核心环节,它和真理问题一起构成实在论"非奇迹论证"的理论基础。以劳丹为代表反实在论针对性地提出"悲观归纳"问题,借助历史主义的案例分析方法,深刻揭示了"非奇迹辩护"推理存在的问题:科学理论的成功(包括预测和解释的成功)与其理论的指称和真理性并无因果必然联系。科学实在论针对"悲观归纳"的质疑,试图通过"拉姆齐置换"解决理论术语的指称问题,这代表了一种"结构实在论"的理论方案,它诉诸于科学理论的数学结构来答复反实在论提出的"指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