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帖消暑     
正于我而言,读一部好帖如同喝一杯好咖啡、品一盏好茶,或者说,如同听场音乐会、看部音乐剧,都是惬意的休憩。中国人对书法的亲近感来自血脉。远的大的不提,取近取小,说说我的祖父吧。我祖父从日本留学归来,进了商务印书馆,是商务印书馆草  相似文献   

2.
一壶夕阳     
①始终不能忘却记忆中的祖父。在乡下的80多年时光中,他的子女们一个个都长大高飞远走了,唯一没有离开过他的是那个陶茶壶和夕阳前一壶满满的浓茶。②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祖父品茶,也在品味人生。在他年老的岁月中,看得出他的恬然和淡定,面对人生沧桑,他表现出一个乡下人“浮生若茶”的平静。祖父走的时候,也带走了一壶破碎的夕阳,安静  相似文献   

3.
茶·人生     
我们家族中的人都爱喝茶,祖父、父亲和我这一脉尤甚。我与茶有过一段不解之缘。我人生中第一次尝到苦味、涩味,不是从吃药开始,而是在喝茶时体味到的。  相似文献   

4.
《边城》呈现出“成长小说”的特质。翠翠所面临的心理困境展现出她逐渐成熟的过程。在与茶峒的关系上,翠翠面对寂静、平凡的生活产生了“离开”的愿望,但出于照顾祖父的责任感而压制了欲望;在与祖父的关系上,翠翠的内心充满着丧失亲情的焦虑与恐惧,但失去祖父后她又不得不面对现实而走向独立;在情爱关系上,自卑心理下的翠翠既渴望爱情又逃避爱情,但在具有爱的能力后,最终决定守候爱人归来。借助“成长小说”这一阅读视角,聚焦于翠翠这个人物本身,使读者更好地从其生命哀乐中领悟沈从文所谓的“人生形式”。  相似文献   

5.
祖父     
我称祖父者,其实是我的外祖父。关于他老人家,无论在称谓上还是在心灵深处,我从来都没有在祖父前面加上个“外”字。不仅因为我从小在外祖父家里长大,外祖父对我来说,较之漳州老家的祖父要亲近得多,更因为无论从气质、秉性还是心灵、教养上,我都更接近母亲家族。若要寻根,我知道我的根在外祖父、外祖母这边。  相似文献   

6.
《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在人教版教材中,它被列为略读课文。课文通过“我”幼时跟随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生动地再现了一个顽皮、淘气的“我”和一个宽厚、慈祥的祖父,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相似文献   

7.
正一、走进祖父的园子生:"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师:你读出了什么?生:祖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师:谁有不同的看法?生:"祖父虽然教我,可我并不细看。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  相似文献   

8.
茶壶     
何伟 《中文自修》2001,(6):30-30
祖父喜欢饮茶,他生前有一把镶着铜环的瓷茶壶,配备一套衬着棉夹层的藤器。茶壶置入其内,长久保持茶的温度,如同今天的保暖壶,却又无茶汤过热失去原味之虞。  相似文献   

9.
张杰 《现代语文》2014,(4):17-18
在明代科举会试考试中,朝廷需要对考生家庭情况进行登记,内容主要包括祖父、父母、兄弟以及妻室等主要家庭成员情况的登记。在这四类家庭成员当中,根据祖父、父母的实际情形分五种方式进行登记。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依据《嘉靖二十六年进士登科录》,对这五种登记方式进行考证辨析。通过这五种登记方式的分析可以反映出明代社会对祖父、父母的称谓及考生的祖父、父母的在世情况。  相似文献   

10.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描述了“我”小时候在祖父的园子里跟随祖父劳作的情景,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笔者认为,这篇课文对教学工作富有启发意义,教师应努力让课堂成为“祖父的园子”。  相似文献   

11.
《呼兰河传》是萧红后期的代表作。当我手捧着这本书时,仿佛一个小女孩在我耳边低语:“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一句一个祖父的呼喊,多少年来,她深深地把祖父怀念。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童年的生活中,去感受她与祖父一起生活的那段幸福、快乐的美好时光吧!  相似文献   

12.
李良旭 《少年月刊》2014,(11):32-33
祖父读过几年私塾,在村子里,算是有文化的人了。他特别喜欢写对联,每年到了春节的时候,村子里的人就会请祖父写上几副对联。那大红的对联贴在大门上,红红火火的,渲染了节日的喜庆气氛。祖父每写好一副对联,总是对着对联,轻轻吟咏着。听着从祖父口中吐出来的那朗朗上口、对仗工整、平仄押韵的对联,我感到祖父很了不起。我抬头看着祖父,心想,如果我也会像祖父那样写对联就好了。  相似文献   

13.
祖父     
我的祖父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了,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祖父去了天堂。照片上的祖父在微笑着,而我心中的祖父却永远在欢笑,那笑脸是何等的.亲切,何等的慈祥。每天清晨,祖父在荡漾着海潮芳香的小路上一步一步地走着,精神饱满地去工作。现在回忆起来,我想祖父是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的。过新年时、暑假时、节日里,大家都回到了故乡,回到了祖父的身边,这时的祖父是最最快乐的。平时只有祖父和祖母的大房子由于大家的欢笑声一下子显得热闹起来了,我总觉得这个大家庭充满了愉快的气氛。在这样的氛围中,祖父痛快地饮酒,脸上红红的,他的心底感…  相似文献   

14.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祖父的园子》。对于作者萧红,我们并不陌生,四年级时曾经学过她的《火烧云》,两篇文章都是节选自作者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呼兰河在萧红的故乡,《呼兰河传》写的就是她故乡的人、故乡的事。对萧红来说,祖父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现在我们来看看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有关祖父的一段文字。(出示:呼兰河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相似文献   

15.
一走近萧红,走近祖父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祖父的园子》.对于作者萧红,我们并不陌生,四年级时曾经学过她的《火烧云》,两篇文章都是节选自作者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呼兰河在萧红的故乡,《呼兰河传》写的就是她故乡的人、故乡的事.对萧红来说,祖父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现在我们来看看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有关祖父的一段文字.(出示:呼兰河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时,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你发现这段文字有什么特点? 生:四句话里出现了七次"祖父". 师:读起来有点絮絮叨叨,是吗?那么,萧红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表达方式去回忆自己的祖父?祖父在她的生命当中又占据了什么位置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一定能够揭开其中的谜底.  相似文献   

16.
阿公的荔枝     
<正>我祖父可以说是个苦命人。他是遗腹子,后来他母亲改嫁了。祖父没受过教育,不识字,做过佃农、人力车夫以及其他出卖力气的工作。我们都叫祖父"阿公"。早在我出生以前,父亲为了工作,搬离了老家,定居于竹东。因此,我跟祖父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对他有点陌生,不大亲近。在我模糊的印象中,祖父沉默寡言,不懂表达情感,是典型的农民。他很少逗弄或搂抱我,然而我从未怀疑过他对我的关爱。  相似文献   

17.
一、朱太岩先生生平述略朱太岩(1917-1991),原名朱令炎,出生于兰州市。其曾祖父、祖父都是医生,其叔父也曾学医,父亲是公务员,也懂得一些医理。朱先生本人对医学也很感兴趣。朱先生在自传中说,他的曾祖父、祖父都是研究宋明理学的唯心论者,尝以“花开花落,时去时来,福方离眼,祸  相似文献   

18.
唯不忘相思     
在我的印象中,祖父不过是一个喜欢打麻将、练太极、浇花钓鱼、爱提当年勇的普通老人。而我也没有想过,会在我十八岁的一个夏夜,与祖父的少年时光劈面相遇。那晚,是一位亲戚来通知,祖父的一位表妹去世了。在所有人还没有来得及反应之前,祖父已经霍然站起:"死了?怎么会?怎么会!"蓦然觉得自己的失态,转  相似文献   

19.
邱燕  张德全 《考试周刊》2011,(48):56-56
一、复习导入,把握整体师: 孩子们,你们已经初读了第18课,请同学读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作者的童年故事发生在哪里?(强调“祖父的园子”,齐读课题。)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前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祖父的园子是怎样的多姿多彩?“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又是怎样生活、成长的?祖父的园子为什么让作者念念不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跟随作者走进这个大园子。  相似文献   

20.
今年清明节,祖父同父亲从美国旧金山坟地里,了却了太祖父迁回太祖父的遗骨,安葬在我们刘家的祖叶落归根、魂归故里的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