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民俗史(六卷本)钟敬文主编,人民出版社,2008近读钟敬文先生主编的《中国民俗史》总序,颇受教益。这篇"总序"本是钟先生对民俗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的讲话,经董晓萍教授整理,冠于《中国民俗史》书首,题为"总序"。"总序"纵论中国民俗学的发展态势,并时时提到一些国外的民俗学研究的论著并加以评论。总序针对博士生的培养路径,较广泛地讨论了读书与治学方法的问题,而在博士生如何选择、确定学位论文论题方面,多所措意。读完总序之后,我的感受和认识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大家风范"。  相似文献   

2.
《民俗》周刊,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编印,国立中山大学民俗学会定期刊物之一。自1928年3月21日创刊到1928年9月5日23、24期止,由钟敬文担任责任编辑,主持编辑、出版事宜。纵观这二十四期《民俗》周刊,我们可以明显发现有些文章有文末附记,这种“文末附记”应是钟敬文先生编辑意识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华东师范大学的陈勤建先生,近年来在民俗学、民间文艺学论坛上是一位骁健的青年学者。1989年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专著《中国民俗》,引起学术界的广泛讨论。日前他又令人刮目地推出一部新的力作:《文艺民俗学导论》。  相似文献   

4.
正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1928年3月21日,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正式刊行的《民俗》周刊意义非凡。《民俗》周刊继承北京大学《歌谣》周刊传统,在其前身《民间文艺》的基础上,扩大资料的搜集和研究范围。《民俗》周刊的刊行"标志着中国现代民俗学科逐渐成熟,开始具有自觉的学科意识。"(1)顾颉刚、容肇祖、钟敬文等人均承担过《民俗》周刊的编辑工作。直到今天,《民俗》周刊创刊号《发刊词》所号召的——"我们要站在  相似文献   

5.
由钟敬文和启功先生担任总主编,王富仁、陆建德、刘象愚、王泉根等十位知名学者担任分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0世纪全球文学经典珍藏》丛书(十卷)于2009年4月入选新闻出版总署“第六次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  相似文献   

6.
《出版史料》2005,(3):34-37
著名编辑家王仰晨先生于2005年6月12日去世,享年八十四岁。从十四岁当学徒算起,他在印刷和出版行业工作了七十年。曾在上海、昆明、重庆、桂林、烟台、大连等地的印刷厂、书店、报社工作,历二十余年,做过排字工人、校对、编辑和工务主任等;从1943年参加新知书店到1956年调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并持续到离休以后,历时近五十年,任小说组组长、鲁迅著作编辑室主任等。经手编发《青春之歌》、《平原枪声》等小说作品,主持和参与十四卷本《巴金文集》、十六卷本《鲁迅全集》的编辑工作,协助童怀周编选、出版了《革命诗抄》和《天安门革命诗文选》。离休以后,主持编辑了二十六卷本《巴金全集》和十卷本《巴金译文全集》,主持和参与编辑了四十卷本《茅盾全集》之中的二十五卷及《瞿秋白文集.文学编》六卷。1987年4月获首届“中国韬奋出版奖”。作为资深编审,他在工作中与众多的作家、学者有通信联系。曾结集出版过《巴金书简——致王仰晨》一书。这里选录了唐、钟敬文、叶圣陶、黄源、赵家璧、楼适夷、杨沫、陈原、萧乾等人致王仰晨的部分书信,用以缅怀逝者,同时从中可以折射出这位老编辑的人生一斑。选入的信件按时间顺序排列,由海客甲提供并注释。  相似文献   

7.
书讯     
文艺学与美学丛书 第一辑《美学前沿》 (第 1卷 )蒲震元、杜寒风主编 本书汇集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的智慧 ,探讨了 2 0世纪文艺学与美学多元互补的特征 ,对中国 2 0世纪最后 2 0年文艺学与美学领域所发生的深刻变迁作了深入的探讨。《审美之思———理的审美化存在》 ,张晶著 审美是令人解放的 ,审美是使人超越的 ,审美是予人以自由的。在人与现实的诸多关系中 ,审美关系是最为美好的。审美 ,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存在。本书奉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1949-2009)》(以下简称《文艺学研究》)由陶东风与和磊合著。此书以"史"为线索,引述翔实的材料,全面、客观而富有特色地介绍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文艺学的发展状况。"公共性"是《文艺学研究》的一个关键词。此书开篇即写道:"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和文学理论的公共性问题,最近正在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紧接着,文艺学的公共性问题在导论部分被详细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之民俗学会致力于民俗学著作及译述和材料的出版,在已出版有三十余种民俗丛书后,为进一步扩大影响,推动民俗学的研究,促进民俗学的建设和发展,民俗学会曾在《民俗》周刊上多次发布《民俗学会征求丛书稿件启事》,启事言:  相似文献   

10.
2013年3月,《向峰:定集》第十卷的出版圆了作者十年十卷的梦。然而这十卷文集却包含了作者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学术创造。这部囊括了26本书、近60万字的总集性著作,见证着他的努力与成就。作为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美学家,王向峰教授的学术研究向我们展现了’中国当代文艺学一种富有影响的研究形态。  相似文献   

11.
《文艺学:传统与当代的纠葛》高楠著,作家出版社,2005年对文艺学界的文艺学著作,我历来有一种翻翻即止的坏习惯,能够激发我"欲罢不止"之阅读冲动之著甚少。《文艺学:传统与当代的纠葛》(以下简称《纠葛》,后文所引只标注页码)之所以能吸引我一口气读完,是因为在其精思妙论背后有一种独特的学术个性,其蕴含的学科思想激情和学术锋芒,具体展开为对文艺学的历史现实的反思、证伪、批判。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惯行调查》(1-6卷)是1940-1944年间,对中国华北农村社会的家族、村落、土地所有、佃耕、水利、赋税、金融及贸易等方面进行的全方位调查记录。这一调查涉及法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本文旨在基于民俗学的视角,从空间民俗、时间民俗、心意民俗三个方面,整理和归纳部这部资料中相关的调查内容,期待这些调查记录资料为理解华北农村的民俗事象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分析的素材。  相似文献   

13.
上海文艺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学术专著《民俗学概论》于1998年12月2,4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民俗学会第四次代表大会暨中国民俗学运动80周年”上亮相,引起与会代表的热烈反响。当他们人手一册兴致勃勃地翻阅历经8年精心撰写的《民俗学概论》时,异口同声地称赞它是一部结构严谨、自成体系、具  相似文献   

14.
《中国广播文艺学》学术研讨会综述北京广播学院文艺系新近编纂出版了大型理论书籍《中国广播文艺学》,94年底文艺系就此书的诞生召开了学术研讨会。应邀到会的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美术出版社、文艺报、鲁迅博物馆、中国广播杂志社等单位的领导、主...  相似文献   

15.
《北美民俗研究》创刊于1888年,为美国民俗学的理论建设和学术转型做出了重要贡献。美国民俗学在英国民俗学的直接影响下建立,初始受到人类学、文学等多学科的影响,60-70年代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90年代以来在应对危机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理论建设。在这一发展历程中,《北美民俗研究》紧跟学科发展的脚步,在重要的转型时期,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理论探讨,以专刊的形式集中呈现讨论成果,并形成传统,有力推动了美国民俗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室整理的《山东义和团案卷》(以下简称《案卷》),系根据山东巡抚衙门汇录新建陆军先锋队各防营和各府州县禀报编辑而成,全部文件自光绪二十五年八月起,至二十七年二月止。现存《朱红灯卷》、《先锋后路左营卷》、《各防营卷》、《济南府卷》、《泰安府卷》、《武定府卷》、《临清济宁沂州卷》、《兖州府卷》和《曹州府卷》,共十卷,六十八万字。《案卷》的出版,为进一步研究义和团运动提供了具有重  相似文献   

17.
《十家宫词》收入唐宋五代宋人宫词十种:宋徽宗赵佶《宫词》三卷、宋宋白《宋文安公宫词》一卷、唐王建《宫词》一卷、后蜀花蕊夫人《宫词》一卷、宋王硅《宫词》一卷、宋胡伟《宫词》一卷、后晋和凝《宫词》一卷、宋张公庠《宫词》一卷、宋王仲修《宫词》一卷、宋周彦质《宫词》一卷.清康熙二十八年胡介祉贞曜堂刻本.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江帆著的《民俗学田野作业研究》一书,受到了国内多所大学民俗学专业方向教学单位及各级民俗学团体的关注,到目前为止,先后有北京师范大学、辽宁大学、山东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校,分别将此书列为民间文学、民俗学专业研究生的选用教材或必读参考书,为专业教学填补了一项方法论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9.
刘守华 《文化遗产》2015,(3):135-137,158,159
《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走过了不平凡的十年历程。它在非遗保护的热潮中应运而生,也是中国民间文艺学新发展态势的反映。其丰富多彩、贴近地方和民族语境的鲜活特色,在人类文化宝库中别具风采,为展现中国民间文艺学的发展开设了一扇独特的学术文化窗口。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美术出版社和日本讲谈社合作出版的大型彩色旅游摄影画册《中国的旅行》共分五卷。第一卷《北京》;第二卷《天津和华北、东北》;第三卷《敦煌和西北、西南》;第四卷《上海和华东》;第五卷《桂林和华中、华南》。第一卷《北京》已在我国建国三十周年纪念日以中日两种文版正式出版,中文版委托香港三联书店发行。第二卷《天津和华北、东北》已于去年底问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