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展中医药文化启蒙教育价值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校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SD(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学校。近年来学校努力创建绿色科技教育品牌,开展以中医药文化为切入点的“传承西关文化,探索绿色科技”课题研究。我们对在小学生中开展中医药文化学习的教育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校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SD(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学校。近年来学校努力创建绿色科技教育品牌,开展以中医药文化为切入点的“传承西关文化,探索绿色科技”课题研究。我们对在小学生中开展中医药文化学习的教育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校在“十一五”期间申报了“节约型学校师生行为要求的实验研究”课题,确定了“以建设节约型学校”为着力点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4.
陈桂云 《新课程研究》2009,(11):177-178
江苏省徐州市民富园小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EPD)教育项目实验学校、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教育(ESD)项目示范学校、国家级绿色学校、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绿色学校、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实验学校、徐州市环境教育基地、徐州市德育先进学校、徐州市文明单位。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学校以环境教育为抓手,调动广大师生的内在潜能,秉承“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育人理念,以营造一个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迈向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关键因素”,这是1992年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确定的面向可持续发展的《21世纪议程》行动纲领中提出的重要理念,也是国际社会首次对可持续发展教育达成的共识。2002年12月,联合国第57届大会通过了254号决议,决定把2005年到2014年作为“可持续发展教育(英文为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缩写为ESD)十年”。2005年3月1日,  相似文献   

6.
在“三新”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亟待转变。文章通过文献法和实践法,开展ESD理念视域下的地理教学探究,提出了基于ESD理念的三个维度目标,即关涉生态知识教育的低位目标、关涉方法教育的中位目标、关涉实践教育的高位目标;梳理了ESD理念视域下教学的具体表现;提炼了ESD理念视域下涉及三个维度的地理教学策略,即以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策略、以学业减负为导向的作业优化策略、以实践力提升为导向的跨学科实践策略。理论和实践表明,这些策略能够使学生获得知识(专家结论),掌握知识获取的方法(专家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高阶能力,增强学生改造社会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从而促进教育与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育导刊》2006,(9):F0003-F0003
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小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该校坚持以科研为先导带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承担了教育部重点课题“生本教育的观念和初中模式研究”和高级课题“主体性教育研究之学生自我发展的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校开展了“绿色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提出以“自然发展、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绿色教育”办学理念。打造尊重学生主体需要、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课堂成了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9.
刘芳 《辅导员》2014,(14):94-95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表明:可持续发展教育不等同于环境教育、资源教育,它赋予新时期学校教育两项功能:一是进一步为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二是进一步为促进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为此,我校以“发挥多种教育渠道的作用,培养师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研究”为课题,旨在通过发挥“校园文化的创设”、“课堂主渠道的渗透”、“校本课程的开发”及“教育活动的开展”向广大师生渗透与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意识。  相似文献   

10.
羌杏凤 《生活教育》2009,(11):27-29
我在罗溪中心小学担任校长工作的十年.遵循着教育和学生成长的规律.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充分挖掘当地的教育资源,以“师陶”为特色,以课题为引领,扎实开展“做中学”研究,从“十五”期间的省级课题《开发农村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到“十一五”期间的国家级课题《开发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在“做中学”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努力构筑学校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平台,走出了一条创建科普特色学校之路。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一种以平等为基础,以合作、参与、自主、开放为特征的全新教育思想。要推动世界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就要进一步发挥教育的作用,也就是说教育承担着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任。而语文学科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更要注重对学生心灵的“浸润”,通过语文学习形成人文精神和发展全面人格,培育学生正确的对自然、社会及自我的认知。基于这一原因,语文教学应该在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有所作为。因此,挖掘语文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因素,研究如何将可持续发展教育渗透进日常的语文教学,就成为我研究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参考》2013,(17):F0002-F0002,F0004
多年来,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四小学以落实国家育人目标为指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实施“做最好的我”的特色教育。学校结合北京市和朝阳区的地域特点,将“做最好的我”具体为“做文明的我”、“做智慧的我”、“做健康的我”、“做尚美的我”、“做国际的我”五方面,简称“五我教育”。围绕“五我教育”指标体系,以课程管理、主题德育、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环境育人为途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广东教育》2015,(3):49
广州市荔湾区汇龙小学开办于2004年,是一所具有发展潜力的公办学校,先后被认定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ESD)项目实验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州市安全文明校园、广州市垃圾分类示范基地。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ESD)项目实验学校,汇龙小学一直以"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可持续发展教育"为办学特色,以"汇龙育龙,汇爱育爱"为坐标,遵循"以科学方法培育人,以人文精神塑造人,以‘汇趣·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协和中学在教育改革中,确立了“构建协和教育生态文化,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办学理念,协和教育生态理念是学校办学的核心价值取向。‘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藉“新课程自主合作教学模式研究”课题于2005年获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立项之机,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以师生共同发展为特征的教学探索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师生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丰富协和教育生态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教育导刊》2009,(7):F0003-F0003
广州市第二十一中学是国家级绿色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高中教学水平优秀等级学校。该校形成了以环境科技、心理健康教育等为主要亮点,彰显绿色教育模式的学校特色。该校确立了“以优秀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陶冶学生,在学生可持续发展、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营造和谐发展的教育生态”的办学理念,制订了“着力于现代人文教育与现代科技教育的交融,  相似文献   

16.
一、将“绿色教育”融入学校办学理念 知春里中学地处中关村科技园区腹地,与众多著名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为邻。学校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满足师生发展需求,建设师生共同学习与发展之校,引领和促进师生自主、全面、健康、和谐与持续发展,提升学校的教育品质和师生的生命质量。”学校成为可持续发展教育(ESD)实验学校以来,我们把绿色教育融入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17.
和谐学校建设的核心是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因此。用课题科研发展观引领和谐学校建设,就成了我们和谐学校建设的基本构想。立足于我校实际,我校认真开展“人文服务”教育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用课题科研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走近学生。  相似文献   

18.
学校的办学思想是在对学校自身特点与社会发展趋势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上探索形成的。“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本”的办学思想是学校的办学之本,核心在于“可持续发展”。其中以教师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学校可持续发展为保障,形成一个动态开放的发展系统。  相似文献   

19.
教育国际化促使教育的竞争日趋激烈,在优胜劣汰的教育市场竞争中,学校需要遵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从传统的生存发展模式转向新的“生态文明”的发展模式。从生态学的角度,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应重视学校的人力资源——校长、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限制因子”定律与校长的可持续发展;“共生与竞争”原理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花盆效应”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三者发展的基础上,学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构建“大树型”课题模式 引领学校教科研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树型”课题模式是教育科研文化建设中的生态化模式,它是以一个总课题为主导,总课题下确立不同层次的研究课题,建构多个层面的课题网络,以此来引领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教科研的可持续发展和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