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从化与历史的视角考察了清教徒在新大陆的“清教实验”,分三个层次,即“清教信仰”、“清教徒人格”和“清教信仰的衰落”,阐述了在清教徒神圣的宗教使命感。章着力揭示:“清教思想”是美利坚民族创业时期的精神支柱和北美化的滥觞,它对“美国思想”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清教徒们所肩作的开创“荒野中天国”的使命,既是上帝的召唤,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17世纪是英国第一帝国大厦构建时期,此间清教徒的作用相当突出。清教徒的作用源于清教主义思想的推动和指引,正是清教主义所鼓吹的宗教殖民思想为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和建立帝国提供了宗教上的"合法依据"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清教是美国历史文化中的特定现象。自从1620年第一批清教徒们乘“五月花”号航行到美洲,清教徒所信奉的勤奋、节俭、节制等信念就对美国文学产生了的影响。本文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谈论清教对于美国文学的深厚影响。  相似文献   

4.
作为美国的主流宗教,清教思想对美国的社会、文化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清教思想在美国的存在与发展的条件有以下几点:从北美的自然状况看,清教徒就是为了寻找“新世界”才去了北美,广袤的新大陆成为清教徒的避难所;从社会角度看,那里当时封建因素的缺少等使得清教主义开花结果;从文化角度看,美国有宗教发展的沃土——文化包容性。因而基督教清教在美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美国文化的特征来看,美国是世俗文化与宗教文化的结合;从政治角度看,美国宽松的政治体制有利于宗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清教主义到美国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文化是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话题。它是源于欧洲大陆的清教文化,由清教徒移民新大陆时输入北美,并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发展成为美国的白人文化。作为新英格兰最早的移民,清教徒以及他们的清教主义对北美殖民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对美国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和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宗教是维系美国社会秩序的主要力量。在美国殖民时代,清教徒是移民主体,清教主义作为一种宗教理念,扮演了殖民时代政治理论的角色。清教主义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对美国的政治文化的影响都是深远的。本文试从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和内在价值观的影响着手,分析作为“美国精神之根”的清教主义对整个美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宗教是维系美国社会秩序的主要力量.在美国殖民时代,清教徒是移民主体,清教主义作为一种宗教理念,扮演了殖民时代政治理论的角色.清教主义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对美国的政治文化的影响都是深远的.本文试从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和内在价值观的影响着手,分析作为“美国精神之根“的清教主义对整个美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美国清教思想是美国社会的根基,是美国哲学、文学乃至文化的根源所在.<大进军>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E.L.多克托罗于2005年出版小说,也是其代表作之一.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影响美国社会文化生活中的清教主义,但是与早期的清教徒作品相比又有诸多不同,带有时代的印记.  相似文献   

9.
清教主义发端于17、18世纪的英国,兴盛于北美大陆。作为新英格兰的最早移民,清教徒以及他们的清教主义在美国教育的兴起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时社会的主要精神气质,成为人们思维和生活方式的共同价值观。从清教徒的论著、谈话和实践看,清教徒所推崇和倡导的价值观念主要有:虔敬、谦卑、严肃、诚实、勤勉和节俭等犤1犦()。在这些价值观念的鼓励下,清教先祖们面对陌生严酷的自然环境,艰苦地进行殖民拓荒,克服了种种难以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美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霍桑深受其清教徒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的影响 ,他常以清教的善恶观来观察分析社会现象 ,但是他又厌恶清教的严酷性。同时 ,19世纪各种新思潮的兴起也对他产生了深远影响 ,尤其是先验论 ,其精神是挑战清教主义的理论基础 ,霍桑既赞赏先验论本身所包含的激情及人文精神 ,又始终对其保持一种审慎的怀疑态度。本文试从其代表作《红字》中人与上帝 ,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角度 ,进一步探索该作品的深刻内涵及霍桑的写作思想。  相似文献   

12.
徐琰 《文教资料》2009,(5):82-84
本文主要探讨了清教思想在早期美国的社会作用.美国殖民地时期的清教徒以自己的宗教理想实现着他们建立一个国家的理想,从而对早期的美国的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侯静 《文教资料》2010,(21):23-24
本文从小说主人公、作者和读者的三个层面对美国作家纳桑尼尔·霍桑的短篇小说《小布朗先生》进行了解读,分析了布朗从信仰到怀疑的心路历程、作者霍桑对清教思想的困惑与矛盾、布朗的清教徒宗教幻想与这种幻想的排他性。  相似文献   

14.
马衡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6):118-119
霍桑自幼生活在一个清教徒家庭并深受清教徒意识的影响,他也浸润于十九世纪美国流行的超验主义思想之中,然而他总是在亲近中保持距离。正是他对清教主义和超验主义人性观批判接受的态度,形成自己独特的"灰色"人性观,即从善到恶,人的心灵分为很多层,不存在绝对的善恶极端。他的宗教观,道德观以及人性观统一于诗性言说中。  相似文献   

15.
源于《圣经》的清教文化塑造了美利坚民族的务实创新和霸权性格,对美国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文章跟踪清教徒的足迹,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清教文化对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建国初期,宗教是其民主制度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清教主义作为一种宗教理念,其中蕴含的平等、自由、主权在民的思想为美国民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思想资源。其次,清教徒早期的地方教会自治制度也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此外,早期北美大陆教派驳杂的状况为政教分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总之,宗教在美国民主制度建立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它将继续成为美国民主政治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英国清教徒在培根哲学和夸美纽斯思想的影响下,提出了实施普遍教育、注重教育实用性、推行免费义务教育、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等内容极为丰富的改革计划。清教革命时期出现的社会动荡虽然对学校和大学都带来了消极影响,但革命胜利后,克伦威尔在教育领域内采取了许多改革措施,使共和国时期的英国教育呈现一派新景象。尽管很快因王政复辟,许多改革计划化为乌有,但清教徒的教育改革理论和实践为英国教育留下了丰硕遗产,其改革实践成了19世纪英国教育大变革的先导。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霍桑的《红字》看17世纪清教影响下新英格兰地区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清教徒因无法忍受欧洲大陆上的宗教迫害来到新大陆,认为那儿是上帝给他们预备的人间天堂,所以他们的宗教思想和教规都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是,主人公海斯特,以她特有的反抗性使读者看到了一种新的力量,即争取社会和宗教的自由。  相似文献   

19.
<正>约翰·洛克是英国17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实科教育和绅士教育的倡导者。洛克出生在清教徒家庭,大学时代曾热衷于培根、笛卡尔、牛顿等人的新思想和物理、化学、医学等学科。洛克反对"天赋观念论",主张环境决定论。洛克所处时代的需求以及洛克本人的经验主义认识论,构成了洛克教育思想的基础。洛克的代表性教育著作是《教育漫话》,在这本书中,洛克系统阐释了他的"绅士教育"思想,为了培养有理性、有德行、有才干的时代新  相似文献   

20.
《红字》小说通过女主人公海思特。普琳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清教徒思想笼罩下的人们的种种生活境况和不同的遭遇。本文围绕清教思想以及教会对海思特。普琳和丁梅斯代尔这对恋爱的男女主人公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命运展开分析,从而揭示宗教对人们所实施的精神救赎不但会另人们不断地反省从而达到最后的解脱,而且会把人性和心理引诱到一个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的极端,进而发展到麻木,反抗或是自我折磨的抑郁而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