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徐林 《班主任》2007,(7):36-36
电视剧《大宅门》以其独有的京腔京韵加上名家名角的强大演员阵容,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我却对剧中的一个小人物“情有独钟”,这个小人物对主人公白景琦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就是白景琦的老师——季宗布季先生。  相似文献   

2.
视剧《大宅门》中的主角白景琦少年时代极其顽劣,歪招迭出,行为荒唐离奇,隔三岔五地招惹事端。父母先后聘请了十几位先生来白府执教,可一个个都被他作弄了,以至遍寻北京城,没有一位先生愿意教他。后来,文治武略都有一手的季先生在偷窥了白景琦的一个举动后,爽快地答应教他。季先生偷窥到的是怎样一个举动呢?小小的白景琦正以首领的身份在和几个小伙伴们一起玩。他要那些小伙伴们抓烧得滚烫的铁球,小伙伴们哪里敢!白景琦却像壮士一般,毫无惧色地示范给他们看。季先生为什么看到这个举动后就爽快地答应教他了呢?这是因为季先生从白景琦的顽劣…  相似文献   

3.
电视剧《大宅门》中的主角白景琦少年时代极其顽劣,歪招迭出,行为荒唐离奇,隔三岔五地招事端。父母惹先后聘请了十几位先生来白府执教,可一个个都被他作弄了,以至遍寻北京城,没有一位先生愿意教他。后来,治武略都有一手的季先生在偷窥了白景琦的一个举动后,爽快地答应教他。季先生偷窥到的是怎样一个举动呢?小小的白景琦正以首领的身份在和几个小伙伴们一起玩。他要那些小伙伴们抓烧得滚烫的铁球,小伙伴们哪里敢!白景琦却像壮士一般,毫无惧色地示范给他们看。  相似文献   

4.
白景琦是《大宅门》里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他从一出生就带上了传奇色彩:不会哭。这就为他以后性格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节选的这一部分里,写了白景琦的四件事: (1)送堂姐白玉芬出嫁; (2)用臭豆腐气走先生; (3)领着五个孩子脱了衣服拍着屁股绕桌跑; (4)挨打。这四件事,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白景琦的性格特点。   在送堂姐出嫁时,他万分的不舍,但他又不善表达。在我的印象里,白景琦很少说动情的话,就连在后来他与他最崇拜的老师告别时,也没有流一滴眼泪,甚至没有说一句动情的话,只是低头不语,直至老师答应带他去自家一趟…  相似文献   

5.
《大宅门》精心塑造了一大批具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对该书主角白萌堂、白文氏、白颖宇、白景琦等人的分析,揭示该书在人性层面展现和塑造人物形象的特性和其他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6.
《大宅门》精心塑造了一大批具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对该书主角白萌堂、白文氏、白颖宇、白景琦等人的分析,揭示该书在人性层面展现和塑造人物形象的特性和其他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7.
署假期间,电视台重播了电视剧《大宅门》,剧中的季宗布季先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季宗布是个小角色,可他又是个“不显山不露水却有一肚子学问、一身功夫”的能人,他教育白景琦的实践,演绎了一个“差生转化”的神话,给我们当教师的以深深的启示。电视剧中的主角白景琦少年时代极其顽劣,歪招迭出,行为荒唐离奇。隔三岔五地招惹事端,父母先后聘请了十几位先生来白府执教,可一个个都被他作弄跑了。后来,文治武略都有一手的季先对他施以针对性教育,取得了显著效果。那么,季先生的奥妙在什么地方呢?  相似文献   

8.
新移民文学在继承上世纪末较受关注的“身份和文化焦虑”主题的同时,将视角转向对“中国故事”的书写,通过叙述小人物,展开对人性的书写,以此突出小人物的挣扎。华裔作家李翊云的《千年敬祈》不失为书写小人物困境的一部佳作。作者以身处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小人物为书写对象,表现时代背景下小人物面临的物质和精神双重困境,以及复杂抉择和情感挣扎。其体现出的小人物身体和心灵的双重离散是新移民文学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黄春明被誉为"小人物的代言人",黄春明小说中的小人物承载着他深切的情感寄托和文学诉求。黄春明笔下的小人物成就了他在文学上的独特价值,这不仅体现在对"五四"新文学的一种呼应和承继,而且对当代文学特别是大陆当代文学来说,是一种有价值的对照和借鉴。黄春明小说中的小人物生活在不同的场域中,形象生动、丰富多彩。生活在乡村的乡土小人物的"常"与"变"和生活在城市的小人物的挣扎与求索,展示了黄春明小说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0.
姚纳是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祥林嫂是鲁迅笔下的"小人物",将这两个典型的"小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可以看出鲁迅对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描写更为详尽,对旧时代的批判更为深刻,更为尖锐。  相似文献   

11.
小人物是小说作品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整本书阅读、批判性思维、核心素养不断推进的今天,聚焦小人物形象并进行全面深刻的审视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价值和积极的意义。本文以《骆驼祥子》为例,对小人物悲哀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小人物的书写价值,对厘清小说阅读教学如何进行要素精准聚焦和文本合理审视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东瑞小说执着关注于香港底层社会中小人物命运, 塑造了多种小人物形象, 在艺术上有探索意义。本文通过对东瑞小说的解读, 分析了形形色色的小人物, 并考察了其美学价值和创作成因。  相似文献   

13.
作为"小人物代言人"的台湾乡土作家黄春明,特别关注台湾五、六十年代社会转型这一重大的变迁对底层小人物的影响。他以"真挚的人生态度"描绘出这些小人物在逐渐异化的社会中不幸和屈辱的生存状态,通过广告人坤树、画广告的油漆匠猴子形象的塑造,揭示出他们的悲剧性命运,谱写了一曲曲小人物的悲歌。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电视剧《大宅门》主人公白景琦性格分析为线索,剖析景琦一生做人形式用的是儒家文化思想,做事方式是道家文化思想,所追求的人生最高生活目标是禅家文化思想。文章分析白景琦性格时并不是把他的所做所为与儒、道、禅三家文化思想一一对应,而是以儒、道、禅三家思想整合剖析景琦的性格、为人和处事。文章还以景琦为代表剖析了儒、道、禅所构成的中国文化心理的审美性,重新解读中国文化所形成的中国人所特有的审美心理构成。  相似文献   

15.
《驿站长》、《外套》和《罪与罚》中小人物的救赎主题是东正教文化语境下的产物。《驿站长》对《新约·路加福音》进行重构表达了小人物通过宽恕劝善实现救赎的思想;《外套》对《新约·哥林多前书》进行重构阐释了小人物通过克己忍让实现救赎的思想;《罪与罚》对《新约·马太福音》进行重构再现了小人物通过主动赎罪实现救赎的思想。东正教文化语境下的小人物主题凸显的是运用文学阐释宗教文化的主体性意义,对于实现宗教由自在存在向自为存在的转型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从三个层面探讨了小人物的心灵隔膜问题,即小人物之间的心灵隔膜、小人物夫妻之间的心灵隔膜、小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心灵隔膜.小人物的心灵隔膜问题主要是指人们由于情感上的不相通和彼此之间的不理解而导致的个体的内心痛苦感受.它暴露的是俄罗斯民族国民性的历史积垢,体现的是作者深沉的民族忧患意识和对人类存在方式的一种悲观情绪.  相似文献   

17.
“艺术没有精神力量的支撑,技艺也必将衰竭。”忻东旺在他短暂的一生里创作出了大量的“小人物”作品,并且他的作品大多都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小人物”精神面貌的刻画来支撑着整个画面的,“小人物”精神同时也是一种化悲痛为动力的精神力量。在创作的道路上,忻东旺没有放弃自己,他通过不断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愿望,而他作品里传达出的这种永不放弃的“小人物”精神在当今社会也是极为重要的。文章在对忻东旺绘画作品中“小人物”精神的产生与体现进行细致分析之后,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希望忻东旺绘画中的“小人物”精神能得到延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小人物”形象时,人们通常习惯从道德伦理角度对其善良性格、顺存行为、忍让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对其不幸遭遇给予深切同情。这是文本解读上的一种偏失,有悖于作者的创作初衰。结合“小人物”形象出现的历史文化背景,对“小人物”形象重新进行审视,可以发现,“小人物”形象是奴性的化身.是幻想的典型。这种时代转型期的逆社会现象,直接造成“小人物”崇尚权势、丧失自我的心态,致使其生命意义黯然失色。“小人物”形象寄寓了作者的同情。但更多地倾注了作者对其劣根性含蓄而深沉的抨击,其目的在于“揭出病根,引起疗救”。  相似文献   

19.
台湾作家黄春明以“小人物代言人”的视角审视转型期的台湾社会,以“真挚的人生态度”关心底层小人物,写出在城市化进程中小人物不可逆转的悲剧性人生宿命,在对小人的悲剧书写中,融注自己对于城市化进程的文学性思考.  相似文献   

20.
余华后期作品多以苦难为主题,从个人先锋主义到民间关注,以小人物挣扎在生与死的边缘,却总是不断重复的情节和对话中,体现出小人物的善良、小人物的智慧、小人物的原则和小人物本身固有的悲剧。文章将要从这几个方面探析《许三观卖血记》中许三观以及其他的小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