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蔚  程谢 《内江科技》2011,32(2):39-39
文学翻译是译者在理解、解释原文基础上的创造性叛逆与读者对译文创造性叛逆的理解和反应的过程现代翻译研究把关注的焦点从原文转移到了译者、接受者和接受环境:本文就分别从以上三个角度来谈创造性叛逆。  相似文献   

2.
王妍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7):170-170,272
近年来,翻译界对翻译的研究越来越趋向于把其放在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总体环境中进行研究。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密切,但文化对翻译的制约表现在影响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对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存在两种不同处理方法即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因此译者的翻译策略大致可分为异化与归化。译者在翻译中选择哪种策略,除了受到译者自身的翻译目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文化态度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到作者、读者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5,(23)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所提出的心理学理论,被广泛的应用于教育领域,但以往的研究中没有谈及应用于口译教学,口译无论是从环境,译者水平,材料难度,说话者口音等方面都容易影响译者的心理活动,而译者稳定的心理是自我效能感强的一种表现。从自我效能感方面讨论口译教学的策略,以帮助口译者增强口译学习兴趣,提升口译水平。  相似文献   

4.
语境和翻译密不可分.语用学将语境分为语言环境和非语言环境两大类.Hymes将其定义为社会语境、文化语境、语言环境和认知语境.就将分别从这四方面入手,来探讨它们在翻译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从而帮助译者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交际受语言环境的制约,而语言环境又根植于文化习惯.因此,不同的文化语境决定看翻译中意义的提取,也体现着译者时不同文化的判断和理解.本文时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译者地位包括译者个人的地位,译者的翻译主体性地位以及译者的社会地位。从过去的被刻意抹杀到现在的愈加重视,从边缘到中心,中国译者的地位在不断的提升。近三十年来,译者的地位更是得到了迅速提升。译者地位的改变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翻译理念的转变以及翻译自身的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由于社会、历史、环境、习俗、宗教、思维等方面的差异,翻译要实现两种语言的完全对等几乎是不可能的。翻译时,译者有权利针对不同的文本、不同的受众,选择最适合的翻译方法。有时为了更清楚地表达原文的意思,译者不得不在原文的基础上略有增删。"增"或"删"的翻译手法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王慧 《科教文汇》2008,(20):256-256
由于社会、历史、环境、习俗、宗教、思维等方面的差异,翻译要实现两种语言的完全对等几乎是不可能的。翻译时,译者有权利针对不同的文本、不同的受众,选择最适合的翻译方法。有时为了更清楚地表达原文的意思,译者不得不在原文的基础上略有增删。“增”或“删”的翻译手法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王晓蕾 《科教文汇》2014,(20):99-100
随着“译者隐身”概念的提出,很多人将译者“可见性”与译者的主体性联系到了一起,认为“隐身”抑制了译者的主体性。本文将结合本体性的内涵,分析译者“可见性”与其主体性的关系,从而说明不管译者选择“隐身”还是“显形”都体现了其主体性的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不会因其在译文中“透明”还是“可见”而受到抑制或凸显。  相似文献   

10.
科技翻译活动中译者的译著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钟旭 《情报杂志》1998,17(6):76-77
对中国地震科学译者的研究结果表明,科技翻译活动中译者的科学生产率频率分布规律符合洛特卡定律,高产译者的译著率及译者中高产译者所占比例均接近普赖斯定律的推论值。  相似文献   

11.
山梅岭 《科教文汇》2008,(6):168-169
中国迎来了历史上第四次的翻译高潮,然而各种追名逐利的现象严重危害了译坛的发展。我们应该在译学理论的指导下,探讨提高翻译质量的各种有效途径。译者的翻译动机是翻译主体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化翻译的环境下,译者的个人动机受制于社会情境。本文在这里讨论的仅是在社会影响下的不同表现方式所影响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2.
陈艳梅 《内江科技》2007,28(10):89-89,117
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要完成翻译任务,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然而译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制于时代背景、译者自身的双语文化能力及其自身的其他因素.如果译者能积极应对这些制约因素,就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主体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译者主体性研究在翻译界引起了热论,美剧的流行使得非官方字幕译文的影响力大大增强,这些字幕译者有着极其鲜明的主体性和文化敏感性,从而使译者主体性在这种译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结合字幕组译者的特征,探讨了译者主体性在美剧字幕非官方中译中三方面体现,分别是文化意象转换,潜台词标注和流行语应用。  相似文献   

14.
译者作为一个能动的个体,其主体性贯穿于整个翻译过程。试图论证译者是翻译过程中一个受限制的主体,译者的自由总是变化的而非静止的。因此,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充分体味其自由的界限,在合理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其创造性。  相似文献   

15.
董淑静 《科教文汇》2009,(9):231-231
近年来,译者主体性研究在翻译界引起了热论,美剧的流行使得非官方字幕译文的影响力大大增强,这些字幕译者有着极英鲜明的主体性和文化敏感性,从而使译者主体性在这种译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结合字幕组译者的特征,探讨了译者主体性在美剧字幕非官方中译中三方面体现,分别是文化意象转换,潜台词标注和流行语应用。  相似文献   

16.
译者在旅游翻译过程中身兼多重身份,受多重伦理约束。文章总结分析了旅游翻译中存在的种种误区;结合译者的伦理特性,提出译者伦理价值提升的路径,以期使译者在对外旅游翻译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助力中国文化外宣。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的翻译研究中,“忠实”和“等值”被认为是翻译的最高标准,作为翻译实战活动主体的译者被“隐身”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的主体性研究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并逐渐走向深入。本文拟从能动性和受动性两个方面来分析影响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因素,并探讨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尤其是在文本选择和翻译策略方面的体现及价值。在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是客观存在的,一方面译者受到其翻译目的、文化意识和审美意识等能动性影响;另一方面译者必须忠实于源文本,受到诗学;意识形态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译者主体性正是其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在翻译实践中,不论是文本的选择还是具体翻译策略的选择和取舍,均充分的体现了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18.
王园 《中国科技纵横》2010,(17):92-92,68
本文通过分析翻译理论的两种“极端”一一传统译论和解构主义的翻译观,肯定了本雅明关于译者的主体地位的观点。充分肯定了译者是“创造性叛逆者”的提法,既不贬低也不拔高译者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位于仆人与主宰两极之间的译者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9.
在数千年的翻译历史中,译者普遍被定位于"仆人角色",译者要服务于两个"主人"——作者和读者。随着现代翻译理论的深入研究,译者的主体作用逐渐被人们认可。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扮演着多重身份,即读者身份,作者身份,创造者身份及研究者身份。  相似文献   

20.
译者之两难     
范敏 《科教文汇》2009,(22):246-246
翻译的目的有两种,文本目的和非文本目的。译者为了实现翻译的文本目的,常常困于“忠于原文还是忠于译文”的两难之中,而在实现翻译的非文本目的时,又因其常与译者的文本目的相背而左右为难。译者应该有清楚的认识:翻译的文本目的才是译者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