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以FeCl3·6H2O、Ba(NO3)2和NaOH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合成了M型超细钡铁氧体.通过TGA/SD-T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在900℃进行煅烧,合成了以M型钡铁氧体BaFe12O19为主,含有少量BaFe2O4>的起细粉体,粒子粒度较为均匀,粒晶在100nm左右,分散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燃烧法制备镍锌铁氧体包覆电气石复合粉体,通过XRD、SEM、EDS等测试对复合粉体进行了表征,并分别测试了镍锌铁氧体、镍锌铁氧体包覆电气石复合粉体的磁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燃烧法可将镍锌铁氧体有效包覆在电气石表面.磁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包覆之后复合粉体被磁化、保留磁性的能力均有所增强,达到改善电气石表面磁性的目的 .  相似文献   

3.
纳米ZnO与乙酰丙酮的摩尔比为1:3混合,在室温下研磨15min,反应获得的乙酰丙酮锌的收率达95%,较经典法合成的产率(87%)高。实验结果表明,用纳米氧化锌固相法合成乙酰丙酮锌操作简单,无需溶剂,无副产物,符合绿色化学要求。  相似文献   

4.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锰锌铁氧体磁流体,并通过振动样品测量其磁性能;分析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碱的加入量对锰锌铁氧体磁流体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提高反应温度,有助于磁流体磁性能的提高,加热温度保持在90℃为宜;(2)延长反应时间可以提高磁流体的磁性能。加热时间为45—60min较为合适。(3)碱的加入量对磁性粒子晶体的形成至关重要,正常量或稍过量均不利于离子的共同沉淀及晶体的形成,容易获得非晶态或微晶态的物质。实验发现,当碱过量比达到0.25时,磁性能达到最好,此后,碱加入量如果再增大,反而又会引起磁性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新试剂硝基苯并噻唑重氮氨基偶氮苯(NBTDAA)与锌的显色反应.在pH=10的硼砂-氢氧化钠缓冲介质中,TritonX-100存在下,NBTDAA与锌反应生成2∶1稳定络合物,体系最大吸收波长λm ax=528 nm,摩尔吸光系数ε=1.34×105L/(moL.cm),样品中的锌用强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固相萃取预分离和富集后用该方法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锌铁氧体纳米颗粒的结构与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锌含量的ZnxFe3-xO4(x=0,0.15,0.30,0.40,0.48,0.60,0.70)纳米颗粒,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振动样品磁强计、超导量子干涉仪和穆斯堡尔谱仪对其进行研究.所有样品均为尖晶石结构;随着样品中锌含量的增加,其晶格常数随之增加,晶粒尺寸从18 nm减小到9nm.在5 K和293 K时,ZnxFe3-xO4纳米颗粒的饱和磁化强度首先随着Zn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并在x=0.4时达到最大,随后随着Zn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室温下穆斯堡尔谱的测量结果表明:随着锌含量的增加,谱线由较为标准的六线峰逐渐转变为双峰,且在x=0.60时表现为明显的双峰结构,而大块材料在x=0.80时才有类似结果.饱和磁化强度和居里温度的测量结果表明,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样品中纳米颗粒表现出的超顺磁性导致的.此外,还讨论了离子分布对超精细磁场变化的影响,并利用Yafet-Kittel模型对样品的磁性变化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7.
首次报道了通过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简称LDH).考察了反应物配比、反应时间分别对试样物相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分别对样品的物相、形貌、粒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应物配比、反应时间对产物物相有很大影响,镁铝比为3:1,反应时间控制在60min制备的样品分散性好,晶型单一,粒子呈针状,长120nm,宽20nm.  相似文献   

8.
采用固体粉末法,制各成功钨酸锌晶须。用XRD,EDX和SEM方法研究了所得晶须的结构组成和形貌,并对晶须的形成机理及晶须生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初步确定钨酸锌晶须的生长机理为VS机理,总结出晶须生长的影响因素有饶结温度,保温时间,成分比例和粉末尺寸。  相似文献   

9.
用旋转喷镀法制备Ni–Zn–Co铁氧体薄膜。通过FeCl2 NiCl2 ZnCl2 CoCl2组成的还原液和CH3COONH4 NH3H2O NaNO2组成的氧化液不断地向转盘上的玻璃基片喷镀,在90℃下反应制备了厚度1–2μm的Ni–Zn–Co铁氧体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确定样品的物相,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分析了薄膜的形貌,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了薄膜的磁性能。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近期固相研磨合成反应方面的一些新进展和典型反应类型,并讨论了固态研磨反应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固态化学反应的定义、研究范围、分类,以及低热固态反应的实验方法、优点、反应机理,分析了固态化学反应的应用进展,展望了此类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讨论了室温固相反应的特点和表征方法,介绍了室温固相反应在大学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实验中的某些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制备燃烧时不流淌,性能优良的固体酒精,在工业酒精中,加入6%硬脂酸,加热回流,保持微沸、搅拌,使硬脂酸完全溶解.加入0.1%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硫酸铝,缓慢加入1.3%氢氧化钠,温度控制在80℃,加入着色剂,继续搅拌保持微沸20 min.倒入放在热水中的模具,使其缓慢降温冷却,可得到表面光亮、细腻、蜡状的固体酒精.由于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硫酸铝,可使不溶于酒精的硬脂酸钠溶胶胶粒形成的三维网状结构更加牢固,使固体酒精的硬度增加,熔点升高.该法制备的固体酒精熔点高,储存稳定,无液体渗出,燃烧时不流淌,燃烧时间长,无烟,残渣少,无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4.
谭倪  王凤洁 《湘南学院学报》2003,24(5):68-69,120
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固相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印证了固相反应一旦发生,便能进行到底的结论.并且,探讨了固相反应在化学合成和保护环境等方面较液相反应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用KF/PEG400体系在研钵中研磨催化芳香醛与活泼亚甲基化合物的Knoevenagel反应,以71%~84%的产率合成得到E-烯烃.PEG400起着相转移催化剂作用,反应操作简单,后处理方便.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六次甲基四胺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固相合成及其热色性.实验发现固相合成较液相合成具有产率高、合成简便等优点.利用热重-差热分析(TG-DSC)探讨了配合物的变色机理,发现热色性是由于加热前后配位场强度的改变所致.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微乳液法的特点及制备铁氧体微粒的操作方法和关键技术,综述了采用该法制备纳米铁氧体磁性微粒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并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该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8.
室温条件下,六水合二氯化钴与二乙基氯化胺固相反应得到钴(Ⅱ)—二乙基氯化胺配合物,经IR,XRD,TG分析表征了该产物,研究了该配合物的可逆示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