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重视道德教育,1至9年级每周都有1节道德课。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内容,分为4个部分,包括76个主题。自我锤炼1.尽其所能,自力更生(小学3、4年级);2.兢兢业  相似文献   

2.
3.
日本重视道德教育,1至9年级每周都有1节道德课。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内容,分为4个部分,即“自我锤炼”、“待人接物”、“自然观和价值观”、“社会性和团  相似文献   

4.
德育目标从社会本位走向人与社会的和谐道德,道德教育不仅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精神交流和对话”而且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实现其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和谐,达到自觉的道德境界。长期以来,我同基础教育中德育的目标过于政治化,学校德育过分凸现德育的社会功能,忽视个体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政府公布了《共同价值白皮书》,提出了五大价值观:(1)国家至上,社会为先;(2)家庭为根,社会为本;(3)关怀扶植,尊重个人;(4)求同存异,协商共识; (5)种族和谐,宗教宽容。在新加坡教育规划署编的《公民道德标准》中也曾规定了这  相似文献   

6.
1967年台湾宣示实施九年“国民教育”,在“国民中学”课程标准中设置“指导活动”一科,次年颁布《中学指导活动暂行课程标准》,这意味着辅导工作正式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的开始。 1972年,《中学指导活动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同年开始,台湾的学校辅导就从初中向上推进和向下延伸。至1981年,台湾中小学已初步确立了包括目标、内容内容在内的较为完整的心理辅导体系。  相似文献   

7.
8.
战后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目标及其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那些竭力鼓吹军国主义和超国家主义之流被从教师队伍中清除了出去,当时使用的各类教科书被收缴,打着军国主义和超国家主义旗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的几种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已经走进了学生,走进了校园。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在呈几何级数增长的网民中,有近三分之二是学生。青少年已成为互联网用户的主体,被称为“网上的一代”。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一方面,青少年可以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进行探索性学习,从而培养他们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它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暴力、色情、邪教、迷信等信息垃圾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的学生整天泡在网吧,沉湎于色情、暴力作品和电脑游戏而不能自拔,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相似文献   

10.
11.
中日中小学德育目标与内容之比较●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教授李桂芝一、中日中小学德育目标之比较德育目标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这是一切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各国中小学德育都很重视这一问题。(一)日本中小学的德育目标日本《学校教育法》规定,在...  相似文献   

12.
信息道德教育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日本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先后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以提出信息道德概念为重点的概念形成阶段;以明确信息道德教育目标及现状为重点的探索阶段;以信息道德课程与实践体系化为重点的体系构筑阶段;以信息道德教育目标、内容完善为重点的充实阶段。体现出三大变迁特征:理念层面从“客观禁律”到“主观参与”;路径层面从“零散化”到“体系化”;机制层面从“单科本位”到“协同育人”,构筑了较为完备的教育体系。但在实施过程中,依然面临环境影响、师资保障、认知培养等多方面挑战。借鉴日本的经验,反思其不足,我国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需要充实课程教学体系,完善质量和师资保障机制,营造“家、校、社”一体的信息道德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揭示了俄罗斯中小学宗教道德教育的现状和实施,阐述宗教道德教育的概念涵义,强调宗教(尤其是东正教)在对俄罗斯中小学生的道德培养方面的作用,提出宗教道德教育的法律依据,展现宗教道德教育在俄罗斯整个教育领域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二战后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经历了四个转换点:修身课的中止、道德时间的设置、《心灵笔记》的发布、道德教育的课程化。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服务国家、解决问题、多方协作。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存在着"成功论"和"失败论"的两极对立评价,借鉴经验,吸取教训,对完善和推进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晓华 《考试周刊》2011,(68):210-211
网络文化的出现对中小学道德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从网络文化背景下中小学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出发,剖析了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现状,从现代教育理念出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出了增强网络文化背景下中小学道德教育有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道德教育的目标2007年,新加坡《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标准(中小学)》规定,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培养一个有道德、一个有爱心并对自己、家庭、社区、国家及世界负责任的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新加坡道德教育从知识、技能及态度三方面着手。知识方面,使学生懂得在做出决定前要注意的道德准则。比如,在学校与社会中,要了解团队精神的原则,要举止文明,了解家庭的重要性,以及  相似文献   

17.
一、道德教育过程中的道德知识与社会实际的缺失由于现代社会变化加速,代沟扩大,教育者的道德立场和道德观念受到他们生活时空的限制,在许多方面确实不适应或不能帮助今天的学生解决他们的道德难题。其具体缺失表现在道德知识与社会实际的缺失。我们现行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表现在:我们讲社会主义先进性和优越性,讲社会主义道德行为;讲社会主义人际关系,劳动致富,共同富裕;讲集体主义,助人为乐。而学生看到和听到的却是西方国家生活比我们好,做假搞欺诈也能腰缠万贯。人际关系存在…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缺失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楚琳 《中国德育》2009,(1):23-26
英国的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尽量发挥个人才能,并将这些才能加以培训,进而贡献社会。英国法律规定家长必须确保年龄在五至十六岁的子女接受全日制教育。英国的教育门类齐全,教育体制严谨完备,教育质量享誉全球。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延续教育和高等教育构成了它的教育体系。各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校在英国国家课程体系指导下,发展普通课程的同时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课程的实施,旨在通过内涵丰富的品德教育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优秀才能的国家公民。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缺失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道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中小学道德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一些缺失,亟待改进。本文拟从道德和道德教育的基本概念、新形势下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缺失和重构等几个方面加以探讨。道德和道德教育道德一词,古已有之。它一般是指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用以调整人们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主要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等组成。其特点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不同,它主要表现为一系列道德规范;靠人的内心维持、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