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联,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凝练含蓄,结构平仄对仗,读起来琅琅上口。把它巧妙地同阅读教学相结合别有一番情趣。笔者前不久参加县骨干教师赛课活动,接连听了几节同课题的课《黄河的主人(》国标苏教版第九册)。其中有一课让人眼前一亮:教者巧妙地运用对联,把艄公勇敢和智慧、镇静  相似文献   

2.
路吉善 《历史学习》2007,(12):14-15
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它的历史源远流长,自五代流传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讽刺对联犀利、辛辣、巧妙、谐趣,可同战斗的杂文、讽刺漫画相媲美。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对联尤其是讽刺对联并加以讲解,可以开阔学生们的视野,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有利于进行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3.
我多次听过《黄河的主人》这一课的教学。发现执教者不约而同地把“艄公为什么会成为黄河的主人”作为主问题,通过“感受黄河的惊骇、体会筏子的危险、体验乘客的从容、领略艄公的风采”来证明:艄公之所以成为黄河的主人,是因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大众化的文艺形式,对联深得人们的喜爱。不少作家对对联也是情有独钟,他们巧妙地把对联穿插在文学作品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居室联就是其中独特的一种。《红楼梦》中的居室联,皆非随手敷衍,而是有深意的,衡其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种。  相似文献   

5.
我多次听过<黄河的主人>这一课的教学,发现执教者不约而同地把"艄公为什么会成为黄河的主人"作为主问题,通过"感受黄河的惊骇、体会筏子的危险、体验乘客的从容、领略艄公的风采"来证明:艄公之所以成为黄河的主人,是因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  相似文献   

6.
我国楹联的形式非常多。其中有一种叫“镶嵌联”,就是在对联中巧妙地嵌入人名、地名、数字、方位等,体现了人们构思的巧妙与独具的匠心。  相似文献   

7.
高年级词语教学新法试探罗延龄(都昌县大树乡中心小学)I“一状来像”问调法一个个同义同好比一圈球子,租些同义同的“同义”治似一根线。在被学中教师先把“肾z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把珠子串起采。这一致法妞例:春师自来学生找出“召”的同义同来?让学生查字自、化课...  相似文献   

8.
案例: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第23课《黄河的主人》(指导学习第6自然段,围绕“小心与大胆不是很矛盾吗”这一问题讨论后)师:是的,这二者并不矛盾,缺一不可。现在,你最想把哪些词语送给艄公?生:勇敢的艄公!师:的确如此。生:遇到紧急情况镇定自若的艄公!师:你想到了一个恰如其分的短语。生:超乎常人胆量的艄公!师:这样说,毫不过分。生:既有勇气又富智慧的艄公!师:艄公值得赞颂,你出色的概括能力也值得表扬。(师生对话已顺利结束,老师正准备进行下一教学环节,突然有一学生举手)生:胆大包天的艄公。(全班顿时哄堂大笑,后面听课的老师也不禁“扑哧”…  相似文献   

9.
对联是我国灿烂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语文教学中如能巧妙运用,那会使课堂熠熠生辉。亮点一:课前小活动我校每天早晨有半个小时早读时间,有时学生会感到乏味,效果不佳。我给他们留了一个不定期作业,课下搜集对联素材,一周或两周抽星期五时间读对联或根据内容写对联。这样,既填补早读时间内容枯燥、乏味的空白,又为作文课积累了素材,丰富了语文学习内容,事半功倍。记得有一年秋天,我在家看电视,在节目间隙,插播了一些旅游广告,宣传各地的风景、名胜,画面优美,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10.
浅谈优化练习课教学任世梅如何优化练习课课堂教学过程,做好练习课的指导和收到更好的效果呢?一、精心设计,进行有层次的练习在练习课中,应注意将知识的自然结构有层次巧妙地反映于学生的认知中。我根据练习内容,把一节练习课划分为三个阶段,四个层次。即:知识的再...  相似文献   

11.
对联和谜语,是我国独有的两种文学形式,可以说是奇葩异放,独领风骚。历来为人们所喜爱。若把谜语和对联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则更会横生出意想不到的妙趣来。  相似文献   

12.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联独特的艺术形式,无所不包的丰富内容,一向为大众喜闻乐见,要是能巧妙地把对联艺术引入课堂,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还可以增强语文课的知识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本文从巧借对联学汉字、巧借对联学修辞、巧借对联学课文三方面,谈谈如何变对联为语文教学所用。  相似文献   

13.
用一个字就能写出一副对联,你相信吗?只要巧妙地运用多音字,这不会很难哦。  相似文献   

14.
教学故事一:2005年4月底,在杭州市余杭区校本教研展示活动中,我执教了《黄河的主人》一课。在感受了黄河的惊险与羊皮筏子的轻便之后,师生又一起感悟艄公的品质。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在交流感受后,我启发学生“:艄公仅仅是战胜黄河吗?”我在教学预设中是想让学生能体会这样一层含义:艄公不仅战胜了黄河,还与黄河和谐相处,才成为了黄河的主人。我想这样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题目的内涵。可是,当我问学生“艄公仅仅是战胜黄河吗”时,有位同学站起来说…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第23课《黄河的主人》 (指导学习第6自然段,围绕“小心与大胆不是很矛盾吗”这一问题讨论后) 师:是的,这二并不矛盾,缺一不可。现在,你最想把哪些词语送给艄公?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教学设计》2009,(3):F0002-F0002
围绕“发愤”二字,从文章具体语言文字的描述中感受司马迁的形象,是这一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一板书设计思路清晰,直观性强,传达着课文的叙述线索和主要内容,突出了文本重点。同时,巧妙地运用对联这一传统文化样式,画龙点睛地揭示了司马迁的形象以及《史记》的价值,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实现了人文精神的濡染。  相似文献   

17.
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样式,具有很浓的人文性和很高的语言要求,对学生而言,对联的撰写有一定的难度。教学《对联的撰写》一课,充分利用如皋的自然、人文资源,使之成为课堂教学及练习的材料;同时,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尤其是在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下的"现挂"艺术,注意把握启发的时机和层级,把对联知识和语言训练有机地串联在一起,着力实现"实中见趣、透中见活"。  相似文献   

18.
同学们,黄河波涛滚滚,那万马奔腾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谁会成为黄河的主人呢?读了《黄河的主人》一课,你就会知道答案了。黄河的主人原来是驾着羊皮筏子的艄公。为什么艄公会成为黄河的主人呢?  相似文献   

19.
漫话对联     
对联源远流长,是汉民族所特有的一种学样式。对联巧妙地利用汉字的特点,构成两句或两段音节、字数相等,词性对称,声调平仄协调的联语,如鸳鸯戏水,又似莲花并蒂,短小精悍,富于表现力,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是中华民族化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20.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本课设计的最大特色就在于以"理所当然"串起了朗读、品悟的心智活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