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前期进行创造力的教育和培养,对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创造力不是一种知识,不能学习和直接传授,它是人类特殊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因此,创造教育应在学龄前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的各个环节中进行,而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龄前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教育发展纲要发布后的今天,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JamesR.Averill提出情感创造力概念,试图把创造在认知领域取得的成果引入情感领域,为创造力和情感研究提供了结合点,也为儿童能力素质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强调儿童的创造力不仅包含从认知的角度通过探究和解决问题,还蕴含从情感的层面克服儿童思维惰性,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James R.Averill提出情感创造力概念,试图把创造在认知领域取得的成果引入情感领域,为创造力和情感研究提供了结合点,也为儿童能力素质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强调儿童的创造力不仅包含从认知的角度通过探究和解决问题,还蕴含从情感的层面克服儿童思维惰性,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人的一生中,幼儿期的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它将对一个人以后创造力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家庭中关注儿童创造潜能的开发,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既是时代赋予家庭教育的使命,也是儿童在未来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不同,儿童创造潜力的开发效果及培养方向也会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本文从创造力分析人手,以幼儿创造力特点为依托,构想创造力发展的家庭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5.
未来世界是儿童的世界。儿童在未来世界的生存力、发展力和竞争力,取决于教育者在当下对儿童创造思维品质和创造力的培育。如何在儿童创造思维萌发之初,催生与呵护创造力,成为幼儿教育必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舞蹈教学,提高儿童的审美感知、审美创造力,同时也能发展儿童的思维、表达和合作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通过所学的知识,发挥创造想象能力来创造儿童舞蹈,在不断改革与创新的舞蹈教学中是很重要的,因此,要提高儿童舞的创编质量。  相似文献   

7.
夏春 《早期教育》2006,(11):14-15
模仿是观察学习的一种形式,也是儿童的重要学习方式。根据艾曼贝尔提出的创造力理论.创造力的组成成分包括:与领域有关的技能、与创造有关的技能和任务动机。领域知识是与领域有关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力的基础。因此,模仿习得的知识,对儿童将来创造力的发展和运用是有促进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刘新群 《山东教育》2003,(18):61-61
心理学家把儿童创造力描述为“回忆过去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选择、重新组合,以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或新的产品”的能力。那么,如何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发展呢?一、教师根据幼儿的生长特点,按幼儿的兴趣、爱好、情感需要提供探索材料,利用幼儿喜欢触摸、摆放或拆卸各种东西的特点,开展创造活动,这并不意味着让孩子故意去做损坏物品或伤害别人的事情,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做一种自娱性的活动,可以说是自选游戏,除了有情趣外,也会有探索、发现和创造,从而开发幼儿的智力。二、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就要少给孩子提供模仿范例。有时,儿童…  相似文献   

9.
徐潇 《成才之路》2014,(21):91-91
幼儿期是培养创造力的关键时期。教师的引导与启迪,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绘画作为一种以发展形象思维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幼儿的认知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一、学前儿童的创造教育 什么是创造教育,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目标是要起“引爆”的作用,旨在释放人类的潜能,并强调开发潜能要同培养人的优秀品质和积极人生态度相结合。创造教育所关注的是创造素质,这种素质在当代和未来人才的各种素质中具有统治作用和最大的适宜性。创造素质包括创造性品质、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技能等因素。学前儿童的教育,是教育中的一部分,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幼儿初步学习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对幼儿体智德美的一个前期引导。学前儿童时期的幼儿的学习对其今后的人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在当今新形势下的创造教育要从幼儿抓起!  相似文献   

10.
史小霞 《考试周刊》2010,(48):233-233
传统艺术教育着重于作品、结果,强调通过模仿掌握技能。现代艺术教育着重于过程,强调发展能力,强调精神创造。那么在美术活动中,我们以怎样的教育观念和方式推进创新教育,让幼儿充满创造力和活力呢?一、转变评价方式和观念,理解、欣赏孩子的创新幼儿的内心世界多姿多彩,天真烂漫,思维没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在人的潜在能力中,创造力是最具价值的能力。儿童阶段是开发创造潜力的黄金阶段。心理学家认为:所有正常的儿童都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针对创造力与创造性思维,个性与创造力关系探析,归结出创造性人才的八大个性特征并提出培养儿童良好个性,开发儿童阶段潜能的可能性与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2.
董晶 《培训与研究》2006,23(11):116-117,120
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儿童期是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阶段。美术创造活动是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进行思维的一种方式,是发展想象力、创造力非常有效的手段。美术教师要切实了解儿童的感受与体验,帮助儿童从自己的创作作品中体验到自己的经验,获得成长。  相似文献   

13.
作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基金项目“当前我国学龄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研究”的结题成果,王灿明副教授近期推出了《儿童创造心理发展引论》(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9月)一书。全书以儿童创造心理的发展为主线,系统阐述和论证了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据我所知,当前国内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系统研究还十分缺乏,董奇的《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和张文新的《中小学生创造力发展》可能是该领域仅有的两部专著,《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也未将创造心理辟为专章讨论。因而,该书的出版就成为了儿童心理学学科建设的一件喜事。  相似文献   

14.
创造能力是衡量人才质量高低的标准.未来社会的发展与竞争归根到底是创造能力的竞争。而创造力的相关研究表明.个体的创造力应从小开发。儿童最早接触的教育环境就是家庭.家庭教育对儿童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子女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本文拟从中美两国家庭教育比较的视角,结合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对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提出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以创造教育为逻辑起点,遵循创造力的核心是方法。过程教学是传授方法的有效形式。本文重点阐述了创造教育的思维模式、过程教学的功能和操作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教师不难发现儿童经常进行不同的动作或语言模仿,其实儿童是在自己的心理世界中上演着精彩的装扮游戏。装扮游戏就是指儿童按照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意愿,借助一些工具或者材料,通过动作、语言、表情等进行情境的模仿或者再次改造,例如典型的娃娃煮饭、拿着玩具或者拖鞋一本正经地在进行语音通话等等。装扮游戏是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活动过程,能够让儿童在自己的想象世界中不断创造,在思想不受约束的情况下,得以开发和锻炼,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就装扮游戏教学与儿童心理进行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现代信息更迭交替迅速,万事万物都会发生变化,而唯一不变的是我们紧跟时代的创造性思维,而幼儿时期是培养人创造性思维的黄金时期,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发现和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建立在幼儿自由、自主的基础上,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陶先生认为幼儿应该有自己的创新精神,美工区能为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幼儿提供自由尝试与自主实践的机会,通过美工区可操作性的材料和环境,让环境和活动相互作用,并且最大程度的发挥幼儿的自主创造力。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思维方式属于以感知动作为主,思维模式建立在动作和感知的基础上,所以发展创造性思维需要给孩子更多的创作空间,提供更多的环境支持,针对教师应该做什么值得根据我对中班幼儿美工区的观察,我发现一些问题,并且我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8.
创造教育是以开发创造力为宗旨,通过课堂教学和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本文就创造个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创造力由多种能力组成的,是人的知识、技能、智力、智慧及个性、品格的统一与综合,是一系列连续的高水平的思维活动,更科学地表达为创造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造的想象力。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的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才华,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形成,因此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那么如何通过语文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以发展其创造性思维呢?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要从多层次、多角度展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二、调动学生记忆思维,发展创造力;三、培养小学生创造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儿童的创造性,注意儿童的年龄特征,重视技法教学;四、善于吸取国外美术创造性教育的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