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唐利平 《贵州教育》2010,(12):18-20
“自我”是当代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人格的核心要素,它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其他心理因素和人的行为,研究表明,自我价值感又是“自我”的核心因素,它直接影响着人的人格走向和心理健康程度。  相似文献   

2.
平民化自由人格是由中国当代哲学家冯契先生提出的,它一改中国哲学中仅谈圣人人格、君子人格的传统,对如何做好一个平凡的人作出表述,着重并强调人作为主体性存在的重要价值,具有鲜明的反传统的人性特征。以平民化自由人格为当代人的理想人格形象,能充分展示教育的个关怀,有益于主体性教育的确立,有助于教育大众化的实施,具有明显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3.
儒家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价值论是儒家哲学的核心,而“君子人格”则是与它的价值论相联系的,是其价值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儒家的价值论在价值目标上向往个人道德的高尚和社会道德的普及,即:追求一种理想人格和理想社会──君子人格和德化社会。这一价值目标在中华民族个性品格和人格的塑造过程中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到现在仍扎根干为数不少的中国人心理的底层,虽然儒家的价值论中有不少消极因素,对实行改革,开放、搞活的政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利,直至有些人喊“儒家文化该退休了”,也许正因为此,我觉得在对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4.
一、人格的概念及构成要素简析 人格是从心理学、社会学、哲学、法学及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综合的角度来使用的概念,它包括个体从内在心理机制到外在行为表现在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积极能动性的个体主体,与社会互动的完整的“社会性的人”。人格是通过个体表现出来的,但人格不仅仅是个体的。人格是人的社会性的集中体现,它带有职业的烙印,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人格物质和模式。教师职业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职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对教师职业特征的概括和要求,也是教师人格的基本要求和精华。  相似文献   

5.
以哲学的功能和哲学教育为视角,从审美人格的建构出发,揭示哲学教育与审美人格建构中的内在关联。哲学对人格困境的思考,就是回到哲学作为“认识你自己的”维度,在现实生活中理解造就自我的人格塑造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的审美化学习是为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最优化的学习形式,体现出学习规律和审美规律的高度融合。它利用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实施对大学生自身的美化和塑造,具有以美怡情、以美储善、以美启真、以美促智的巨大功能,它的深刻意义就在于,从整体人格塑造的哲学高度,来培养大学生对完美人格的涵养和对美的人生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认为人格是人与人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伦理学认为人格是人的道德品质的总括,哲学认为人格是人的诸种特征的综合体。人生哲学移植、利用上述研究成果,再造了自己的人格规范,它认为人格是人的人生规格和做人的模式,这一解释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大学生创新能力不高,其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中忽视了创新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创新的哲学,要充分发挥它在培养大学生独立的人格、反思、批判、建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调查目的 生态人格是教育研究的一个新视点。它的提出,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哲学观念的当代直接运用有关,与反思日益严重的自然生态危机强调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有关。同时也与当前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相切合。生态人格研究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中国教育报》发表的王茜章《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人格的培育》中提出,生态人格的培育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培育生态人格就是培育人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培育人对自然进行审美直观为特点的诗性智慧,培育具有生命整体精神的栖居意识。基于这种背景,我们于2004年底开始组织课题组进行中小学生生态人格培育研究。  相似文献   

10.
唐明祥 《九江师专学报》1997,16(1):10-12,41
“实事求是”这个古老的成语,经毛泽东的重新阐释后,被赋予了深刻的哲学含义,它被认为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本观点的生动概括和具体运用。但从毛泽东对这个成语使用和它与理想人格及其培养的关系看,它既具有深刻的认识论意义,也蕴含着丰富的伦理学意义。本文力图对其新解“实事求是”的伦理学意义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教学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学生实习是高等学校一个不可或缺的教学实践环节,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它已成为高校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直接影响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分析影响教学实习的各种因素,并针对教学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待人真诚、于业执着是吴宓先生的文化人格。深入发掘吴宓文化人格对于现今知识分子的品格建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林纾是一位有影响的文化人,林纾的人格魅力与文化品格包括心系民族和警醒社会的心灵世界、“畏天循分”和忠义侠胆的人格正气与魅力、博爱深广的情感世界、“木强多怒”心系国家和民族的爱国情怀等几个方面。大学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如何挖掘和总结自身固有的文化传统,并对之发扬光大。以福建工程学院为例,应该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挖掘和认识林纾的文化遗产与人格魅力、文化品格;二是如何弘扬林纾的文化品格与文化遗产,为建设当代大学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14.
杨绛描写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后的系列作品,反映了底层群像的文化特征和心理特点。这些群体碎片既让后人看到这些底层人物的生存境况,也看到作者本人的文化心理与人格内涵。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中国大五人格量表(CBF-PI)对1132名岭南三大民系青年进行人格特质的文化和性别差异研究,同时为岭南民系研究创建一个实证基础。结果表明,客家青年的同情心显著高于潮汕青年,热情因子低于潮汕青年,而客家青年的合群性、活跃程度、好奇心、冒险精神显著低于广府青年。同时,研究发现,三大民系的女性青年表现出焦虑、抑郁、敏感多疑、脆弱性、同情心以及愤怒-敌意的人格特质,而男性却表现出热情、活跃、冒险精神以及缺乏同情心。研究发现,三大民系青年只是在某些特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并没有出现更多差异的人格特质,其主要原因在于共同儒家文化、文化融合以及青年教育一致。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人格是指体现一定文化精神的个体品格,尤指知识分子和文化人体现特定的民族文化精神的综合品格。衡量一个人的文化人格的价值标准主要是看其人生境界所达到的高度。语文教育应把塑造理想人格和提升人生境界作为根本的培养目标,要发掘经典文本的文化蕴涵并拓展文化领域以促进文化人格的培养,发挥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以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文化界定不同的人格,不同的文化形成不同的人格特质。我们对其认识和理解应具体地结合相关文化背景,关注其独特、差异性。中国人对人格概念的理解基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伦理以及个体信仰和道德追求;中国人的人格特质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尤其是以诸如"仁"、"自然"、"因缘"为代表的儒释道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8.
biángbiang面秦人最喜爱的一种面食,“biáng”字。作为表达声音的字充分体现了秦人的强音特点,这个字由十个文化元素组成.包含了秦人秦地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向人们传达出秦人特有的文化信息,并承载着秦人的精神和品格。所以,biáng字就是秦人在秦地借助秦音创造出来的充分反映秦人性格品质的秦字。biángbiang面是遍布秦地独有的地方面食,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biángbiang面应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来。  相似文献   

19.
大众文化是一种深刻影响青少年人格的社会存在。一方面.大众文化的发展提供给青少年一个较为宽松、自由的文化场,为青少年现代人格的自由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大众文化人文精神的空场,又可能导致青少年人格需求的物化、人格判断的困惑和人格行为的失范。为此,应大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精神。同时,积极引导大众文化的发展,为青少年创设健康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0.
文化转型是现代化的深层内涵 ,它是指人的生存方式由传统向现代的根本转变。在中国 ,文化转型的主导价值目标是用现代工业文明的理性精神和人本精神启蒙和塑造中国人这一构成现代化的主体。要实现文化转型 ,必须批判地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和后现代文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