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清末民初之际,由于影响翻译的诸多历史情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翻译的选择取向也随之改变,表现为各种带有近现代性质的学术文化倍受推崇;另外,清政府实施的教育改革更是在客观上为西方心理学的译介提供了条件.当然,心理学的引进也是基于翻译者自身对该学科的价值取向和判断.因此,此时的翻译活动是翻译主体意识彰显的一种体现.就翻译主体而言,清末民初时期完成了由传教士向以留学生为主体的国人新知识分子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张家口婚俗所显现的地方特色,在近代中国又衍生出某些新的特征与形态。特别是清末民初时期,张家口婚俗虽然仍以传统的婚姻价值取向为主,但在近代中国新思潮影响下,出现了不同于旧礼的新式婚姻习俗。这种尚处于初始阶段的新变化反映出某些近代中国内陆婚俗流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清末民初到五四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哲学思想、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在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之参与社会政治变革的方式,是可以划分为类型的.这种类型的不同,同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与心理类型有关,自由主义与激进主义这两大社会思潮的对立也由是而分.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剪辫运动风行全国,从表面上看,这场旷日持久的剪辫运动是近代中国风俗改良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由于发辫在有清一代的特殊功用,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里,剪辫运动记录了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进步过程,也反映了国民心理的近代转变.  相似文献   

5.
国家主义属于西方政治学的范畴,它传入近代中国时所遭遇的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的历史语境,后者既为国家主义的移植提供了土壤,也使之产生了某种理论上的变异。在清末民初民族救亡的历史语境中,国家主义被视作一种由民族危机所激发出来的抵抗性机制,其"合群"的功能被放大。在革命与立宪的历史语境中,国家主义是一种主张国内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的思想方案。中、西国家主义这种相即而又相离的历史现象,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近代中、西思想文化交汇的复杂形态。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是国族建构的重要时期。中国国族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形成过程一开始就受到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为起点的近代国际体系的深刻影响,陷入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体系设置的困境之中,同时受到国内的种种因素的干扰,当时中国所处的内外环境共同导致了国族建构的困境。面对来自国际体系的挑战,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种势力也作出了不同程度的回应。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时期是我国女子体育活动获得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社会有识之士的倡导、知识女性的倡扬和政府的重视下,女子体育活动在学校和民间普遍开展起来,同时还参加了国际性和区域性的体育竞赛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广大妇女的思想解放和女性意识的觉醒与确立.  相似文献   

8.
论清末民初的救贫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贫民的生计问题直接诱发了新的救贫思想的产生,而贫民产生的多重因素,也就决定了救贫方式多样化。救贫思想不仅在近代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就是在现阶段,都不无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三陇书院也被纳人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潮流当中,其改制史是这一地区教育史上重要的一个环节.笔者通过较翔实的地方文献资料,梳理出三陇书院改制时的概况及其相关历史以供有志于这方面的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雕版、石印、铅印三者的不同印刷技术原理、特点的呈现及其在晚清民初的运用状况的描述,历史地展现了以印刷出版为核心的文化再生产怎样得以展开,又何以对当时的社会文化状况产生改变历史的“物质“力量,推进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西学东渐以及文学观念的改良,在清朝中前期女性词繁盛的创作局面逐渐消退而走向了边缘化。但在女性词日渐退出主流创作领域时,仍有部分女性致力于词的创作,一方面秉承了词的传统题材和表现风格,另一方面又融入了自身的思想情怀、观念主张与时代精神,将词的艺术生命加以延续,使词这一传统的文体样式绽放出奇光异彩。  相似文献   

12.
从民俗学的角度看,竹枝词是一种风土诗。它记录了各地民间的风土人情,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民俗志的角色,是研究区域民俗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通过解读清末民初温州文人官吏所作的竹枝词,可以对这一时期温州婚俗有较具体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学堂乐歌是近代中国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一种新音乐形式。以此开展的音乐教育.成为中国近代新音乐教育标志的学堂乐歌教育。在效仿西方音乐文化的实践中,它开创了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发展的新局面。与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相比。以学堂乐歌教育为代表的新音乐教育在音乐创作手法与乐器使用、教学机构与科目西化、专业音乐教育家培养等“硬件方面”的发展更具时代性。对清末民初新音乐教育形式——学堂乐歌教育在产生与“硬件方面”创新之处的研究,影射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在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作用等“软件方面”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我国西布特哈地区的教育相对比较落后,自清末新政以来,该地学校教育较为迅速地发展起来,经过清末的初建到民国时期的学校调整和制度的逐步完善,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