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许虎 《军事记者》2008,(3):66-66
都说会议报道难写,难在哪里,难在突破不了“套路化”、“格式化”和“生硬化”,缺少新闻性和鲜活性。会议报道写起来费劲,读起来没劲。因而对于会议报道,许多记者和通讯员大都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但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必要的会议报道还必须搞。只有知难而进,才能迎难而解。只要做个有心人,就能从会议中抓出很好的“问题新闻”。  相似文献   

2.
今年的“两会”(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报道,有一个不同以往的显著特点,就是中央下发了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报道的意见,从而给这个中国最大的会议带来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新鲜气息,也给我们的会议新闻的改革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3.
会议新闻是各类报纸,尤其是党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还是重要版面的“重头戏”。然而,在各种题材的新闻中,会议新闻由于报道内容上的单调枯燥、报道方式上的僵滞呆板,一直有着一副“灰色”的面孔,并成为影响媒体传播质量的因素之一。其实,任何事物都充满着矛盾,都在矛盾中生存和发展。会议报道也是如此。在会议报道中,长期以来形成的会议新闻的报道模式和受众需求之间已经存在尖锐的矛盾。这就需要传播者善于发现其中的矛盾,并一一加以解决,才能写出鲜活  相似文献   

4.
5.
在新闻学中,新闻体裁没有“会议报道”或“会议消息”、“会议新闻”一类,倒是在《书学》中找到“会议纪要”一词。可能是因为我们的电视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会场的画面和会议的内容,久而久之,人们习惯把这类新闻称之为会议报道或会议新闻。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时政部门当记者多年,对于写会议新闻一向感到很挠头。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采访体会,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我刊曾于今年第四期发表过李希光教授《重塑新闻文风》一文,对当前一些报刊僵硬呆滞的文风提出尖锐批评。本期发表胡衬春的《会议报道矛盾论》、张全的《领导活动报道的创新六法》,探讨当前对新闻文风的改进。两相对照,相信读者会大有所获。  相似文献   

8.
改进会议报道,首先要摆脱“会议提出、会议强调”程式化写作,学会提炼“真正的新闻”。  相似文献   

9.
王建初 《新闻三昧》2003,(11):34-34
改进会议报道,是增强报纸指导性、可读性,使新闻宣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报纸质量赢得众多读者的重要举措。作为地市级党报,应按新闻“三贴近”要求,加大会议报道改革力度。其目的是,把反映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的心声、服务大局与服务群众、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与讲究宣传艺术结合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往往陷入格式化的套路,把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变成了考察现场和会场报道,成了考察者和与会者的形象大展示,通篇充满了“领导强调”、“领导指出”等字眼,这种说教式的宣传和生硬的语言,群众很难接受。  相似文献   

11.
会议新闻,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点,也是新闻改革的一个难点。虽然近些年会议报道有不少改进,但仍然需要继续改进。改进的方向,是把领导机关的要求与新闻报道的规律结合起来,努力改变程式化、公文化、概念化的写法,突出新闻性,增强新闻性。挖掘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把会议报道做新  相似文献   

12.
1982年,《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被评为全国好新闻。1984年,《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开幕》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两篇会议消息能获全国大奖,这的确令人不可思议。为什么不可思议?因为会议都有固定的程序,作为客观事实的反映的新闻,很难不受它的制约。因此,会议报道常常格式化,像“八股文”,不用说拿全国大奖,恐怕在地市级党报好新闻评选中得个末奖都极难。  相似文献   

13.
改进会议报道,既存在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也有传统习惯、外部环境和各种利益机制的问题。可以说,改进会议报道,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但是,如果参加会议采访的新闻记者不能及时转变角色,顺应改进会议报道的全新要求,写出读者爱看的新闻作品,改进会议报道就将无从谈起。如果我们把会议报道在工作程序上划分为几道关口,那么作为“第一道关”把关的新闻记者,只有把好了采写第一道关,编辑才能从容编排,版面才能推陈出新,改进会议报道才能顺利推进。本文作者提出,新闻记者及时转变角色,变“会议司仪”为“寻宝矿工”,是当前改进会议的首要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新闻媒体尤其是党报对会议的报道,过去长期存在着一般性活动报道过多、写法陈旧死板、内容简单雷同的现象,严重影响传播效果。改革会议报道,使会议报道能够真正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呼声在新闻界已经存在多年。2003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  相似文献   

15.
记者从会议上千辛万苦抓回的新闻,常常被一成不变的写作手法和报道方式破坏得毫无价值。“老面孔没看头”,记者应当千方百计防止将会议中获得的新闻淹没在死板的形式里。 体裁要广泛 会议开幕发消息、中间搞专访、闭幕再发消息的报道方式在不少报社已成为固定模式,除消息和专访外,在体裁的选择上,似乎是“江郎才尽”了。 报道会议应当广泛运用各种新闻体裁。专访、特写、花絮、随笔、侧记等体裁并非与会议无缘。我们在读各种大报小报时注意到搞得比较活、读者爱看的会议报道。在体裁的运用上都是  相似文献   

16.
17.
穆冰 《声屏世界》2003,(5):10-11
“忧患意识”和“问题报道”向来紧密相连:职业的责任感和各种各样问题的存在使新闻工作者心存忧息;而新闻工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使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问题背后的情况得以公之于众。如何通过“问题报道”给社会、给自己留下一些经得起时间冲逝而积淀下来的东西,是新闻理论界和新闻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纵观我国现今媒体新闻报道,能够提供内含“忧患意识”、内含一些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大问题的有份量的报道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相似文献   

18.
开会是我党的重要工作方式,党的机关报及时,准确,生动地报道好党和政府的重要会议,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新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对于党委机关报来说,会议报道是不能回避的,如何搞好会议报道,改革会议报道,是一个值得探索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这是中央对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今 年3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 ,提出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决定 ,这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重要举措 ,得民心、顺民意。国内外媒体盛赞这一举措是扑面而来的政坛新风 ,而新闻媒体自身也在这个春天迎来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机缘。会议新闻报道 ,是媒体最伤脑筋的一个问题。报道多了 ,读者有意见 ,直接影响报纸的发行量 ;报道少了 ,又不能及时将领导机关的决策及时传播出去 ,引起有关部门及领导的不满意。使媒体处在两难的夹缝之中。因此 ,改进会议新闻报道 ,一直是新闻改革的难点之一。会议报道过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