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哲学辩证法作为辩证法的现代哲学形态是实践人本辩证法。“人本身是人的最高本质”是这一辩证法的出发点和根本所在。这一辩证法面对“三个世界”:感性世界即感性存在和感性活动(事在)、人类世界(人在)、意义世界(义在)。这一辩证法是以感性世界为对象以人的本质为尺度对之进行人道评价而获得意义世界,进而为进步人类创意指导实践的价值观念,以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相似文献   

2.
萨特认为自然界没有辩证法,他继承马克思以人的实践为着眼点的哲学观,认为只有从人和人类实践基础上才能讨论辩证法,并把他的辩证法称为"人学辩证法"。因此首先说明"自然辩证法"和"人学辩证法"各自的基础和来源,然后说明萨特在他的"人学辩证法"的基础上对"自然辩证法"所作的批判。然而"人学辩证法"也有其弊端,只有用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的交往实践观点,即马克思主义出场学才能将其克服。  相似文献   

3.
刘文军 《家教世界》2013,(9X):219-220
(本文原刊于《理论探讨》2013年8月刊P1-P2)马克思首创了新哲学的辩证法,一种以实践思维方式为本质特征的实践辩证法。马克思新哲学所关注的是建立在人的客观世界上的辩证思维方式的辩证规律。总的而言,马克思辩证法真正关注了由人实践所创造所实践的自然世界,并且能随着实践发展而充实的实践辩证法。不同于古代哲学把重心放在客观辩证上,那时候主要是探寻辩证法存在于客观世界的根据。黑格尔探寻的是辩证法在思维上的表现和本质特征。马克思在这两种不同侧重点的辩证法的前提下创立了独有的实践辩证法,重点放在了人类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上。本文将从马克思实践辩证法的来源、基本含义两个方面的陈述,突出马克思实践辩证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把人及人类实践放在核心地位的发展理论,是马克思辩证法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运用和创新.立足于人类能动的实践活动基础上理解的马克思实践辩证法,充分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理论所蕴含的主体性、能动性和革命性,为科学发展观奠定了牢固的理论根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体现了实践辩证法的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突出了实践辩证法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实践辩证法的对立统一的基本规律;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达到了实践辩证法统筹兼顾的理论要求.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哲学实践本体论认为,人类世界的本体是“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它不是恒定的、预成的,而是动态的、生成的,自然界、社会和人就是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生成的。生存论的实践本体论内蕴着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以联系和发展为总特征的辩证法理论的本体论基础就在于人的生活实践之中。辩证法既不是单纯的主观辩证法,也不是单纯的客观辩证法,而是人的生命活动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6.
辩证法探源     
为了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形成与发展,对辩证法作一番历史考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图对辩证法的古希腊形态做一点历史的理论的分析,从人类思维自身的发展论证辩证法的客观必然性,古希腊辩证思维的前进运动也经历了一个辩证历程。  相似文献   

7.
本校作者论文选摘哲学研究1996年第7期陶富源《唯物辩证法与实践的、劳动的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两千多年来辩证法思想发展的最大成果,是辩证法历史形态中最科学的形态。不能脱离辩证法的世界观本性,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等同于实践的、劳动的辩证法。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形态视界研究毛泽东探索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应当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即应把国情分析同人类社会形态演变规律考察相结合,而不是孤立片面地只注意国情分析或只从人类社会形态演变规律去考察.  相似文献   

9.
实践辩证法一开始就是作为实践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而提出和论证的,是批判和超越传统教科书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成果。在我国新时期的辩证法研究中,注重实践辩证法成为研究者们的一个共同倾向,但由于对文本的选择和解释框架不同,也出现了一些分歧。本文在细读《巴黎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的基础上,认为在马克思的历史语境中,劳动异化辩证法和交往异化辩证法是实践辩证法的两个维度,它们相互支撑相互为用,构成了历史辩证法的实质内容。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并不存在"断裂",相反,倒是充分显示了人的实践活动中价值原则与科学原则之间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10.
人类认识世界的每一次重大飞跃,都必然伴随着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从古代朴素辩证法,经过近代形而上学、唯心主义辩证法;到现代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展,都意味着不同思维方式的更替。 不同的思维方式根源于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度及其认识事物的不同水平。当人们在实践和认识过程中形成认识事物的观点和方法,并把它作为出发点在认识事物中多次反复,成为思考对象的固定路线、程序和形式时,就表现为特定的思维方式。因此,思维  相似文献   

11.
我们有理由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分为三种具体形态 :一是否定既成知识、面向未知世界的发现辩证法 ,二是否定既成现象世界、面向本质世界的再现辩证法 ,三是否定既成现实、面向未来世界的实践辩证法。辩证法的这三种形态具有不同的应用功能 ,并且在适用范围、矛盾结构、解决矛盾的方式、基本规律和辩证运动进程等各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否定之否定规律不是指三个相邻事物或事物的自然发展阶段,而是指矛盾从潜在状态到矛盾的展开、对立尖锐化阶段,再到矛盾的解决、产生新事物这一必然过程和发展趋势;否定之否定规律在人类历史运动中表现为否定性的辩证法,表现为异化的产生和异化的扬弃,表现为"在资本主义时代成就的基础上","在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和确立"有个性的个人";否定性的辩证法生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中,实践本身就内含着否定性的辩证法,马克思的否定性辩证法以实践观为基础,并同历史观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既不同于黑格尔的否定性辩证法,也不同于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3.
文学和文化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精神生活现象。文学批评的实质是辩证法的文学形态,是文化批判的具体形式。文化批判是辩证法的文化形态,是文学批评的建构总体,两者相互促进推动文化发展并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4.
辩证法一词是不断变化的,经历了不同形态的变化,马克思恩格斯在吸收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的基础上,以实践的思维方式扬弃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概念辩证法建立了唯物主义的概念辩证法,也是实践论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是共同创立了历史辩证法,但二人在辩证法方面还是有一定差别的。  相似文献   

15.
回到马克思创立唯物辩证法时原初的历史语境,我们发现,马克思辩证法的精神实质是关于人类自由和解放的规律的学说,是基于对人类本质活动——实践的内在矛盾的研究.解读马克思辩证法的当代意义,可以让马克思辩证法重新焕发出时代光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有两个逻辑向度,一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客体向度,强调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物质生产基础和客观必然性及其规律;二是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这是在确定社会历史的一般物质生产基础之上,寻求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导因素的视角,它科学地说明了人类主体的能动性和主导地位。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理论研究应该是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主体向度逻辑和客体向度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昌灏  孙厚权 《天中学刊》2008,23(1):29-30
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有两个逻辑向度,一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客体向度,强调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物质生产基础和客观必然性及其规律;二是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这是在确定社会历史的一般物质生产基础之上,寻求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导因素的视角,它科学地说明了人类主体的能动性和主导地位.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理论研究应该是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主体向度逻辑和客体向度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以及他的军事著作中的哲学思想,无疑是毛泽东对唯物辩证法的理论贡献,但是,与他对唯物辩证法的理论贡献相比,更加重要的方面则是他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实践的辩证法”。因此,毛泽东对唯物辩证法的新贡献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反映在他的著作中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观点。与唯物辩证法的经典形态所不同的是,他的著作中具有着更为浓重的实践感。其二是反映在他的革命实践活动中的辩证法,它既不同于自然界的客观形态的辩证法,又区别于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形态,是毛泽东留给我们的特殊的辩证法财富。在毛泽东那里,唯物辩  相似文献   

19.
唯物辩证法的教学实践中可采用"参与式情境问题辩证实践"的方式,即为学生设定情境性问题使之将自己作为问题的主体带入情景之中去领悟辩证法的三个维度:从一部经典看辩证法的来源和结构,从一个问题体验辩证法的思想魅力,从一场辩论获取辩证思维的思想方法,以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辩证法的思想魅力,进而使得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掌握辩证法。  相似文献   

20.
董仲舒的“合偶”说第一次以抽象概念的形式表述了对立面统一的辩证思想,是比实例形态和阴阳形态的辩证法更高形态的辩证法。它开创了从“合”的视角探讨事物辩证法的途径,是合二而一辩证法的先驱。但它并未忽视“分”,这种“分”、“合”兼顾的做法影响了其后辩证法的发展。基于此种认识,本论述了董仲舒“合偶”形态辩证法产生的思想前提,“合偶”说的基本内容及其对其后辩证法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