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教育公平,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实践,是社会公平的主要体现。基础教育设施落后、教学资源配置严重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是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公平发展的主要障碍。为实现和促进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公平发展,应树立科学的教育公平发展观,努力营造城乡教育公平发展的文化氛围;完善地方教育法规和制度,构建有效保障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公平发展的体制;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多方筹集资金,确保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加快西部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改变师资力量薄弱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正>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目前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中,师资队伍建设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包括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和学历结构不合理,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教师学历水平不高;2师资数量不足,特别是教育教学观念较旧,专业素养亟待提升,代课教师人数  相似文献   

3.
支教、援教工作是城乡学校和城乡教师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实现双赢的工作,起着增进城乡教师感情,拉近城乡学校距离的重要作用。自2003年以来,黄石市积极开展城镇教师援助农村教育的支教活动,先后选派了762名中小学教师到农村初中、小学支教,有效地缓解了农村师资队伍短缺的状况,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村教师尤其是优秀农村教师的严重流失,成为制约农村教育的发展的“瓶颈“.本文从简述农村教师流失现象分析入手,提出必须通过提高教师待遇、加强业务培训、强化激励竞争机制、做好后备教师的定向培养等方式,建立起优秀教师服务于农村中小学的长效机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5.
粤西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在专业发展上面临的窘况,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的一个缩影.粤西地区农村小学存在师资配备不合理、教师职业忠诚度较低、教育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培训与科研活动缺乏等问题,提供政策支持、更新教育理论、改革教育方法与手段、调整培养机制是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有效策略.要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化,在农村小学形成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师资队伍,切实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自我价值实现创造良好的环境,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基础教育才能逐步发展壮大,农村人口的素质才能提高,新农村建设才可能有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6.
统筹城乡教育,缩小城乡之间教育事业"二元结构"的差距主要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基础教育的均衡化对整个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基础教育城乡发展的新思路、新格局、新模式,就无法产生教育统筹发展的新动力,没有教育统筹发展的新动力,就找不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建构以地方师范院校为主体,依托教育行政部门、中心城市重点中小学、农村中小学,传递和盘活中心城市优质师资资源,放大优质师资资源的辐射效应,实现师范院校、重点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的有机衔接,创建以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双赢合作模式为目标的教师教育改革与服务示范实验区,在更加开放、广阔的时空中培养和培训教师,提升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水平,切实解决现实城乡教育统筹发展中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短板问题。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城乡基础教育发展非均衡化主要表现为过程非均衡和结果非均衡,产生非均衡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城乡二元制度、教育投入、资源配置及教育法规政策不完善等。解决河南省城乡基础教育发展非均衡的问题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力度、加强资源共享,建立区域间和区域内城乡学校之间联合互动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校长教师流动机制,坚持依法施教。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村的基础教育在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山西省农村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程度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目前制约山西省农村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指出促进农村英语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技术水平提高的途径.以期对加强农村英语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农村地区英语教学质量,满足农村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的迫切愿望。促进城乡英语教育的均衡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家教育发展的策略,在“十五”期间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其中一个重要举措是建立城乡教师流动机制,改变农村学校骨干教师的流失问题,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本文根据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选取山西省阳泉市为个案,从政策分析的视角对我国中部地区推进城乡教师流动机制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对中部地区如何根据当地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进一步完善城乡教师流动的基础条件和政策保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家教育发展的策略,在"十五"期间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其中一个重要举措是建立城乡教师流动机制,改变农村学校骨干教师的流失问题,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本文根据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选取山西省阳泉市为个案,从政策分析的视角对我国中部地区推进城乡教师流动机制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对中部地区如何根据当地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进一步完善城乡教师流动的基础条件和政策保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是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巩固"普九"成果,全面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只有重视和加强农村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基础教育公共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是日益显现。受二元经济结构影响,我国城乡之间基础教育发展存在明显差距,城乡基础教育差距的存在和扩大是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严峻现实。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要实现城乡基础教育的一体化,首先就要打破维系基础教育二元结构的教育管理制度、二元户籍制度、教育财政制度、以及城乡教师制度的瓶颈.从而促进城乡基础教育的一体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茂艳 《考试周刊》2013,(53):159-159
<正>随着农村学校硬件条件的逐步改善,软件建设相对薄弱的问题日渐凸显出来,学校管理水平和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相对不高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如何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努力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使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整体薄弱的局面得到根本性的扭转,成为了我们努力的方向。我校大胆创新,与手拉手学校在建设校园文化、全面提高师生综合素质上实现了共赢,奏响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乐章。  相似文献   

14.
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政府调控职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政府的法定义务,各级政府应依法履行义务,明确自己的责任,建立严格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体制,发挥政府的调控职能,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加强边远农村中小学建设,改革农村中小学人事和工资制度,保障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只有真正解决了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和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农村教育才可能步入均衡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础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要条件,而实现师资配置均衡化必须依赖于国家制定合理和有效的教师政策:1.落实人事改革制度,严格教师合约管理;2.改革师资配置方式,促进教师合理流动;3.加大教育投资力度,保障基础教育发展;4.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提高整体师资水平;5.大力扶持农村经济,逐步缩小城乡差别.  相似文献   

16.
雄鹰展翅     
2005年北京市教委提出加快首都教育现代化步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开展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育要想获得较大的发展必须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而乡村教师在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加快教育公平步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升乡村教师素质势在必行。为了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促进全面进步,必须为乡村教师素质提升搭建良好平台,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除了加大教育投入,改革教育体制,理顺管理体系等必要措施外,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强化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是推动农村教育  相似文献   

19.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较为复杂的系统。分析其基本要素及系统运行的主要困因,切实加强思想品德师资队伍建设、转变课程教育价值观念、增大教学设施投入、深化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家校联动教育机制,有助于在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实现共享共进的大环境下,尽快改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状,扎实有效地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升农村思想品德教师的荣誉感和幸福感,切实促进农村初中生的素质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农村小学的教学资源及师资队伍是教育系统中最薄弱的,也是遍布最广的基础教育。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农村小学教育质量落后的一面明显表现了出来,与城镇教育的差距日益增大。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缩小城乡小学差距的有效办法。一、课堂主体的改变农村小学生多师少,学生个体素质起步晚是事实,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是现实。农村学校比较偏远,信息闭塞,使教师们无法学习到更多的新教育理念。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为主体,学生跟随教师的思维与方法进行学习而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