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建华 《考试周刊》2011,(29):176-176
中学历史老师课堂语言必须科学准确,同时要注意语言的形象幽默与感染力等。但是不能片面追求语言的美感而忽视历史学科所固有的严谨科学,过于讲究语言艺术而忽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好尺度。  相似文献   

2.
林小改 《文教资料》2012,(28):190-191
历史是一幅绚烂多彩的画卷,我们欣赏这幅画卷的过程,也就是历史课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画卷的解读者,他的解读方式对学生的接受多少有着莫大的影响。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纯粹的语言讲述难免会使课堂枯燥乏味,缺乏人文精神,因而需要改变历史课堂以有声语言主导的方式,从而促进课堂和谐、动态的进展,彰显历史的精彩。基于此种目的,本文着重介绍了肢体语言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独特魅力和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历史研究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研究者本身因素的制约和时代背景的影响。同时,一直以来,因为我们过于强调历史学科的社会教化功能,这也就或多或少出现以偏概全和解释偏移、甚至是曲解历史的现象。如果研究者占有的史料少,研究水平低,切入角度不当,过于突出和附会历史的“史鉴功能”,就会出现溢美某一方面而掩...  相似文献   

4.
读了《历史课堂中的“伪现象”举证》(《中学历史教学》2012年第10期),深有感触,静心想一想,历史课堂中的伪现象确实不少,比如“伪故事”就是其中之一。老师们经常在课堂中穿插一些历史故事。这些故事经过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再加上夸张的肢体语言.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事中的英雄人物或奋发进取、百折不挠,或乐观向上、一往直前,或诚实谦虚、胸怀宽广,或胆大心细、善于思考,这对于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把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到了实处,但课后我们有没有认真想过我们所讲的故事是否真实。在我长期的听评课过程中就听到了许多“伪故事”,现略举几例,并作简单辨析。  相似文献   

5.
冯志清 《考试周刊》2011,(77):169-170
历史课堂语言是历史课教学的最重要的载体.它与其他教学手段共同营造出特有的“历史活话剧”。本文从四个方面讨论了历史课堂语言的着力点。历史课堂语言应注重以情感人,精雕细琢,发人深省,抑扬顿挫,具有幽默的特质。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盲校历史教学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上课时无非是“一师(教师)、一书(教本)、一张嘴”,并过分强调了教师的语言表述,我们的盲生也只是简单、枯燥地接受知识的结论,于是便出现了历史老师在课堂上的喋喋不休.却换来了盲生呼呼入睡的现象。因此,盲校历史课堂教学要勇于创新,就要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崔勇 《考试周刊》2010,(57):166-167
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除了传授历史知识、解释专有名词的含义、介绍历史事件和人物外,历史教师更要教会学生把握课文内部的叙事结构,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和脉络,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切,都需要历史教师用丰富的课堂语言来表达。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素养时曾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平铺直叙的课堂语言,或是简单的照本宣科,  相似文献   

8.
姚得旺 《学周刊C版》2019,(24):119-119
随着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推进,高中阶段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问题。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我们往往能根据历史学科的前车之鉴规避自身存在的问题。但是历史学科的知识是枯燥的,且历史教材文字比较多,因此也就很容易造成学生逆反心理,同时,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内容过于乏味,也会制约课堂的进展。而历史图片的运用,绘声绘色地铺陈了历史脉络,促进学生在趣味化的课堂环境中感受到历史学科的魅力所在。基于此,笔者就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进行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当人们对高效课堂研究得如火如荼之时,笔者却在不断反思我们历史课堂的底线(即历史课堂的最基本要求).细细品味我们身边的很多历史课不难发现,有相当多的课还达不到我们历史课堂的最低要求.守住历史课堂的"底线"是我们每位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以为要守住历史课堂的"底线",必须从以下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0.
高效的历史课堂离不开教师精彩的语言,文章结合历史新课程教学实践案例,从历史教学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感染性、生动性;精练性、启发性;时代性、时效性四个方面就历史课堂教学语言作一探讨,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在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中,曾出现了一种把语文过于政治化、历史化的教学现象,导致语文课堂的语文味严重缺失,体现不出语文课程的特征。语文课堂必须坚持语言学习,坚持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通过对课文的品和读,以及开展开放式命题写作练习来让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一、品味词语,体会情感1.贴近语境品词语词语一般都有其本身的意义,这固定的含义一般比较容易掌握。但除此之外,词语还常  相似文献   

12.
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传授历史科学知识,科学必然是准确的,因此,对历史教师语言的首要嘤求就是真实、准确。我们知道,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富如余库;历史现象纵横交织、错综复杂,容不得丝毫错误,来不得半点虚假,有时一字之若,就会导致概念上的模糊,甚至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所以,准确是历史教学语言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走进了我们的历史课堂,给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历史教学也由此精彩起来,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历史图片不可或缺,本文就多媒体环境下历史图片的运用谈一些浅见。一、培养兴趣,感知历史历史教材的很多内容是用文字表达的,但文字具有抽象的特点,无法向学生直观地反映出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课堂上如果单凭教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跨越时空,掌握历史发展的线索和规律。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努力让学生能更大程度地获得历史知识,弘扬历史文化,为此进行了诸多尝试:以学生发展为本,变学生被动接受为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改变过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现将取得的一些办法呈现给大家。一、课堂气氛的营造首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轻松的感受。比如通过语言的交流,让学生谈一些他们熟悉的事物;或者是用一个小笑话,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是共同的课堂参与者和探索者,以此改变  相似文献   

15.
徐兴虎 《考试周刊》2012,(44):133-134
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学有很强的表述性。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通过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述,能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史实,获得科学的历史知识。当然,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语言应该有所改进,形成独特而新颖的历史教学语言,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通常把口语作为课堂语言的主体。新课程改革已经到来,历史教学应该让课堂语言变得更具吸引力。  相似文献   

16.
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已经毋庸置疑,相关的评价和讨论也基本定型。但是,如果我们高中学生仅从经济角度来学习与了解,对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和历史地位的评价则不但显得单薄,而且过于片面。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是特定历史条件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传统等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它们所产生的历史影响也同样是多方面的综合体,因而不能孤立地、割裂地进行考察与评价。正是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我们认为罗斯福新政对世界和美国的政治影响和社会影响是深刻和长远的。  相似文献   

17.
马占峰 《辅导员》2014,(15):97-97
<正>近年来,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努力让学生能更大程度地获得历史知识,弘扬历史文化,为此进行了诸多尝试:以学生发展为本,变学生被动接受为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改变过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现将取得的一些办法呈现给大家。一、课堂气氛的营造首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轻松的感受。比如通过语言的交流,让学生谈一些他们熟悉的事物;或者是用一个小笑话,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是共同的课堂参与者和探索者,以此改变  相似文献   

18.
《百家讲坛》的热播,使很多人关注历史,喜欢历史。确实,历史是充满灵动的智慧之学。然而,在我们的历史课堂中,教师常常是千篇一律地分析背景、推导结论,历史课程内容的教条化、概念化致使很多教师的教学语言生硬、呆板,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不喜欢历史课了。  相似文献   

19.
孩子们都喜欢音乐,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孩子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我们音乐教师出了问题: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一味地注重课堂纪律,语言过于严肃;“正统”的教学内容与“流行”的学生心理需求有距离;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教学流程过于呆板,换句话说我们在不经意间剥夺孩子们的音乐课堂“主人”地位,使他们成了音乐课堂的“随从”,从而导致他们对音乐课堂不感兴趣。为改变这种现状,让音乐课堂教学能健康发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20.
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愉快地接受历史教学、完成历史学习任务,这并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如何对书本知识进行形象、生动、艺术的加工才能使课堂变得轻松活跃呢?这需要在语言上下工夫。俗话说“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在历史教学中,要让学生完全接受新知识,就必须将语言“还原”,使学生将语言与自己的感官联结起来。教师的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就能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历史教师要在课堂上熟练运用语言这一工具,笔者以为:历史教师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