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高考陕西理科卷自主命题已经是连续3年用数列做压轴题了(参见文[1]、[2]),给人的总体感觉是,这些试题都更体现高校的选拔需要,技巧性强.下面,我们将通过解题过程的分析,探讨2008年陕西卷(理科)第22题的知识背景和多样解法,希望从中获得比感觉更多的认识.首先引述评分标准的解答.  相似文献   

2.
2008年浙江省高考理科卷第20题(文科卷第22题)为:  相似文献   

3.
陈其跃 《物理教师》2009,30(11):36-37
本刊2009年第2期发表了《“几种可能”是怎么回事》一文(以下简称[原文]),文中针对2008年高考江苏卷中的一道选择题的4种可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2014年高考广东卷三角试题沿袭了我省近五年的命题模式,立足课本、紧扣考纲、注重基础、通性通法。知识层面今年更重视三角变换和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的运用),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涉及较少,值得一提的是考生自主发挥的空间较大,理科第16题相比于往年运算量加大,平均分有所降低,对能力较弱的考生是个考验。一、考题剖析2014年高考广东卷三角部分试题权重约为20到25分。其中理科第5题、第12题、第16题;文科第5题、第7题、第16题都直接考查三角知识,除此外,理科第18题第(2)小题二面角的余弦间接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可见其重要性还未受到动摇。  相似文献   

5.
夏丽佳  白春 《物理教师》2009,30(10):26-27
2008年北京理综卷第24题原题: (1)如图1所示,ABC为一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BC段水平,AB段与B段平滑连接,质量为m1的小球从高为h处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与静止在轨道BC段上质量为m2的小球发生碰撞,碰撞前后两球的运动方向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且在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  相似文献   

6.
江苏卷第20题的别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给出2008年江苏高考数学卷第20题的一个新解法,并由此获得本题的一个推广.  相似文献   

7.
2009年高考江西卷(文)第22题: 如图1,已知圆G:(x-2)^2+y^2=r^2是椭圆x^2/16+y^2=1的内接△ABC的内切圆,其中A为椭圆的左顶点.  相似文献   

8.
文[1]《探究2013年高考江西卷理科第20题》从2013年高考江西卷理科第20题出发,一般化了椭圆的一个性质,并在双曲线、抛物线中进行类比推理,推广了这一性质,得到了如下三个结论:  相似文献   

9.
2014年高考江西卷第20题第(2)问是考查圆锥曲线的一个美妙性质,下面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此题,揭开这美妙性质的神秘面纱. 1试题回放及解析 (2014年高考江西卷第20题)如图1,已知双曲线C:x^2/a^2-y^2=1(a〉0)的右焦点F,点A、B分别在C的两条渐近线上,AF⊥x轴,AB⊥OB,BF//OA(O为坐标原点).  相似文献   

10.
由点的位置引发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文[1]的启发下,对2006年江西卷(理科)的第19题第2问给出了有别于标准答案的解法,并在此基础上对文[1]的结论进行了平面内的推广,得到了更为一般的结论.最后将该结论拓展到了空间,给出了三棱锥中的一个更为广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这道高考压轴题以整数性质为背景,考查整数性质,如2010年高考江西卷文科压轴题、湖北卷理科第19(2)题等.希望同学们在高考复习备考中,重视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文[1]研究了2008年全国高考安徽卷理科第22题第(Ⅱ)问,得到了结论的一般形式,并揭示其背景,进而得到圆锥曲线切点弦的一个统一性质.现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05年高考综(全国卷Ⅰ)第37题是一道以18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的若干史实为载体、以“民族主义”为主题的考题,命题从独特视角展开主题阐释,立意深、选材合理,不失为2005高考综卷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4.
将能力立意的高考试题进行引申探究,对理解基础知识、归纳解题方法、总结考题类型、提高能力是大有帮助的.本文试对2007年江西高考理工类试题第15题进行探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高考试题应该充分体现《考纲》的精神,2008年全国卷Ⅱ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就很好地回应了《考纲》.  相似文献   

16.
2007年高考重庆卷的压轴题是一道难得的好题,既注重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又注重对能力的考查.本文给出该题的推广形式和它的一个拓展结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沈瑞清 《物理教师》2009,30(5):32-33
本刊2008年第8期第42页上刊登了“对2007年全国高考Ⅱ卷第19题的商榷”一文(以下简称“商榷”),认为“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此题都存在一定的不妥之处”,并“希望同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2012年高考安徽文综卷第37题第二问以SOLO分类评价法为评分细则依据.是2012年安徽文综卷历史试题的一大“靓点”(林桂平:《SOLO分类评价法与2012年安徽文综卷第37题》,《中学历史教学12012年第12期,第47—49页)。2013年高考安徽文科综合卷第36题(以下简称“西方近代民主制度题”)第二问“二度”以SOLO分类评价法作为理论依据制定评分细则,再度引起关注。这类试题的神奇魅力在哪里?笔者拟以本题为例略陈一二。  相似文献   

19.
文[1]提供了了2007年高考四川卷(理)第22题的别解如下: 题目:设函数.f(x)=(1+1/n)^x(n∈N,且n〉1,x∈R)  相似文献   

20.
令标 《中学数学杂志》2010,(2):65-65,F0004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2010年第2期40-41页的“一道数学名题的两种证法”一文(下称文[1]),给出了两种新证法,阅后较有启发.该名题是费马(分割)定理,其不同的证法散见于一些书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