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水土流失是河北省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课题.根据河北省水土流失的现状、特征及成因,提出对河北省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由于人类长期不合理的开发,使我国西部地区出现了水土流失、草场退化等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这些环境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以保证西部大开发持续有效的进行。  相似文献   

3.
针对陕西生态环境存在的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从生态环境建设、国土整治、产业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思路和措施进行了探讨,为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陕西生态环境存在的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 题,从生态环境建设、国土整治、 产业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思路和措施进行了探讨 ,为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当前西藏生态环境的特点和西藏生态安全面临的沙漠化、水土流失、草地退化、地质灾害等问题,提出了西藏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生态安全战略,即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结合起来,大力倡导循环经济,与此同时要加强西藏生态规划和加快生态环境的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环境日益恶化,存在多个生态环境问题,如气候干旱化、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及草场退化,严重影响了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影响到了"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因此,对内蒙古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水土流失问题是我国重大的环境问题之一.水土流失会极大地破坏农业生产条件,使得水资源污染、洪涝和干旱灾害加剧、恶化生态环境.不仅是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障碍,也严重制约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介绍了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分析了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和危害,并提出一系列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陕北地区府墙二级公路为例探讨了水土流失预测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预测水土流失欠缺考虑的因素,并给以后低等级公路预测水土流失时提出建议,最后呼吁北方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应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德化县是我省重要林区,但也存在生态环境问题:一是森林生态效益偏低,二是水土流失严重,三是水、旱灾害频繁。本文就这三个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和产生原因作了全面叙述和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中"黄河的治理"这部分教材内容主要围绕对黄河的整体评价、黄河各河段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方案的研讨而展开。其中,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及其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对下游的影响),是本部分教材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通  相似文献   

11.
基于陕北脆弱生态区天然气管道的环境影响评价实例,分析陕北脆弱生态区管道工程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研究结果表明:在陕北生态脆弱区建设天然气输送管道,将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导致生态环境退化,造成水土流失,需根据生态安全格局设计进行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12.
该文主要论述了人类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加速作用和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严重危害,依据凤翔县建国后各时段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的发展情况,提出了凤翔县小流域综合防治的三大体系和两种基本的流域措施治理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3.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原则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民族地区要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生态环境建设,通过退耕还林、种草种树、治理水土流失等有效措施治理好生态环境,促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闽江源流域生态环境和生态补偿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存在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生态补偿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健全闽江源流域长效生态补偿机制,协调闽江源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多方利益,促进闽江上下游之间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陕北神木县作为研究区,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互动变化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空间特征,并对土地利用变化中的环境问题做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土地利用变化中,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和草场退化等环境问题较为严重,其中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问题尤为突出.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响应进行研究,可为人工调控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外生态恢复研究多数并未考虑生态系统恢复所具有的突变性.本研究针对生态恢复演变过程的突变特征建立了生态恢复评价指标体系,在ENVI4.2、Arc GIS9.2、MATLAB7.0等3S技术平台上,采用突变级数法对长汀县朱溪小流域生态恢复进行了定量评估和动态趋势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长汀朱溪小流域生态恢复总体较好,80%的流失区都可恢复到Ⅲ级以上(含Ⅲ级),采取的有效治理措施主要为封禁;(2)对长汀朱溪小流域生态恢复因素主要有植被盖度、水土流失指数、土壤肥力和地表温度,其各个影响因素重要性大小排序为:植被盖度〉水土流失指数〉土壤肥力指数〉地表温度;(3)突变级数法和生态恢复的交叉融合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认为,采用了突变级数法进行综合评价不仅避免了人为制定权重的主观性,也反映了南方红壤侵蚀小流域生态恢复演变过程的突变特征,更为科学地揭示了生态系统恢复变化过程的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因素,水土流失在农业生产,水利工程,洪涝灾害和生态环境待城的危害,提出了治理水土流失的生态工程建设和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以及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问题突出、经济落后,发展生态农业是该地区生态治理和经济发展的一个有效和重要途径。但不同喀斯特地貌环境下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不同,因此在发展生态农业时要因地制宜。以位于喀斯特峰林盆地的清镇市王家寨和羊昌洞为示范研究区,利用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决策各示范区农业优势产业,建立相应的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对比分析提出最适宜喀斯特峰林盆地发展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兼优的生态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19.
小流域综合治理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控制中已取得了巨大成就,黄土高原地区小流域密布,因此,依据小流域侵蚀规律,综合系统地配置治理措施,治理与开发并重,可使黄土高原地区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经济效益。为了促进小流域治理的推广,该在分析黄土高原小流域特征和土壤侵蚀规律基础上,总结了小流域思想体系的发展及其当前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