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一张已过半个世纪的老照片。   1950年,父亲在苏北军区特务二团当团长。我出生不到一个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接到赴朝作战的命令,父亲即带部队从江苏到了东北,编入志愿军。当时上级命令有小孩的女同志不入朝,母亲就带我留在鞍山留守处。这张照片就是父亲入朝前与母亲、我及警卫员等照的合影。   当时朝鲜前线战斗打得非常残酷,经常有指战员牺牲、受伤的消息传回来。一次,父亲团里有位参谋因公回国,父亲就托他把一分一分的零花钱都带了回来。这可把我母亲吓坏了,她以为父亲牺牲了。想到要是父亲牺牲了,我一出世就没了…  相似文献   

2.
天安门与蒯祥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吸引着中外游客,成了北京的象征。那么,天安门的设计者是谁呢?天安门的设计者名叫观(kUdi)祥,生于明初洪武年间,江苏吴县一个木匠家庭里。他的父亲是当时有名的大工匠,受父亲的影响,树祥30多岁时,就已成为造诣很高的工匠了...  相似文献   

3.
我的父亲     
在我的眼中,父亲是一位忠厚、仁慈、通情达理的人。父亲对我的关心、教育,我一生都不会忘记的,而我对父亲的爱也是永远不变心的。父亲出生在贫穷的家庭,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所以父亲一生下来就摆脱不了农民的命运。父亲已五十三岁,长年的劳作,使地头上布满了白发。父亲的生活极为简朴,身上穿的衣服没有一件像样的,但父亲一点也不计较。父亲也是个好劳动的人,经常干活到很晚才回家。父亲差不多是个文盲,除了写自己的名字以及看一般信件外,其他就不认识了。听父亲说,以前由于家里很穷,小学还没有念完就辍学了。直到现在,父亲还为…  相似文献   

4.
父亲戒烟,总共戒了三次。第一次是在母亲的逼迫下戒去的。父亲烟瘾大,整日拎个旱烟袋没完没了地抽。较之一般纸烟,旱烟烟味更涩更辣,往往母亲一进屋就被呛得涕泪横流。忍无可恶,母亲就要求父亲戒烟。父亲不同意,母亲同父亲大闹一场后住回了姥姥家,一住就是一个月。父亲妥协了。父亲向母亲当面作了保证后,母亲才又搬回家里住。  相似文献   

5.
马车声     
一天上午,父亲邀我一同到林间漫步,我高兴地答应了。父亲在一个弯道处停了下来。在短暂的沉默之后,他问我:“除了小鸟的歌声之外,你还听到什么声音?”我仔细地听,几秒钟之后我回答他:“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父亲说:“对,是一辆空马车。”我问他:“我们又没看见,您怎么知道是一辆空马车?”父亲答道:“从声音就能轻易地分辨出是不是空马车。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后来我长大成人,每当我看到口若悬河、粗暴地打断别人的谈话、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贬低别人的人,我都会想起父亲说过的话:“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江苏金湖县实验中学杨晓芬…  相似文献   

6.
我家的园中有两棵树。一棵是杨树,一棵是海棠;杨树在园子边上,是父亲栽的,海棠在园子中央,是母亲栽的。杨树一时没有什么用途,又因为它遮挡园中蔬菜的阳光,不受家人喜欢,所以母亲总说砍了算了,我们也随声附和;因为它是父亲亲手植的,父亲总是不同意就那样让它夭折。迫于大众的压力,父亲无奈之下就勤修枝权,以免大家非议。杨树也好像是要为父亲争口气似的,它小心谨慎地生长,努力向上。海棠可是家人的宠儿,  相似文献   

7.
那年,父亲从领导岗位退居二线。喝喝茶,看看文件,翻翻报纸,写写字,这是父亲曾经很向往的悠闲的日子。然而不久,父亲就被这种无所事事的悠闲击败了。在这种悠闲之前,父亲的心中曾经装满了千头万绪,我记得每年年三十的年夜饭,父亲都要打一圈电话:煤气供应如何,水电供应是否正常,交通是否无事。然后他才能轻松地坐下来和我们一块吃饭。父亲分管的单位很多,那些单位就是他心中的一艘艘的船,每艘船的出出进进全都装在父亲的心里,每艘船的分量就像一副担子压在父亲的肩上,在他看来那就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父亲的下属的眼里,…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们上大姨妈家去玩,听她讲了这样一件怪事:有一个19岁的男孩子,参军回来没多久,就干了几件大逆不道的事。一次,他向父亲借摩托车送战友去玩。由于工作忙,上级领导随时都有可能找他的父亲办事,所以父亲就没答应。他一听,就用拳头指着父亲,厉声吼道:“你到底拿不拿?”父亲生气了,红着脸说:“不拿,就不拿!。”这个家伙竟然抓起一把火钳,不停地朝父亲的胳膊打去。  相似文献   

9.
◎原文一种幸福江苏南通市天星湖中学2005级7班田俊这个礼拜六,是我们班的第一个班会。由于期中考试成绩上升了12名,进入前三名,我自然异常兴奋,迫不及待地打了几个电话催父亲来开会。天气很冷,但父亲很早就来了。我没有把第三名的事告诉他——想最后给他一个惊喜。  相似文献   

10.
关于父亲的历史写的人不少,但都缺了从1915年他从江苏教育司长去职后,曾有两次北洋政府邀他去做教育部长甚至报上发表了他也未就,到1917年这三年间的一段经过。因1911年—1914年间,在他经营下,和军政当局商定全省屠宰税移交省教育司作为教育经费,于...  相似文献   

11.
法律·亲情     
那天,父亲落在地上的血是我一滴一滴地铲掉的,整整56滴。那年父亲恰好56岁,56岁的老父亲怎能抵挡住那袭来的恶拳呢?  “给我报仇!”父亲咬牙切齿地喊给我时,我默默无语,期待地望着母亲。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我就为这事哭过。  那早,家人正在吃饭,突然“砰”的一声,门被粗鲁地撞开,七叔的儿子恶狠狠地把父亲叫了出去。我感到事情不妙,刚站起身,就听到父亲一声惨叫,我冲出厨房,父亲已倒在血泊中,七叔的儿子腰里插着一把剪刀,气焰嚣张地狂叫着。我转身抄起墙边的铁锹,还没等出手,就被一伙人拉住了,他们是七叔的儿媳领来…  相似文献   

12.
儿子的心愿     
这是一张珍藏了23年的照片,泛黄的相纸上,中间的小男孩就是我,后面的青年男子是我 父亲,背景是红麻小学简陋的校舍,模糊的门画,还有依稀可辨的对联。每当看到这张照片,我就想起父亲献身教育事业的情景。父亲是一名普通的乡村语文教师 ,18岁走上讲台,那时他年轻鲜活、风华正茂。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父亲教书很认真,春夏秋冬,风雨无阻。当时,家乡的土地还没有承 包到户,母亲每天下地劳动挣工分,没有办法照顾我,于是我就成了父亲的“尾巴”。教书 之余,父亲教我识字。由于淘气,一天下来,我往往只能学会几个字,这样一直伴随到…  相似文献   

13.
美国刀     
父亲年轻时是个军人,跟随彭德怀司令参加过朝鲜战争。 一次,美国人的子弹迎面飞来,打穿了父亲左边的耳廓。如果子弹往里偏两厘米,父亲就没命了。也许是奶奶日日烧香奏了效,三年后,父亲平安回到家乡.还带回了一件战利品——一把美国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生命的花     
父亲以前是做测绘工作的,一年中有大半时间在外面的崇山峻岭中度过。每次家信,都不忘叮嘱母亲:“带好阳阳,别忘了浇花。”母亲看后无不嗔怪地说:“他的两个宝贝,谁敢忘了呢!”后来,父亲年纪大了,身体状况也不适宜到野外,我们全家终于可以________了。于是家里和单位的阳台与窗台上就到处生机勃勃地长起各种各样的花草植物。我出嫁后,偶尔回来看看,总能________到父亲的春华秋实。母亲________父亲,说他是用刻度的瓶子计算水量给花浇水,就像小时候给我喂药一样。我有了小双双后,就忘了父亲的花,倒是父亲常来看小双双。一天,…  相似文献   

15.
都说父亲是儿女心中的一座山,静默而威严。我的父亲不是,在我面前,父亲总是一副小心翼翼的神色。从小到大,一直如此。小的时候,我得了一种很奇怪的病,整日不停地呕吐。家里没有钱送我去更好的医院,除了每天哄着我吞下大量毫不见效的药片,父亲能做的,只是陪着我日渐消瘦。终于,我开始慢慢好起来,父亲放心了,一大早就推着一车白菜到县城去卖。可没多久,我就又吐起来,慌乱的母亲只能叫人去找父亲。等父亲跑了10公里路赶回家时,我已平静下来,沉沉睡去。父亲小心翼翼地抱着我,泪流满面。很久以后,母亲告诉我,那天早晨,刚到菜…  相似文献   

16.
野猪的悲壮     
有一年,我和父亲进山开荒种地。山里有野猪,常在夜晚出来吃我们的红薯、木薯,还用长嘴犁我们的地,糟蹋大片庄稼。我和父亲不得不展开庄稼保卫战。父亲弄来一杆猎枪,夜幕降临以后,时不时对空放一枪。开始,一声枪响就吓得野猪一晚不敢出来糟蹋庄稼,可是几天后,野猪就摸清枪声是虚响的了,  相似文献   

17.
父亲年轻时是个军人,跟随彭德怀司令参加朝鲜战争。 一次,美国人的子弹迎面飞来,打穿了父亲左边的耳廓。如果子弹往里偏两厘米就没命了。也许是奶奶日日烧香奏了效,三年后,父亲平安回到家乡.还带回了一件战利品——一把美国刀。  相似文献   

18.
[案情]还是在去年9月的一个下午,江苏某幼儿园已过了放学时间.绝大多数孩子已经跟随家长回家了。只剩下张明和其他二个大班的孩子留在传达室里.由王老师和陈老师看护着。五时左右,张明从窗子里看到父亲远远地走来了,他急切跑出传达室,要在幼儿园的大门口等父亲。王老师为了防止他冲出大门,就搀护着他一起站在大门口。张父在距  相似文献   

19.
沈括生平沈括,字存中,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生于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一官僚家庭。他的父亲沈周(字望之)曾在泉州、开封、江宁做过地方官。母亲许氏,是一个有文化教养的妇女。沈括自幼勤奋好读,在母亲的指导下,十四岁就读完了家中的藏书。后来他跟随父亲到过福建泉州、江苏润州(今  相似文献   

20.
美国刀     
父亲年轻时是个军人,跟随彭德怀司令参加朝鲜战争。 一次.美国人的子弹迎面飞来,打穿了父亲左边的耳廓。如果子弹往里偏两厘米就没命了。也许是奶奶日日烧香奏了效,三年后,父亲平安回到家乡,还带回了一件战利品——一把美国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