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军 《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5,22(3):123-125,135
关于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法规为依据”的规定,建议改为依据法律,适用法规;关于对行政行为的全面审查,以及在此基础上所确定的判决形式,建议摒弃全面审查,废除维持判决,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作出回应;关于原告范围,建议在以利害关系界定原告的前提下,进一步区分直接利害关系和间接利害关系,间接利害关系区分相同利益利害关系与相反利益利害关系;行政机关第三人地位应在区分行政权不同性质的情况下予以具体确认。  相似文献   

2.
郑学勤 《南平师专学报》2002,21(1):55-57,68
本文通过《行政诉讼法》关于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规定,浅谈举证责任的基本含义并结合理论与实践对行政不作为的举证责任,举证责任在时间、范围上的限制及对补证的审查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行政确认判决作为司法裁判行政案件的一种形式,在最新《司法解释》中得以确立,但其中诸多规定既缺乏合理性,又有悖于司法审判的一些基本原则,完善确认判决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构建类型化的确认诉讼,根本规范确认判决制度,一是完善现有司法解释中关于确认判决的规定,这些途径可促进行政审判公正、效率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4.
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是指由法律预定规定,在行政案件中的真实情况难以确定的情况下,由一方当事人提供证据予以证明的责任,行政诉讼中设定举证责任倒置制度既适应于行政诉讼自身的特点,又具有显示的司法意义。举证责任倒置并不是说原告不需要提供证据或提供的证据无关紧要。同时,法院仍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  相似文献   

5.
举证责任来源于古罗马法的概念,我国《行政诉讼法》首次对举证责任制度加以规定,但并未对其做出详尽的说明,因而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对举证责任的具体分配则争论颇多。从举证责任的涵义和性质入手,分析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则。  相似文献   

6.
我国《行政诉讼法》自1989年10月实行以来,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法治政府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法律规则本身的问题和行政诉讼体制方面的弊端,使我国的行政诉讼陷入了困境,作者试图从国内外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和行政审判体制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学习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行政诉讼制度,来完善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7.
姜兰英 《教育探索》2002,(8):111-112
本从行政诉讼法教学中的举证责任的含义,性质和意义出发,论述了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担问题,并提出了被告履行举证责任的标准和证据收集的有关原则。  相似文献   

8.
行政听证参加人的选任规则对于确保听证的公正性有着很大的作用。全文分析了行政听证参加人的概念、行政听证参加人类型和我国当下行政听证参加人选任程序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听证参加人选任规则的构建作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9.
法院调解制度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其存在的弊端也日益明显:一是偏重强调社会稳定,忽视权利保护;二是法官滥行司法权;三是不利于上级法院司法监督;四是客观上加重了审判机关和审判人员的责任。为此,有必要完善现行调解制度,一是规定判决结案为结案的基本方式;二是严格规定调解案件的范围、期限、方式等。  相似文献   

10.
论抽象行政行为可诉的现实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需要与可能相统一的原则,在我国的现实条件下,并非所有的抽象行政行为都适宜提起行政诉讼。规章及规章以上的规范性件不宜诉。规章以下的规范性件是抽象行政行为可诉的现实范围。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三大诉讼法的学习、研究,对三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作了简析和概括。  相似文献   

12.
行政法与行政效率的关系看似矛盾但实则是一种促进的正相关关系.本文从行政法与行政效率关系的理论渊源、价值目标分析出发,进而揭示出行政法对行政效率的促进作用,试图引领人们走出认识的误区.  相似文献   

13.
我国《行政诉讼法》实行“以合法性审查为原则,以合理性审查为例外”的制度,将大多数行政执法中的合理性问题排除在行政诉讼之外。鉴于目前的恶意行政、随意行政,滥用行政裁量权等现象比比皆是,笔者认为,我国《行政诉讼法》应确立合理性原则,对于日益泛滥的行政自由裁量加以司法制约。  相似文献   

14.
分析我国研究和制定行政程序法过程中有关基本原则问题存在的争议及产生争议的原因,同时,借鉴国外和我国台湾、澳门地区行政程序法的立法实践经验,探究其有关基本原则的立法模式、内容选择的时代背景,进而提出我国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立法应采取直接表达的模式进行,不宜将行政法的价值目标规定其中,也不宜具体区分上位原则和下位原则。主张在我国社会发展的特定时期,应确立以公正与效率的平衡为价值取向的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其内容应当是充分反映行政程序法自身特点的公开原则、参与原则、正当程序原则、比例原则、守信原则、及时原则。  相似文献   

15.
行政程序的法制化在我国行政法制建设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功能。文章从行政程序的法制化对于规范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保护行政相对方的合法权益,提高行政效率及防止行政的腐败的功能作了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福利思潮的冲击下,随着现代行政国的出现,行政计划已日益成为国家活动的重要手段,但它也应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从各国对行政计划确定程序的规定可以发现,公正及听证是行政计划确定程序的基本要求。其中,对听证程序选择涉及的行政裁量应符合公正和效能的准则。  相似文献   

17.
告知,是行政执法中的一项重要程序,《行政许可法》第四章"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中确立了多项关于告知的规定。作为实施行政许可的关键程序,告知可有效制约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增强行政决定的被接受程度,是平衡和调控行政权的重要制度设计。告知程序的适用尚存不足,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许可中尚待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我国行政回避制度在启动主体、适用对象、回避理由等方面的规定都存有缺陷,亟待给予深度梳理,以有利于我国现代行政程序的构建,本文就现代行政回避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行政诉讼法中增设简易程序,能有效缓解行政案件数量增多与司法资源缺乏之间的矛盾,实现行政诉讼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目的,也是行政高效原则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