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建学习型家庭与学困生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笔者利用我校“家访月”活动的时机,组织全校老师对1280户家庭进行学习型家庭评审活动和问卷调查分析,得出的其中一个结论是:90%以上的学困生生活在非学习型家庭中。在对学困生家庭的进一步调查中又发现:非学习型家庭中,家长的文化程度较低,而95%的学生梦想自己成为有文化的人,但对自己没有学习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我校近几年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家长学校、山东省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在开展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我校学习型家庭的创建与指导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从3个程序着手:◆程序一:目标定位,创建学习型家庭在工作初期,我们主要以寻找学习型家庭为工作突破口。在经过“我眼中的学习型家庭”、“家庭学习方式”等问卷调查之后,我们发现:89%的家长对于学习型家庭的定义不清;56%的家长认为,学习型家庭的含义就是家长能够要求孩子好好学习;96%的家长认为,学习型家庭的形式就是父母给孩子讲题。可见,家长们对学习型家庭的理解有…  相似文献   

3.
<正>通过这几年从事数学教育工作的经验我发现要想大面积地提高数学成绩必须注重学困生的转化,而要注重学困生的转化首先应该搞清楚学困生形成的原因,经过大量的观察我认为学困生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1.家庭因素的影响这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家庭的缺损、家长的情感、情绪以及感情上失落,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导致孩子心灵上的失落和创伤,导致对学习的不上心;二是家庭  相似文献   

4.
家长是创建学习型家庭的主体。学校在推进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中,指导者应尊重家长,确立为家长服务的观念,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发挥家长在创建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家长根据家庭的特点,结合孩子的实际,创建出各具特色的学习型家庭。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24):154-155
学困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班集体的学风形成,直接影响班级整体学科学习水平。学困生的转化理应在教师、家长共同配合下获得发展,然而流动儿童家庭的家长文化程度较低,甚至文盲不少;家庭教育的期望低,普遍只求生命安全、无病无痛,且对孩子学习关注甚少,甚至从不过问;大多数家长在外忙碌于维持生计,许多家庭都有多个小孩,与学校教育配合少之又少。加上我校在职教师大部分原先在普通城市小学任教,面对流动儿童这个特殊群体中特殊的学困生的帮困转化在教育、教学两方面都缺乏深刻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促进学困生的转化"的问题迫切需要我校全体教师作为课题共同研究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6.
笔所说的“学困生”指的是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学校不利因素的影响而造成学习效率低下,达不到要求的,在学习上有困难、思想上有待进步、心理上出现障碍的学生。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和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都出现了很多的“学困生”,且成逐年增长的趋势。这类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往往会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压力,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往往比别的孩子更重、更大,有的“学困生”心理问题是相当严重的,他们比别的孩子更需要老师、家长、同学等方面的关怀和帮助。对这部分学生必须加以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促使“学困生”转化为正常学生,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而如果采取的措施不当则有可能使他们丧失人生的信念,从而自暴自弃,影响到学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可以说,转化一名“学困生”胜于培养一名优秀生。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告诫我们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因此,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都应重视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下面我就自己多年来从教的经验谈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正>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一)家庭教育缺失1.现在家庭中孩子越来越少,"421"家庭模式使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或主角。这种社会现象产生的后果是家长对孩子溺爱有加,百依百顺,养成了孩子怕苦、怕累、骄横跋扈、唯我独尊的性格。2.家长无精力和实力关注孩子学习。很多农村家长除了种地,大部分时间靠打工补贴家用,他们经常是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的学习;有的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一年半载也不回  相似文献   

8.
我们曾对省政府幼儿园近百位小朋友进行了家庭幼儿美术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其中开展家庭幼儿美术活动的占63%。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美术活动认识不一。有的家长认为如果孩子不具备一技之长或一种业余爱好,长大后会被社会淘汰;有的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就想自己的孩子也应学点什么;有的家长一心想孩子长大后成为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许多学生家长选择外出务工,而孩子则因父母监管的空位,出现了诸如学困生的问题。而学困生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转化,则不仅影响学校的教学,最重要的是将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人发展。学困生问题的成因较为复杂,既有家庭因素,也有学校因素,同时还有社会因素等。笔者运用问卷、访谈、文献以及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学困生的成因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家长自身文化层次和认识水平局限是家长对子女教育关注程度较低的因素;家长忙于生计无法及时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前不久进行的一次有关家庭教育的调查问卷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您知道孩子对您最不满意的地方在哪里吗?”面对这样直接的提问,不少家长显得无所适从,50%的家长表示“一下子说不清楚”,26%的家长表示自己根本不知道,只有24%的家长表示知道。随后我们又对孩子们(其中小学生80人,中学生100人)进行了调查。他们对自己的父母究竟有何不满意呢?  相似文献   

11.
做为一名农村小学的班主任教师,做好班级工作尤为重要,这里的学生来自农民家庭。父母亲文化程度低,有的甚至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常年累月忙于农活,无瑕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学生所学的知识全靠短短的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学困生就成了农村学校学生的代各词。面对年幼无知却又渴望得到知识的农村孩子和望子成龙的家长,如何抓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摆在我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黄三周 《甘肃教育》2014,(17):39-39
正学困生转化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在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改革中,如何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学困生的成因1.家庭因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智力水平是相差不大的,部分学生"双差"的原因往往与家庭因素相关。父母对孩子的重视、父母间的关系、家庭教育的取向决定了孩子性格取向。有些家庭中存在着家长对子女管教的态度和要求存在偏差,对子女管理方法存在严重缺陷,本身家庭经济、家庭氛围不和谐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苏丽娟 《考试周刊》2012,(88):163-164
学困生在学生当中,占有相当的比率。教师,作为他们的引导者,对学困生的管理,尤为重要。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如何做到对学困生的有效管理和转化,就显得异常迫切。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德育》2020,(2):78-78
近日,共青团陕西省委课题组联手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出炉的“青少年家庭教育调查报告”显示,到了中学.尤其是高中,因学习成绩产生的焦虑情绪在家长中明显下降,焦点集中在亲子沟通、互动、相处方面,约50%的中学生不再或极少与父母沟通,父母打骂孩子的数量明显提高。45%的孩子表示,当自己问一些问题时,家长不会乐于回答;48%的孩子表示,不觉得和父母在一起相处是快乐时光;73%的孩子认为父母在自己心中的形象最接近保姆或教官;88%的家长坦言,与孩子交流的最大困难是不知道和孩子沟通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5.
路石 《家长》1999,(12)
美国家庭普遍重视孩子创造力的培养,他们积极支持和鼓励孩子的创造性活动。支持孩子在家里办画廊。孩子在家里大多有自己的“作品角”,他们在墙上开辟自己的园地:有的在墙上挂有小画板,写写画画;有的布置照片以及一些汽车、飞机、球星或宠物的图片;有的用艺术字写名人名言、座右铭或理想等。家长鼓励孩子画想像画、科幻画,越是异想天开越好。  相似文献   

16.
张忆  蔡晓玲 《上海教育》2016,(Z1):14-15
基地附中是一所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校,我们的服务对象是本地区最底层的家庭,从调查统计数据来看:77.5%的学生家长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40%的孩子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1.3%的孩子来自贫困家庭,11.6%的家庭父母离异或孩子不与父母同住,这样的家庭从教育理念到教育行为大多存在一定的问题。家长们有的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水平有限,没有能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长认为学校是教师和孩子的领地,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自己只要管好吃喝拉撒睡即可;有的家长只关心子女的学习和分数,而对品行抱无所谓的态度,"重智轻德"倾  相似文献   

17.
许多家长朋友跟我说:孩子决定着家庭的气氛,孩子争气,家长就没有什么大的烦恼,就算自己在工作中有些不愉快,但争气的孩子会给家长带来心灵的慰藉;如果孩子不争气,家长就不会有好日子,好心情,心里总有阴影掠过的感觉。是啊!我们中国人将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事业成功的家长希望子承父业;事业不成功的家长则将孩子视为自己的圆梦人。但这只是家长的一相情愿,家长忽略了孩子同我们一样具有独立人格,他们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所以家长应该给孩子充分的尊重,应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让他们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刘艳兰女士和她的爱人对孩子可谓费尽心思。为了给李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他们严格要求自己,规范着自己的言行,这的确是很正确的教育方法,效果也不错。但在李涛升  相似文献   

18.
《家长》2004,(Z2)
天津市城调队对0至14岁儿童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的专题调查显示,在家庭储蓄存款中,专门用于孩子教育的钱占33.9%。有94.4%的家庭表示,今后为孩子投入首选教育。调查同时显示,七成以上的家庭期望孩子获取高学历。其中,44.7%的家长选择希望孩子在国内上大学;14.5%的家长希望孩子读研究生或博士,以取得更高学历;11.2%的家长要送孩子出国上大学、读研究生或博士。有28.5%的家长认为,学历问题应从孩子的自身实际出发,能考上哪类学校就上哪类学校,不可勉强。仅有1.1%的家长选择让孩子上高职。在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人才的问题上,20.1%的家长希望孩子…  相似文献   

19.
行阳 《家教指南》2005,(11):40-41
嘉宾李复生(教育科学研究员):前不久,我对几城市的100个有中小学生的家庭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只有26%的家庭教育属于合格或基本合格。有21%的家庭属于“偏向家教”。这些家庭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家长对待他们的学习特别在意:要求很高:他们的作业,家长每天要逐科检查;每次考试,家长要看他们的名次。即使老师不排名次,家长要找到孩子的同学,逐个打听他们的成绩,然后自己私下里替孩子排名次。  相似文献   

20.
谈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工作直接影响着每个学生在德、智、、美等各方面的发 体展, 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特别是在对待学困生的问题上,班主任更应该讲究方法和艺术, 以求达到更好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一、 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 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班主任与家长不断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和协助,是十分必要的。在和学困生家长联系的过程中,教师要讲究说话的艺术,不论是上门家访,还是把家长请到学校,都不要把犯错误的孩子说得一无是处。要看到这些孩子的优点,并及时反馈给家长,与家长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