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苏区标语传单以高密度、全覆盖、多层次地渗入到中央苏区每个可见的场所,是中央苏区显豁而强势的宣传利器。根据其所用的物质载体、组织撰写的主体、使用的文字、标语的内容以及标语的主要形式,呈现不同标语。这些传播载体,在物质技术形态、传播方式、承载内容等方面体现了创新的特质,契合了民众的认知水平,符合苏区的客观实际,对革命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韩云 《新闻世界》2011,(2):99-101
标语口号是时代的产物。中央苏区时期《红色中华》报中出现的大量的标语口号(包括语录),是版面编辑的重要元素,其主要作用在于鼓动苏区民众、配合版面内容、增强传播效果,可以看做是苏区标语传播在办报中的延续。这些标语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其传播效果的成功,具有一定的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聂妞妞 《新闻前哨》2023,(16):58-60
中央苏区时期,红色标语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使用最广泛、效果最好的一种传播方式。本研究以江西省乐安县现存红色标语为研究对象,探析标语中蕴涵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及理论特色。红色标语通过明确政治目标、号召扩大队伍、引发群众共鸣、贴近百姓生活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当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可以汲取其中的优秀经验,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4.
标语的传播功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龚文庠 《新闻界》2006,(2):31-32
前两年媒体报道了云南、湖南、河北等地政府出面大规模清理“不良标语”的行动。所谓“不良标语”,就是蛮横、粗鄙、“违反民本思想”的标语,其中典型的有“一人超生,全村结扎”、“宁可添座坟,也不添一人”、“养女不读书,不如养头猪”、“毁树一行,先死他娘”、“敢与政府对着干,当时就叫谁难看”等等。野蛮标语当然不是某几个省份的特产,可以说,“标语污染”已经是一个长期、普遍的现象。一些学者开始分析标语的功过,探讨“标语文化”的内涵。本文拟从标语的传播功能这一视角谈一点浅见,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公益标语无疑是新标语中的亮点。如何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让新标语更有效的传播开来,是一个新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22,(4)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标语在城乡基层疫情防控宣传、治理中被广泛使用。防疫标语与网络流行语深度融合,实现主流话语的社会化表达,通过网络群体传播获得超越时空限制的影响力。防疫标语以情感共振构建社会认同,这种话语模式通过对个体情感、行为的具体化演绎和对伦理关系的故事化表演,表征出疫情防控措施倡导的新社会规范,避免了因行政命令的生硬给民众带来接受压力,也通过情绪情感体验驱动了人们的行动力。“硬核”防疫标语对劝诫警示的粗犷化展现,是乡村政权等基层治理主体的权力话语生产,其强指令性色彩体现治理主体履行防疫责任的坚决态度和决绝做法。标语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基层治理中发挥了较平时更为重要的作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更新基层社会动员方式,化解官方话语困境,应探索完善标语在社会治理中的话语生产和传播途径,以实现官民话语融合和“两个舆论场”良性互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标语文本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进行过成功尝试,在所处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党和红军将政治宣传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采用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来传播马克思主义,其中,标语是当时最为普遍运用的媒介,标语将马克思主义抽象的理论化为通俗的言语进行传播,取得了巨大的传播效应,这种成功的传播经验值得我们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经由传播而组织——一种动态的组织传播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静 《新闻大学》2011,(4):112-118,144
“经由传播而组织”,是一种动态的组织传播观.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组织传播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探讨这“经由传播而组织”的具体机制与规律.本文从组织理念发展、组织传播观念变化两个方面,阐述“经由传播而组织”这一动态组织传播观的具体含义、现实背景和理论沿革,探讨它对于组织传播研究发展的价值,以及在当下中国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桂林市与全国各地一样经受了多次政治运动的冲击。而政治运动过后的桂林,就像大海退潮后在沙滩上留下一些贝壳,现在的桂林农村的一些旧房的墙上留下了大量的口号标语,这些标语真实地反映了二十世纪中国历次政治运动的特征而成为特殊年代的缩影,具有十分重要的保存价值。为留下这些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王磊  常松 《今传媒》2011,(12):13-17
虚拟组织因共享而生,因传播而存在和发展。本文以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案例为蓝本,从虚拟组织与传播的关系入手,着重通过考察虚拟组织内部、组织间以及组织外部传播与传统组织传播的差别,探讨虚拟组织传播对传统组织传播产生了哪些创新效应。  相似文献   

11.
信息传播体系是进行组织动员、维系组织运行的基础.长征途中,除《红星》报等极少数刊物坚持油印出版外,绝大部分苏区刊物基本停刊.在原有传播体系被打破的情况下,中央机关和红军利用共产国际援助和自身现有条件,在长征沿线,甚至国统区维系着一套包括报纸、期刊、图书、标语口号、文艺宣传等在内的完整的信息传播体系.这给红军打破封锁,顺利实现战略转移,并在长征途中宣传抗日主张,获得国内外民众支持,最终为取得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都是一定的组织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但是两者是有根本区别的。其区别并不在于组织与传播者的关系,而在于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1.传播范围:有界与无界组织传播,顾名思义,就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和组织与外界的信息交流活动,毫无疑问,组织内部传播范围只限于组织的内部各部门,组织外传播虽然可以说是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其他部门产生交流和联系,但是相比较大众传播而言,其传播范围就小得多。组织传播进行的也多是即时的传播,人们不可能去横亘千古。而大众传播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是没有边界的,全世界数亿观众可以  相似文献   

13.
将传播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新时代推动传播实践发展的重要命题。疫情防控中“硬核”宣传标语作为抗疫的重要工具,内含鲜明的运动式治理特色。通过搭建运动式治理的“主体—工具—过程—逻辑”四维分析框架,本文分析了疫情中“硬核”宣传标语“理念—方式—效能—规则”四大传播特征,进而论证了其在提升治理动员力、治理精准化、治理集约度和治理和谐性等四个方面的治理效能,以期为传播和治理的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郑伶俐 《新闻前哨》2013,(4):72-73,93
Web3.0的到来让互联网进入了更加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的时代,微博就在这一背景下酝酿而出。微博使得组织的公关传播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本文分析了微公关兴起的背景和微公关的传播基础与传播要点,以帮助组织更好地利用微博营造良好的公关环境。  相似文献   

15.
王磊  常松 《报刊之友》2011,(12):13-17
虚拟组织因共享而生,因传播而存在和发展。本文以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案例为蓝本,从虚拟组织与传播的关系入手,着重通过考察虚拟组织内部、组织间以及组织外部传播与传统组织传播的差别,探讨虚拟组织传播对传统组织传播产生了哪些创新效应。  相似文献   

16.
徐德智 《东南传播》2014,(9):146-148
红色标语作为一种特殊传播介质,是早创时期的红军用于自我密集宣传的武器和思想鼓动的载体。中央苏区红色标语宣传,在当时历史环境下发挥了政治导向、动员激励、对敌统战、威慑斗争等功能,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瓦解敌人斗志、动员群众等方面留下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标语宣传的特性和本身功能赋予它在公共治理过程中的较大空间价值,启示我们在当今标语宣传中,要注重反映群众诉求、符合受众心理特点、雕琢大众语言口味和尊重客体民主话语等。  相似文献   

17.
公共关系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从公共关系角度看,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是社会各界、基层组织与广大群众沟通的重要中介。公共关系从新闻媒介的工作性质上看,其职能是统筹管理组织的传播沟通业务,使组织传播沟通的目标明确而合理,手段科学而具针对性、更具专业化;使组织的传播工作具有高的效率和效益,其传播资源投入更加合理,产出更加理想。随着现代社会媒介组织对社会及公众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宣传指关于图书馆及其资源、服务、知识、成果、荣誉、活动等信息的告知与传播,包括职能宣传、资源宣传、服务宣传、活动宣传、品牌宣传、公益宣传等方面。宣传不同于新闻,新闻是告知读者最新发生的事实的信息,而宣传是传播某种理念观点、主张、政策以期影响受众。一个完整的图书馆宣传体系包括宣传者、宣传内容、宣传手段、受众、调查反馈五个环节,可以采用标语、展览、广告、讲座、新闻报道、电视节目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19.
标语“从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良标语,态度生冷横硬,语句粗劣不雅;不良标语,违反民本思想,伤害民众感情。中国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盛产标语口号,而对待不良标语的态度,是这个国家精神自省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20.
黄幸珠 《云南档案》2016,(10):51-53
中国有着独特的标语文化,大量标语被广泛地运用于推动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标语自身也在不断地嬗变。唯一不变的是,大大小小的标语无一不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真实反映,我们从中可以清楚地窥见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笔者选择从文件和档案的角度重新认识和审视标语及其现象的问题,并为这种社会另类记忆的现在和未来提出了一些发展方向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