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强调生活的教育价值,倡导让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努力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完整生命投入的过程,成为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品德与生活教师要开发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效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多种的学习空间,也为学生明确道理。  相似文献   

2.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强调生活的教育价值,倡导让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努力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完整生命投入的过程,成为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品德与生活教师要开发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效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多种的学习空间,也为学生明确道理,养  相似文献   

3.
在《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努力将品德与生活相融,力求儿童的学习过程成为其完整生命投入的过程,使其成为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过程,使其成为回归生活、自我升华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品德课程资源是指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在品德课堂中,若加强学生与生活及社会的联系,开发和利用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源,就可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那么,开发和利用品德课程资源有哪些途径?笔者以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5.
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利用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学生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个体.  相似文献   

6.
吕晓萍 《教师》2010,(32):25-25
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利用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学生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个体。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思想的培养要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积极引导学生的发展,倡导自主、探索性的学习. 《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作为小学阶段不同年级的教材,都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这两门课,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而且要使学生乐于探究,热爱生活.所以,笔者针对如何将品德课进行生活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以下简单的介绍说明.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根据内容,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可以构建学生的多种学习渠道,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更好的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品德教学中,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一理念落在实处?我认为,如果教师能够积极创设现实的、有吸引力的课堂情境,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构建和谐、鲜活课堂,就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促进主体积极参与——“有效”教学的基础 品德教学要走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心灵,一切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教与学的活动,才能使品德教学真正受到学生的喜欢,也彰显出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品质,发展学生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使学生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  相似文献   

11.
高华 《西藏教育》2009,(7):15-16
情感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的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性,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12.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习在小学学习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小学品德与社会学习可以让学生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小学品德与社会学习可以让学生更了解社会,小学品德与社会学习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见小学品德与社会学习的重要性。当今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导致学生品德与社会的学习效率很低,新课标对学生的品德与社会学习提出了更高要求,无形中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把品德与社会教学植根于生活。那教师应该如何做呢?对此问题做出简要解析。  相似文献   

13.
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科是以培养小学生思想品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目标而设立的学科,这门学科本身就是贴近生活的,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后,明白在生活中如何做人做事,因此,也只有把生活化教学模式和品德与生活学科更好地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提高学习热情。本文立足于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实际,从多方面探讨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运用,使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更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14.
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可信的生活事例,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学习、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品德课旨在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品德教学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优化德育教学情境,则能很好地吸引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知识。下面笔者以《认识广告》一课为例谈谈如何优化情境教学。  相似文献   

16.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重要理念。品德与社会课程可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带领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7.
<正> 山东省东营市育才学校课堂学习是学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活经历,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当前及今后多方面的发展和成长。"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满足每个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要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快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  相似文献   

18.
在品德生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素质。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便谈不上主体的发展。学生只有通过主动参与,才能学到道德知识,明白道理,然后才能自觉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生活就是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活动。因此可以说一切活动都是生活,教育也是生活。他说:生活即教育,是把一个鸟放在林子里;教育即生活是把鸟放在笼子里。以社会做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内涵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更多起来,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师生。《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标准也指出品德与社会课以儿  相似文献   

20.
故事是通往儿童内心的幽径,可以成为小学品德课程资源开发的一项内容,也可以成为小学品德教学的一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择选已有的或运用自编的故事可以无痕地引导学生的道德认知,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引入的故事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用活教材、超越教材,故事要源自生活,回归生活,通过故事完成的道德成长是一种柔性的内化方式,因而是一个像呼吸一样自然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