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小第二册自然课本的内客,包括了两大部分——“空气”和“土壤”。首先是讲空气。空气在自然界中存在极广,人类和动植物就是在空气中生活着,一刻也不能离开它。可是空气是气体,它虽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充满了每个空间,但不象固体、液体那样有着明显的形态,一般不易为学生所觉察。教材把“空气”紧接着“水”的后面学习,是因为学生在上学期研究水的性质的时候,已获得了关于水的基本知识,初步有了观察和推理的能力。在这一基础上继续学习“空气”,就可以便利他们去接受新的知识。在“空气”这一单元里,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2.
美联社9日透露,英国科学家最近发明了一种叫做“空气指纹识别”的新技术。英国莱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说,这项突破性的技术可以在不到1分钟的时间内确定某一特定领域的空气成分,他们叫它“空气指纹”。通过对这些“空气指纹”的分辨,警  相似文献   

3.
《小学科学》2020,(2):4-5
欢迎走诸“精灵实验室”!本期出场的是“空气精灵”,栽们報%生存的空W有什么特点呢?快跟随“地球精灵”一起探索空气的奥秤吧!肋间肌无法把胸腔撑大到足以让空气胀满肺部的程度。是否有另一种深藏不露的肌肉会助它一臂之力呢?  相似文献   

4.
陆可爱 《现代语文》2004,(1):23-23,24
“火星探路者”曾把一辆叫做“旅游者”的6轮车送上了火星表面。火星是一个寒冷的世界,大多数地区在大部分时间内比地球上南极还冷在这样低的温度下,“旅游者”能正常工作,得益于气凝胶。气凝胶是一种特殊的固体材料,被称为“固体烟雾”、“固体空气”或“固体泡沫”。它由96%的空气和4%的二氧化硅与碳制造而成。在显微镜下观察,它的结构像一条精美的珍珠项链,每颗“珍珠”几十纳米大小,“珍珠”之间的细孔,直径在1—100纳米之间。其密度只有空气的3倍,可与云雾相比拟。气凝胶隔热性能强,吸附力大,强度高,重量只有玻璃的千分之一,因此在航天…  相似文献   

5.
《怎样认识物体(二)——空气》(第一册第三课)是继教学“水”之后,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物体的一课。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空气的存在和它的基本性质,从而培养他们用实验手段和对比的方法认识物体的能力。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认识空气的存在。其中,引导学生由观察和实验得到的现象,证明空气的存在和概括它的基本性质,是教学的难点。这一课我打算这样进行: 一、本课是观察实验课,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确实存在,而且充满整个空间。然后,与水作比较,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感受,认识空气的性质。所以,整个教学任务分“证明空气的存在”和“归纳空气的性质”两个阶段完成。教学时间两课时。  相似文献   

6.
烟雾是A市的大景观。如今,人们对污染了的空气越来越习以为常,以至于要让他们呼吸别的空气反倒十分困难了。最近,玄正在做巡回演讲,其中的一站是X州的Y地,这个地方的海拔在7000千米以上。刚下飞机,玄就闻到了一种奇怪的味道。“那是什么味儿?”玄问来机场接玄的人。“我没闻到什么味啊!”他答道。“这儿有股我不熟悉的味道。”玄说。“哦,您说的一定是新鲜空气。很多以前从未闻到过新鲜空气的人都奔到这儿来。”“它能干嘛用呢?”玄狐疑地问。“不干嘛。你只管像呼吸任何其他空气一样地呼吸它好了。据说它对肺有好处。”“这种说法我倒听…  相似文献   

7.
弱智儿童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须强调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实物教学以它丰富多彩、灵活生动的形式引导、启发学生对直观演示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 ,从而使学生对知识有个正确的理解。教《空气》这课时 ,我是这样利用实物进行课堂教学的。指导学生找空气 ,我先肯定我们生活的周围到处都是空气 ,但它看不见、摸不着 ,不容易被发现。组织学生先来做等几个实验 ,找一找它在哪里。实验一 拿一只“空”玻璃杯 ,让学生观察杯里装了什么东西 ,有些学生说 :“杯子里面什么也没有 ,是空的。”我把“空”玻璃杯倒扣在水槽里。让学生观察到玻璃杯一…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猫总是对的?因为它们总是叫:“妙!妙!”声音是一种能量,它通过空气的运动传入我们的耳朵。猫咪在打呼噜时,通过快速活动喉咙的一部分将声音能量传送到空气中。这种活动叫做振动。你听到的每一种声音都是由于某种物体的振动引起的。这种物体可能是一个表面,一根弦,或是一排空气。因为空气是看不见的,所以很难看出空气的运动,但是你可以看到表面或弦在颤动,从而使空气发生运动。猫咪的呼噜声来自喉咙的后部,但它在“喵喵”叫的时候,用的却是声带。从肺部排出的空气使声带发生颤动。狮子的声音低沉。高音的振动在头部,低音则在胸部。猫的…  相似文献   

9.
病楼的疗法     
在加拿大的实验中,蕨类和藓类植物可清洁室内空气。“病楼综合征”的一种疗法可能在临近。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和商人们正在试验一种叫做“呼吸墙”的环境友好的空气清洁系统。尽管它外表更像现代的艺术摆设而不是空气过滤系统,但这种呼吸墙实际上是由岩石、植物、鱼和微生物组成的一种室内生态系统。实际上,它吸入污浊空气,呼出清洁空气。具有封闭的空气流通系统的现代大楼有在整个办公室内循环污浊和污染空气的讨厌的通病。那些日复一日地呼吸烟气、尘埃、纤维和生物污染物的工作人员可能使用某种调剂。研制并安装生物过滤系统的设在安大…  相似文献   

10.
对于“历史感”.我们还很难找到一个权威的定义.但它却真实地弥漫在我们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教育的全过程中。正如空气之于人类,如果要问“空气”的具体定义.大多数人都可能说不清楚,但所有人须臾不可离开它。  相似文献   

11.
谢欢 《中学理科》2006,(9):13-16,47
解析:这是考查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解释。冬天气温低,人们嘴里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呼出后遇冷而液化为小水珠浮在空气中,看上去像是呼出一股“白气”;夏天,气温较高,冰棒剥开包装纸后向空气吸热,使它周围的空气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浮在空气中,类似的比如眼镜起“雾”,打开冰箱门冒“白气”,水烧开后向外喷“白气”,也属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一、负氧离子——“空气维生素” 你听说过“空气维生素”这个词吗?它是指能使人的身体机能得到极大好处的负氧离子。我们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人群拥挤的屋子里,心里便憋得难受;而在海边、瀑布旁,公园里,却使人心旷神怡。这就是因为空气里负氧离子浓度不同的缘故。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造就的生物是神奇的,不仅一些动物能预报天气,一些植物也可称为“气象员”。新西兰的斯吐尔特岛上有一种类似菊花的“报雨花”。这种花喜欢干燥。当要下雨时,空气的湿度升高,它的花瓣就萎缩包卷起来;当天转晴时,空气的湿度降低,它的花瓣又会慢慢向外伸展。我国云南的西双  相似文献   

14.
有一则有趣的谜语,谜面是“无所不在,到处不见”.打的是一种自然物质,谜底是空气. 数学就像空气一样,到处都有,谁都离不开它,但谁也不能直接看清它的面貌,它的影子.我们学习数学,应当注意经常把数学与我们的  相似文献   

15.
巧称空气     
“空气虽然很轻,但大气层厚了,它的重量也不小,据测定,压在像你的手指甲盖那么大面积上的空气的重量,大约有1公斤,所以你的手指甲盖就受到了大气层约1公斤的压力。”在这里,课文已经明确告诉我们,空气有重量。 为了让学生能够亲眼“看到”空气的重量,我们设计了以下的过程。 取一条长约50厘米的小木棍,作为秤  相似文献   

16.
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人类的生存、动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它。然而,直到18世纪以后,人类才逐渐测出了空气的成分。下面分析几道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题。一、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例1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中,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  相似文献   

17.
“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是美国气象学家、混沌理论之父爱德华·洛伦兹提出的“蝴蝶效应”。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相似文献   

18.
找春天     
“叽叽喳喳!”刚下过第一场春雨,树林里传来燕子的报春声,它好像在说:“春天!春天!”我呼吸着一口口湿润的空气,来到路边寻找春的足迹。  相似文献   

19.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在教学《了解空气》一课时,教师通过谈话引入:“大家知道空气吗?它一直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却看不见、摸不到、闻不着,但我们又离不开空气。动物、植物没有了空气也都无法生存下去。空气是多么奇妙呀!大家想进一步来研究它吗?”这一来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到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谈话引入是最快的导课方法,也是最直接的。二、实验导入,直观形象小学科学探究课上,实验是学生最易接受的一种教  相似文献   

20.
《理科爱好者》2004,(1):38-38
琴弦是琴的发声体,它们通过弹拨或摩擦而振动发声。但是弦很细,与周围空气的接触面积很小,它再强烈地振动,也扰动不了多少空气,所以它发出的声音不会很强。把弦的振动通过琴码传给蒙皮,蒙皮与空气的接触面很大,蒙皮振动能扰动许多空气,这样就把声音“放大”了。胡琴下边的蒙皮和腔体,被人们称为“共鸣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