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贽是我国唐代一位杰出的政论家。由于自身及历史的原因,他已涉及到中国君臣之道的关键.丰富发展了“必先有为而后至于无为”的政治思想,这对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陆贽所处的历史背景试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
道教对唐代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君臣之道理论、道教的政治理性、御史监察制度和道教与唐代政治的关系调适上。本文从道教与唐代政治关系的视域进行分析,它将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唐代政治清明和臣子的力谏精神。  相似文献   

3.
司马光对为君之道、为臣之道以及君臣关系的论述,包含了一种朴素的辩证思想:君臣双方是互为依存、互相转化的矛盾对应关系,在矛盾转化过程中,人具有主观能动作用。这是司马光汲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成果的结晶,在其史学思想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先秦除了道家倡导无为之外,儒家等思想派别也有无为思想,但孔子的无为思想有别于老子的无为思想。孔子的"无为"具有条件性,这种条件性表现为三个方面,即这种"无为"因袭前朝"有为"而来、只有圣人能够实行和实现这种"无为"、"无为"依赖"无为"主体的"有为"和臣子的有为。故而,其无为可谓内蕴有为,非通常意义上的无为,有别于道家的无为。从本质上来说,孔子的"无为"不是方法,而是一种理想的政治形态。  相似文献   

5.
先秦除了道家倡导无为之外,儒家等思想派别也有无为思想,但孔子的无为思想有别于老子的无为思想。孔子的"无为"具有条件性,这种条件性表现为三个方面,即这种"无为"因袭前朝"有为"而来、只有圣人能够实行和实现这种"无为"、"无为"依赖"无为"主体的"有为"和臣子的有为。故而,其无为可谓内蕴有为,非通常意义上的无为,有别于道家的无为。从本质上来说,孔子的"无为"不是方法,而是一种理想的政治形态。  相似文献   

6.
论庄子的"无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无为"的提出,是基于"道法自然"的思想."无为"思想的核心是合乎本真本然的自然之道.庄子"无为"的主要指向,是政治上的"无为"."无为"主要是遏制统治者私欲、权力的膨胀,是对现实政治中的有为异化的批判与超越."无为"还具有人的生活也要遵从自然之道的意义.庄子"无为"的理想是"与道为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在孔子眼里,理想的君臣之间是一种有原则的合作关系,而并非臣子一意愚忠君主。这挣脱等级禁锢的思想意义非凡,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8.
《春秋繁露》是臣道观在肯定君尊臣卑的前提下,以“君道无为,臣道有为”为理论中介,摆脱了以荀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学对“圣君”的严重依赖,比较重视充分发挥臣子的主观能动性,并认为只有儒士才是充任朝廷各级官吏的合格人选,从而完成了儒学臣道观的构建,也奠定了西汉中叶至两宋时期儒士政治的基本框架,对传统政治文化有较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君民关系思想是古代政治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周易程氏传》从易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解读,体现了程颐作为士大夫所具有的政治关怀。从民本思想、君道思想以及君臣关系三个方面,可探析其中的君民关系思想,并彰显其中对民的关怀、对君的规劝以及其尊君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老子》提出了"道"这一最高哲学概念,以"无为"为核心观点,把"柔弱"看做生命存在的方式。"无为"思想以及"道"对人生命价值的关怀的思想对后世中国的政治、文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从万物变化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反者道之动"入手,解读老子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深沉思考,进而阐释"无为而为""以柔胜刚"是安身立命之道和为人处世之道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重民是传统政治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以唐太宗为首的贞观君臣,把治理民众、安定民生列为君主政治的首要任务,确定了君主"无为"、"因民心"、"不竭民力"、"及时修政"、"以农为本"和"君主调节官民关系"等"安人宁国"的策略原则。民本思想是封建统治者的一种御民之术。封建君主的重民思想不会发展为民主思想,和民主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无为是道的自然本性.无为思想有丰富的内涵,无为是对顺其自然、无欲、无事、清静的概括.老子政治哲学内容丰富,无为而治是其核心,包括君民和谐、愚民为术、反对战争、否定暴政、小国寡民等内容.老子政治哲学是古代治国理论和哲学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地影响了我国古代政治,其思想精华至今仍保持着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道德经》一书中的自然与无为两个概念是道(政治理论)的本质属性和政治行为的根本要求。这两个重要的概念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老子政治理论体系、理论渊源的本质要求,是理解老子政治思想之本源及其体系结构的两把钥匙。  相似文献   

14.
《文子》理想社会的多层次性直接影响着其政治措施的多层次性。"以道治天下"是无为政治的理想措施,无为以自化、循理顺性以牧民,分别从内在心性与外在行为上构成了这一理想措施的两个层面。鉴于理想化措施与社会现实紧迫性之间的反差,《文子》不得不采取次一级的政治手段:"守德""上贤"、提倡仁义以治国,"正法"以治国。在吸收儒家之德治思想与法家之法治思想的同时,《文子》始终把道治精神贯穿德治与法治之中。无为政治的理想措施与现实手段共同构成了《文子》多层次的政治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5.
道、法思想是《淮南子·原道训》的核心思想,二者在政治哲学上相通、相融,在政治实践上又相反、相成,形成了“以道为主,兼融法家”的内在理论结构。《原道训》对法家思想进行了“道家化”的批评,在“无为一有为”的政治命题中深刻反思了法家思想的历史局限,并以其为参照,阐发了“道法自然,清净无为”的核心政治理念。《原道训》所反映的道、法思想关系在《淮南子》中具有代表性,其“以道融法、尊道抑法”的理论取向彰显出道、法思想在(《淮南子》政治思想体系中实际的理论地位及影响。  相似文献   

16.
董巧 《考试周刊》2012,(81):17-18
荀攸是汉末三国曹操的首席军师。是曹操智囊团的重要成员。他是历史上少有的几个能善始善终的臣子.从个体角度而言他取得了成功,而他的成功有其内在的原因。他的为人处世之道,特别是君臣之道中所体现出的技巧。足以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秦亡汉立 ,汉初统治者注意总结秦朝灭亡的教训 ,批判秦朝暴政并对之反拨。君臣多受以老子思想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影响 ,从宽治国 ,与民休息。本文即从节约开支、约法省刑、鼓励农业生产等方面反映老子思想对汉初政治的影响。这种“自然无为”的政治思想在当时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时也成为汉初政治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8.
试析老子“道“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是老子的思想基础。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本体;"道"指规律性;"道"的基本属性是"自然无为"。"无为而治"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老子强调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精辟之处在于他将有为与无为,成与败,得与失等辩证地统一起来,成为改造世界借鉴的方法论,对政府职能的转变与定位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道家以“道”为最高信仰,以《老子》为主要经典。《老子》言简意骇,博大精深,以其深邃的智慧和富有诗韵的语言,探讨了宇宙、自然、治国和修身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给人以无穷的启迪。道家的“无为”思想作为一种道德精神和传统文化,已经内化到当代中国人的头脑中。道家“无为”思想中的政治哲学思想具有不可替代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语》各篇虽看似散乱,实则各具集中篇旨。《为政》篇的主旨在于为政,集中论述了孔子的政治思想。第一、二章点明为政之主旨,即是通过无邪之心施政,而达于无为的为政境界。第三章,指出孔子政治观之依归在于礼。第四章,回顾自己学于礼、立于礼、行于礼、教于礼,最后达于无礼之处而有礼的儒家无为境界之经历。其余诸章,分论孔子政治观之孝治根本以及为政中的君臣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