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思无邪”的剖析 ,结合孔子哲学思想 ,得到中庸内涵。结合《诗经》文本 ,从来源、编订、构成、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与音乐的关系及应用和认知功能等方面给以阐释 ,达到通过“思无邪”从中庸层面对《诗经》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任何重大的理论问题,源于重大的现实问题。在孔子的思想体系当中,“仁”是最主要的部分,而且“仁”是孔子面对春秋充满动荡、混乱的时期所给出的顺应时代潮流的理论回应。在“仁”的思想体系当中,居于首要位置的是伦理思想。“仁”,即“从人从二”,“仁”是关于人的,因此“仁”理论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伦理学说,既展示了一系列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又提供出了一套道德修养的方法。而这一套道德修养方法的基本特征是“为仁由己”。本文通过对“为仁由己”道德修养方法的论述,说明孔子在关于自己如何达到君子、圣贤这一要求在道德上该怎样具体践行从而对儒家修养论进行一定的反思,并针对孔子“仁”的理论进一步深化理解。  相似文献   

3.
孔子及儒家的养生思想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儒家文化及其价值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儒家关注生命、重视修养、崇尚健康的养生思想,在今天仍然颇具启发意义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孔子"正名"说包括正字书、正名分等内容。它对我们注重名实一致及名分的协调功能,强化行为规范的客观性,提升个体的内在约束力等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部真正的中国经典,《中庸》记录和传达的是一种最为深邃的中国智慧,宋儒和当代新儒家对《中庸》中的"中庸"智慧都曾有过深刻的揭示。近些年来,《中庸》重新唤起了学者们的热情关注,出版了一些颇具分量的研究成果。其中的三部书——杜维明的《〈中庸〉洞见》、陈赟的《中庸的思想》和伍晓明的《"天命:之谓性!"——片读中庸》,展示了中国经典研究的最新成果,揭示了《中庸》和"中庸"智慧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华传统道德是以儒家传统道德为主体的,在儒家道德体系中,"仁"是最高目标,"仁者爱人"即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是其中的精华。文章首先介绍了儒家"仁爱"思想的内容与其价值分析,指出"仁"乃全德,仁者爱人是"仁"的核心,"仁爱"的要求首先是爱亲,其次是爱众。儒家的"仁爱"思想是我们中国人调节人际关系的基本规范,并且培育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同时仁爱思想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在老子和孔子的著作中都有"道""仁"的思想存在,对于道家和儒家思想不能简单斥之为对立。通过对《老子》中"仁"的思想内涵的挖掘我们会发现两位哲人思想中内在相通的脉络。  相似文献   

8.
针对李淑霞对王安忆哲学思想的分析,笔者认为不能把"中庸"庸俗化地理解为"不偏不倚、调和折中",而应以一种现代的眼光重新审视王安忆的创作历程、创作思想、创作主题,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把握王安忆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9.
“内圣外王”是中国古代士人的人生理想。从文献来看,真正发挥“内圣外王”之旨的主要还是儒家。“内圣外王”也是当代新儒家的新道统论,这种新道统论虽然有所承于传统儒家道统论,但亦有其现代的新意涵,民主与科学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不论传统儒家道统论还是当代新儒家的新道统论,大都主张“内圣”开启“外王”,坚持“内圣”与“外王”的一致。熊十力虽对“内圣外王”提出了自己新的见解,但仍然局限于此。“内圣开出外王”的命题在理论上是可以成立的,人人都有成圣的可能性,但在现实上其实现的可能性的概率几乎是零。其实,内圣与外王不一不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主观世界也会得到改造。也就是说,不是“内圣”开出“外王”,而是在“外王”的过程中,改造自身,以外王的事业功效充实心性道德,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才能实现自己理想的、圆满的内圣人格。  相似文献   

10.
摘要:孔子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武学思想,与孔子的教育思想、治国理念相互辉映,共同构成孔子思想的有机整体。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和逻辑的方法,对孔子的武学思想体系进行了梳理和解析。认为孔子武学思想是孔子对于军事争战及相关武术实践的思想观点和价值主张的集合,孔子武学思想体系是一个一以贯之、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其内涵包括:“不战”是孔子武学思想的出发点,“善战”是孔子武学思想的立足点,“慎战”是孔子武学思想的基本主张,“智战”是孔子武学思想的实现策略,“仁战”是孔子武学思想的价值追求,“无战”是孔子武学思想的最终归宿。在此基础上对孔子武学思想“不为人重”的原因进行了简要而全面的剖析,并总结了孔子武学思想对后世中国武术的影响。该研究填补了孔子军事武学思想系统研究的空白,对于继承中华民族尚武精神,传承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和影响力,都有着鲜明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孔子家语》对于“学”思想有着相对系统的阐述。孔子认为学习有助于个人成才和社会教化;学习的内容包括六经为首的文献研读、礼乐为主的“六艺”实践、道义为先的战争策略、德治天下的“明王之道”;学习的方法涵盖好学勤思、过而能改、得而行之和择善而从四个方面。通过对比,《孔子家语》“学”思想与《论语》中的孔子“学”思想既有共通之处,也存在一定区别。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也让中国传统文化焕发了青春与活力,体现了儒家文化的精髓,其"为政以德"的治国思想,在毛泽东思想中表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在任何时候,中国共产党都要牢记这一思想,才能使中国人民过上富强、民主、自由、平等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教育思想的研究,剖析其教育思想的精髓,关注其“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在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师生关系等方面的体现,去认识“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不少人认为孔子主张“父母在不远游”,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孔子远游观的内涵非常丰富,主要体现在游于学、游于政、游于隐、游于山水、游于考察等诸方面。他的远游观虽处于朴素的不完备形态,但却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与“德治”在历史上皆长期存在,并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德治”与“法治”的关系问题上,儒家重“德治”,但并不绝对排斥“法治”与刑罚。儒家的“德治”思想,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局限性,但无论如何,毕竟对我们今天进一步科学地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治国方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治理资源,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论语>和<老子>的教育思想,比较归纳了孔子和老子在教学观(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道德观(包括道德内涵、道德教育方法)两个方面的异同,进而揭示了老子"自然主义"①教育思想对孔子教育思想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关于儒、道两家体育思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冬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2):127-128,38
孔子的体育思想是一种伦理体育观,庄子体育思想是美学。两种体育思想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时而冲突时而互补,指导着中国古代体育循环式前进。  相似文献   

18.
孔子美学观“中和”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作为儒家美学思想的创始人,其美学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曾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孔子美学观中最核心的部分便是其"中和"的美学思想。本文仅从"文质彬彬"、"尽善尽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等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和阐释孔子美学观的中和思想,以达到真正理解和把握孔子美学思想的精髓的目的,从而为中国现代美学发展寻找理论上的依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19.
“郭店简”与“上博简”是近年来较为重要的出土文献。从内容来看,它们收录了一批先秦儒家文献,对于今人了解先秦儒家乐教思想有重要意义。这主要表现在:第一,“郭店简”继承了孔子对西周礼乐制度的内在化重构,通过“以情释乐”,将情感树立为音乐得以产生的形下本原以及乐教得以生效的前提,深化了儒家乐教的内在转向;第二,“上博简”中的《孔子诗论》收录了一批极可能是孔子本人对《诗经》中诸多篇章的解读,能对今人探析孔子所说“郑声淫”的含义、郑声与郑风之关系等重大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我们党文明观的丰富与完善,也说明了生态建设的刻不容缓。在面对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时,我国传统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体现出了宝贵的思想价值,为人类提供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借鉴作用。本文试从传统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出发,阐述生态文明和"天人合一"思想的内在一致性,进而论述"天人合一"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借鉴意义,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