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洞悉农业科普期刊的“三农”困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芜川 《今传媒》2010,(11):120-121
农业科普期刊目前之所以普遍处于经营困境,其行业性根本原因主要在于,由农业的地域性、季节性、退守性和农村的偏远性、农民的弱势性导致的深层次矛盾,谓为"三农"困根。但是业界对此缺乏足够认识。必须充分认识和跨越、突破这些困根,农业科普期刊才能找到发展路径和前途。  相似文献   

2.
农业期刊已经走到一个历史的关口,其特征一是继续处于"弱势期刊群",二是猝然面临"‘疾病'高发期",其发展形势并不乐观.服务"三农"既是农业期刊新时期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又是发展壮大难得的新契机.从全面优化选题、对农业发展起导航作用,"走出去"办刊、加强与农业部门及农业工作者的合作,为菜农服务、办支农惠农的实事等3个方面阐述农业期刊借助服务"三农"做大做强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基于农业科技期刊的发行、价值取向等现状,以及农民对农业期刊的反映及其科技需求,认为应当倡扬农业科技期刊服务于农民的思想,现有技术类和科普类农业期刊应是服务于农民的主体;并分析了服务于农民的农业期刊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4.
要办好农业科普期刊应树立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孔庆富  赵文祥 《编辑学报》2003,15(4):295-296
从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信息需求出发,通过实例分析,提出农业科普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一要看准农村的实际。二要讲求农家的时效,三要关心农民的效益的办刊新理念。  相似文献   

5.
刘松矗 《出版科学》2022,(5):95-106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美国农业期刊作为联结城乡的知识出版物,推动了农业与乡村的现代化。但是,它们的性质和身份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数十年发展与转型中逐渐确定的。内战前,农业期刊过于教条、理想化,身份模糊不定。内战后它们开始转型为“服务者”,向农民传递外界新产生的农业知识。到进步主义时期,它们又延展出“改革者”的身份,要求在乡村建立城市标准的现代生活。这些转型使农业期刊成为当时面向农民最重要的知识媒介,同时也成为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下调和城乡、工农业之间矛盾的介质。  相似文献   

6.
农业科普期刊的基本功能是积累、传播和交流农业科技信息,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中介。农业科普期刊面向农村,以提高农民文化、科学素质,普及农业科学技术为己任,在上世纪80年代初曾风光无限,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份的期发行量让各种专业性较强的科技期刊羡慕不已。然而时过境迁,农业科普期刊市场的生态环境已发生颠覆性的转变,全国农业科普期刊发行量普遍呈现下降趋势。发行量是期刊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期刊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前提,只有找准发行量下降原因并“对症下药”才能扭转颓势。为此,笔者浅析了农业科普期刊发行量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农业科普期刊要以特色服务"三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国清  易定红 《编辑学报》2009,21(6):477-479
农业科普期刊以特色服务"三农",就是要让农民看得懂、用得上,做到内容"新""实"并举,栏目设置个性化,并且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有针对性地创办专门性的农业科普期刊,从真正意义上拓宽读者面.  相似文献   

8.
李剑 《新闻实践》2009,(7):67-67
服务性报道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媒体重视.笔者作为跑农口的新闻工作者,觉得如何做好服务性的农业报道.很有讲究.十分重要.因为农业报道的着眼点是农民,主要受众也应该是农民,而农民恰恰是信息相对闭塞、对市场驾驭能力较低的"弱势群体",所以更应该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9.
刘忠丽 《出版广角》2021,(16):53-55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新媒体技术不断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融合,地方科研院所农业期刊新媒体化迫在眉睫.地方科研院所农业期刊在新媒体化的发展道路上,要直面困难,抓住机遇,紧跟时代步伐,更好地展现一线科研工作者的经验和成果.文章以《贵州农业科学》为例,从其新媒体化的现状、新媒体化的方式、新媒体化的途径等层面分析该期刊新媒体化的途径,以期为地方科研院所农业期刊的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农业科技期刊一心为农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集裘 《传媒》2003,(2):29-29
作为农业科普期刊,其主要发行市场在农村,其主要读者对象是乡村干部、农技人员、知识青年和广大的农民。在当前政府强调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如何处理好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和做好农业科普期刊在农村发行的关系,这是从事农业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者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农业科普期刊是普及农业科技知识的有效载体,是农民了解农业动态、学习农业知识、掌握农业科技的窗口。办好农业科普期刊并加大其在农村的发行量,对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纸质  相似文献   

12.
王建怀 《视听界》2013,(6):104-105
中央已连续发布多个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召开了十多次农村工作会议。2012年2月1日由新华社授权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题目为《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增加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作为靠农村、农民最近的基层广播媒体,我们对“中央一号文件”都作了浓墨重彩的宣传报道。媒体融合时代,广播处于相对弱势,但农民朋友接触信息传播渠道最多的仍然是广播。广播媒体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对农科技报道,关键是在对象感上下足下好功夫。  相似文献   

13.
30余年农业科普期刊研究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国清  王小椒 《编辑学报》2012,24(5):409-413
农业科普期刊是服务农村、农民、农业的"先锋战士",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素质提高、农业经济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逐步引起研究者的关注。研究者紧跟中国改革开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对其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研究,形成了明确的研究轨迹和时代特征,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但对30余年来各界研究者研究农业科普期刊的状况进行分析,发现依然有一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和专题化研究。  相似文献   

14.
走向市场经济的《农民文摘》周鸿飞《农民文摘》是我国农村期刊园地里的一束小花,也是文摘类期刊行列中的一支主力军,发行量最高时曾拥有420万订户,位居农村期刊和文摘类期刊发行量之首。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民文摘》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  相似文献   

15.
&#  &#  &#  &#  &#  &# 《出版与印刷》2015,(3):10-11
期刊是知识与信息的载体,也是思想的载体。鲜活而深刻的思想、独到的见解与主张,是形成刊物风格特色的重点。在市场经济中,“内容为王”已被广大期刊人所接受,同时“适者生存”也让期刊人切身感受到竞争的残酷。《新农业》办刊40多年来始终坚持为农民、农村、农业服务的办刊宗旨,发挥高校主办的优势,始终以农业学者和专家为依托,在办刊内容上加强策划,突出“新、准、深、活”等鲜明特点,同时关注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解析新政策和市场动态,力求达到深度、广度和厚度相统一,突出权威性、指导性、服务性与贴近性1,为农业生产者当好参谋。由于《新农业》杂志注重与时俱进、贴近读者的内容策划,针对性强,实用性强,可读性强,深受读者的信赖和依赖,最高订阅数量达39万份,累计总发行量近一亿份。本文谨以《新农业》杂志关于“肉鸡育种”的专题讨论为例,分析期刊的内容策划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抓住农业报道的主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三农”问题的人们可能听过这样一句顺口溜:“种瓜瓜多,种豆豆多,谁能告诉我,今年种什么?”这是上个世纪末,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来,许多地方农民朋友的普遍困惑。萦绕在农民朋友心中的这些困惑和问题,其实不单单是提给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乡村干部的,也同样是提给新闻工作者的。面对农民朋友的困惑和期望,我们的农业报道必须转变观念,更新理念,适应新形势,满足新需要。  相似文献   

17.
农业、农村、农民一直是我国非常关注的对象,可是广播电视媒体有关“三农”问题的节目却相对薄弱。对农节目的传播主要面向农业、农村,其受众主要是以农业为主的广大农民和农村城镇化的居民。在强手如林的媒体竞争中,县级台对农节目显得势单力薄,其欲在夹缝中生存,并拥有一席之地,除了政策上的支持外,重要的是媒体自身须不断提高节目的质量,从而收到传播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8.
郭凤 《大观周刊》2012,(45):228-229
当前,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突破52%,青州市农业正在实现向科技型、集约型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至关重要。青州市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基层网络链条不完整、农民接受能力较低以及农业科技推广缺乏有效地评价和考核机制等,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对推动青州农业以及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当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科技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传统农业也与时俱进,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阶段,新发展,而农民的思想也由传统逐渐走向开放,现代农民对于农业信息的需求十分迫切,而这也让农业新闻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笔者意在描绘出新时代农业新闻到几点变化,从农业新闻受众群体,也就是广大农民的角度上,对农业...  相似文献   

20.
在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市报如何拓宽生存和发展空间?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创新中提升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