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蒙绍伦 《成才之路》2010,(24):19-19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第三册及选修2中,选有多首唐宋格律诗(也称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其中,第三册《语文》选有5首格律诗;选修2选有8首格律诗。可见,格律诗在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是占有一定的比例的。学生了解一些格律诗平仄方面的知识,对恰当地诵读格律诗及准确地理解格律诗的内容,提高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水平等,是多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2.
赵萍霞 《文教资料》2010,(34):34-36
本文首先对汉语格律诗进行了界定,然后简要介绍汉语格律诗英译历史,界定“方法”一词;之后介绍了汉语格律诗英译的四种方法,分别是以韵体翻译的格律派、以自由诗体翻译的散体派、根据原诗内容进行创造性改写的创译派和散文诗译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格律诗(也叫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在平仄方面有较为严格的要求。诗人们在写作格律诗时,往往要考虑平仄的选择。不合平仄就不是格律诗。我们在读格律诗时,务必在这方面多加留意。如果把某些关键的字读错了,那就不是格律诗了。弄混了诗体,也就谈不上把格律诗特有的韵味读出来了。  相似文献   

4.
写作格律诗 ,必须了解格律诗的基础知识 ,如关于格律诗的韵、平仄、对仗等。写作过程应注意意境、立意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现代格律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曾经辉煌的历史顶峰到现在的倍受冷落,格律诗沉默了。到底中国现代格律诗还有没有发展的前景?本文正是从中国现代格律诗自身的生命力、诗歌自身发展的规律、人们的接受心理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中国现代格律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格律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但五四以来对格律的片面指责影响了格律诗的传承,在试图取而代之的自由诗又没能很好发展起来的情况下,使我国的诗歌创作显得冷清。针对此种情况,客观分析了格律诗格律的文化蕴涵和它给予创作的自由,以期人们全面地认识格律诗,并积极从格律诗中吸取必要的营养,促进自由诗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7.
格律诗的格律,表现在句数、字数、用韵、平仄、对仗诸方面。六言格律诗除在字数、平仄上与五言、七言格律诗不同或不尽相同以外,在对仗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 首先,对仗用得更多。在对仗方面,六言格律诗与五言七言格律诗的要求是一样的。但统计数字说明,六言格律诗中,对仗用得更多。 在《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4月版,王全点校,25册)的104首(连同重复的,为142首)六言格律诗中,共有599句(有一首逸一句)。在300联中,对仗的  相似文献   

8.
多种形式的音韵复现形成英语格律诗中的韵律平行,构成规则的前景化,建构了格律诗回环往复的声音模式。韵律平行不只为格律诗带来外在和谐的音乐美,还使声音原本所象征的情与思突出,推动了诗歌情绪的发展,生成诗歌的意象、结构和意义。英语格律诗中平行的韵律是诗歌内在的情与思的旋律,赋予诗歌跨越时代的情感和意义。格律诗人们有意识地使用着韵律平行。  相似文献   

9.
格律诗词的美是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辩证统一.文章认为格律诗词的美是由形式美和内容美组成.形式美包括语言美、风格美、技法美等;内容美包括形象美、意境美、情态美和气韵美等.文章从语言、风格、技法、形象、意境、情态和气韵等七个方面对格律诗词的审美特征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陈新国 《考试》2011,(2):16-18
要给打乱了顺序的绝句或律诗排序,就必须了解格律诗的有关知识。格律诗讲究押韵、对仗和平仄,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可根据格律诗的这些特点,寻求排序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佛经翻译对后世翻译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不但影响了后世翻译的翻译理论、方法、形式,甚至是汉语言的词汇和文法,而且促成了中国文学新体——白话文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英文电影作品片名可以采取各种方法进行翻译。然而,翻译过程中会遇到各种语言陷阱,一不小心就会误译,从而产生各种翻译问题。片名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它的翻译原则。在影院日益萧条的今天,如果电影作品片名翻译不得当,就可能导致失败,影响票房价值。英文电影作品片名的翻译,可以采直译、意译、音译相结合的方法,以避免误译等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14.
英语中的轭式修辞法与汉语中的拈连存在着相同与不同之处,所以在搞英汉互译时有必要先弄清楚两者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本文从两者的定义、表现形式,功能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得出两者之闻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者互译的方法,即以意译为主,直译为辅。  相似文献   

15.
杰出翻译家朱生豪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先行者和主要翻译者,对推动我国的戏剧演出、研究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所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是迄今我国莎士比亚作品的最完整的、质量较好的译本。拟以朱生豪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其翻译思想,探究其翻译策略、原则、风格及其所使用的语言特色,彰显他对社会文化发展的贡献以及对后世翻译界的影响,以便继承他的翻译思想,积累翻译理论研究的资料,丰富我国的译学宝库。  相似文献   

16.
语言的模糊性广泛存在于各类翻译中,并成为制约翻译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因而,结合实例对汉英翻译中的模糊性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归纳汉英模糊翻译的原则,不仅能够丰富模糊翻译研究,而且还能够对模糊翻译的处理方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习语是各民族文化的精髓,由于文化差异无所不在,习语翻译的完全对等通常很难达到。文章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引起汉英习语翻译语用失误的原因来探讨汉英习语翻译中的语用等效问题,以期避免翻译中的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现象。  相似文献   

18.
语言意识活动可以在两种语言相互转换的准确性和流利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准确理解和流畅表达是翻译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步骤.从学生的翻译失误看,往往由于理解上出现了偏差、或任意增删等而导致译文表达不能到位.学生增强对英汉两种语言意识的了解就可以减少翻译失误.  相似文献   

19.
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代表著《喜福会》一经问世便轰动美国文坛,随后被翻译成35种语言,还被拍成电影。《喜福会》有六个中译版本,由此可见《喜福会》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国内学术界主要从文化身份、母女关系、女性主义、东方主义等角度来研究《喜福会》,对《喜福会》翻译的研究甚少。本文从叙事学视角分析《喜福会》的两个中译本,探讨叙事学对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以汉语食品名称为考量角度,结合翻译实践,探讨汉语食品名称翻译受制于文化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探究该领域文化翻译操作的特点,并提出具体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