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惠惠 《文教资料》2020,(2):105-106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脉。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是民族的长久传承。民族地区社区教育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具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可比拟的作用,而且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现阶段,民族地区存在的文化伟承问题有:社区居民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水平有限,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选择存在狭隘性,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存在断层现象。本文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传统民族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民族地区勤劳质朴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在分析了传统民族文化与中学物理教学融合的条件基础上,对民族地区的传统农耕生产文化进行了物理课程资源开发,开展了传统农耕生产文化与中学物理教学的融合。不仅有利于弥补民族地区办学条件不足,促进民族地区物理教育特色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发挥传统民族文化的育人功能,激发学生热爱和传承传统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3.
为加快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必须大力加强高校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这就要求民族地区高校首先对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结合学校实际,开设民族传统文化课程,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研究,举办民族传统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教师人文素质,加强民族传统文化学习。  相似文献   

4.
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面临困境,如何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成为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和难题。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学校不同程度开展了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也面临不少问题。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人口较少民族干部群众要求将本民族传统文化纳入学校教育的呼声和愿望日趋强烈。学校教育作为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平台,在人口较少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大有可为,相关部门尤其是学校必须加强民族文化传承教育。  相似文献   

5.
民族高师教育为民族教育之“母机”。提高民族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办好民族高等师范教育,为民族教育提供合格的师资力量。其中,课程建设是民族高师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对民族高师教育的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由于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历史特征、风俗习惯,民族文化的差异决定了民族高师课程的文化制约性。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  相似文献   

6.
由Chat GPT、区块链等新技术加速突破应用而引发的人类劳动形态数字化变革为民族地区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带来了机遇。数字劳动的出场映射了劳动教育从传统物理空间向现代数字空间的转换趋势,选择“技术赋能”取向探讨民族地区劳动教育数字化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契合民族场域劳动教育本土化和异质化发展之应然。帕森斯AGIL理论模型为剖释贵州民族地区劳动教育数字化面临的共生意识薄弱、文化相融滞后等现实困境提供了一个可解释性工具。其纾解之术在于从革新民族地区教育治理理念,明晰数字化复合型民族人才培养导向,破解双线资源融合瓶颈,构建多元民族文化共生环境四重路径进行深度考量,最终指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当代确证与精准达成。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贵州18所民族中小学民族文化教育现状的调查,发现民族文化教育仍未得到足够重视,且不同学校的发展极不平衡。文章分析了民族文化发展与基础教育的关系,明确提出:要保持和发展民族文化传统,必须将民族文化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民族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最关键的是没有将学校教育之“根”植于民族文化之“土壤”之中。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在于开展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国民族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础决定了在我国民族地区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策略包括在国家课程标准和各学科教材中反映多元文化的教育内容、跨省区联合开发民族地区地方课程、因地制宜开发民族地区校本课程资源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杨珺 《青海教育》2009,(9):93-94
在一个民族成分比较多的省份和地区,由于各民族的文化历史、宗教信仰、民俗民风等各具特色,博物馆要在这些地区生存和发展,必须在博物馆自身建设、陈列展览、收藏保管、科学研究、人员培养以及群众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力求适应民族地区各民族、社会各阶层的要求,使博物馆事业深入人心,真正发挥其传承民族文化传统、展示历史遗存、教育广大民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西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现实为西南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创生了独特的生存环境,发展西南民族学校教育不仅关系到提高西南地区民族人口素质、培养民族人才、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多元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促进西南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而且关系到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问题,在西南民族地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西南民族地区的传统教育,或指学校以外的教育,或指现代学校教育以前的教育。在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各民族传统教育即以家庭教育、家族教育、村寨教育、社会教育、习俗教育等为主要教育形式,采取以口传心授、师徒相授、父子家传等方式,传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知识、社会习俗、生产技能等内容,这些传统教育的形式、方式及内容,深刻地影响着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各民族民众的生活方式,塑造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性格,有效地维护了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的稳定,巩固了中央王朝国家治理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我国56个民族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创造了多姿多彩、底蕴丰厚而又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加速了不同文化形态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交融,少数民族文化发生了巨大变迁。一方面,通过接受和汲取国内外各种文化影响,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使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一定冲击。为了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2002年以  相似文献   

13.
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中以文化的内容、文化的形态等方面促进学生的文化选择、传承、创新。从教育的视角出发,传承与发展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发挥学校在保障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继承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有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由于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播与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因此,加强民族地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灵魂,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理论指导和价值引领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民族地区传统生态文化教育,对提高民族地区生态德育实效性、推动民族地区生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升民族地区传统生态文化共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有着形态迥异的生态文化,深入挖掘蕴含于神话传说、农耕活动和栖居环境等方面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民族传统生态文化资源,以生态思维为导向,三项改革联动推进民族地区传统生态文化教育落地生根,五课联动优化理论教学内容建构,开展多维度实践体验活动推动民族地区传统生态文化入脑入心,多层次、多要素的联动机制共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民族地区传统生态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需从属于民族地区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一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由于价值定位失当出现了毕业生大量外流、技能型人才缺失、招生困难、专业设置本土适应性不强等问题。因此,因地制宜,从民族地区独特的传统文化出发发展特色职业教育十分必要。民族地区特色职业教育能为民族地区培养留得住的人才,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贫困的缓解,有助于解决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等问题。发展特色职业教育可有效地解决人与自然、人与文化共生的关系,促进民族共生教育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传统的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没有真正地关注和理解文化因素在教育中的影响。“思维风格”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审视民族教育。思维风格不是智力水平,而是运用和组织智力的特点。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思维风格,它们之间没有好坏之分,是平等的。思维风格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调整教学方式。这对民族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民族地区教育研究中,研究者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条件和文化因素等方面对于其在认识和评价作为某一研究对象的民族教育时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对于非本民族的外来研究者来说,需要全面了解所考察地区的历史地理环境、民族传统与文化和教育状况,才能对当地的教育情况等做出客观描述与评价,才能在制定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政策和提出教育问题与对策时做到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8.
在民族地区教育研究中,研究者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条件和文化因素等方面对于其在认识和评价作为某一研究对象的民族教育时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对于非本民族的外来研究者来说,需要全面了解所考察地区的历史地理环境、民族传统与文化和教育状况,才能对当地的教育情况等做出客观描述与评价,才能在制定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政策和提出教育问题与对策时做到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一些民族地区民族特征淡薄的状况,第一次提出了“亚民族地区”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对解决一些学术和现实问题有重大的意义。以重庆“亚民族地区”为例,探讨其经济发展道路与教育发展模式、重庆“亚民族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教育模式、重庆“亚民族地区”民族旅游资源保护与民族教育模式之间的关系,归结起来,“亚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模式的选择有以下思路:加强“亚民族教育”研究、强化民族认同感、教育形式多样化、处理好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关系、职业教育与经济结构调整同步、加强“亚民族地区”特殊民族教育立法等。  相似文献   

20.
边疆地区民族文化传承在文化中心主义时代和以学校作为文化传承主渠道的环境里,面临边缘化、商业化和传承方式乏力的困境。开放教育充分利用先进的媒体技术和系统传播优势,开发适合民族学习者学习的民族文化资源,并把民族文化学习延伸到传统学校教育较少到达的边疆民族地区,以丰富的传播手段让民族文化传承回归教育、回归生活,为边疆民族地区各年龄阶段的学习者提供持续的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