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师课程权力的获得和实现是新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新课程改革的制度框架为学校教师课程权力的合法性提供了保障。在学校情境中,教师如何理解课程权力,教师课程权力存在着哪些困境,如何来推动学校教师课程权力的实现,是本研究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教师理解课程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理解课程(perceived curriculum)是美国学者古德莱德提出的概念,意指教师对课程理念、课程材料等新课程要素的理解。理解课程对于课程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新课程被学校采用后,要由教师带入课堂。教师是新课程的第一个学习者,他首先对课程进行理解。教师在课堂实施的课程是教师理解后的课程,而教师理解后的课程与文件课程并不是必然一致的。因为教师理解课程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教学的个人知识、教师的个人特长等。这些因素往往因教师的不同而不  相似文献   

3.
教育研究中对学生的课程理解关注较少,且关注点集中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课程体验。学生课程理解还涉及学生在学习、体验课程之前对于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认知这一课程理解影响着学生对于课程的整体性认识,影响着学生课程学习的态度与动机。实践中教师课程理解的狭隘以及对学生课程理解的关注不足导致学生的课程理解薄弱,进而造成学生的学习效能低下。今后应提升教师对学生课程理解的关注程度,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对课程的有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4.
进行教师课程理解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要首先明确几个基础问题:何谓课程理解?为什么进行课程理解?教师要理解什么?如何进行课程理解?课程理解就是课程理解者与课程相遇时,在特定时空中相互作用,彼此对话、交流,从而共生意义的活动。教师进行课程理解是其认识的需要、有效工作的需要,也是进行意义生活的需要。教师理解课程,要理解课程的定义,理解实际课程的内容、形态与结构关系,还要把握整体的课程场域。教师进行课程理解可以采用返回原始与初衷、视域融合、实践、反省与交流等不同的策略方法。教师的课程理解是一个连续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每一次的理解都是暂时的,而理解活动却是恒久的。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课程创生:意蕴与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教师的课程理解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创生课程是与"忠实执行"课程政策相对的一种课程实施模式,是一种实践的课程立场."教师即课程"是一种基于生命立场、价值关怀、主体视野、过程取向的课程观.教师创生课程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业权力,促进教学过程的个性化.但同时,教师的课程创生也存在局限性,受一定条件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教师课程理解:现实问题与应然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课程理解是课程意义生成的必要条件,是教师进行有效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个体精神和生存意义建构的重要途径.在我国课程实践中,教师的课程理解存在对象狭窄化、取向极端化和角色对立化等问题,影响了课程实施的效果.我国新课程改革需要的课程理解取向是教师从生存视角对课程精神进行忠实理解.  相似文献   

7.
虽然每位教师对课程都有不同的个性化理解,但其理解课程的要素基本相同.教师理解课程一般要经历困惑与冲突、获得新观念、改进理解并实现自我和谐、遇到新问题与困惑、主动探究并深入理解等环节,以上诸环节循环往复,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和适合的课程文化氛围自始至终对教师的理解课程活动发挥着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不仅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应该同时提升教师的自我生存质量。教师理解课程不仅是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条件。教师的课程理解与其自我发展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当前的课程改革和课程理解研究对教师自我不够重视,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师在课程理解中的自我缺失。推动教师对课程的真正理解和参与,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9.
教师课程理解是教师对课程现象、课程文本和课程事件的意义解读的过程,体现了课程研究范式从"开发"走向"理解"。目前有关教师课程理解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取向、理解方式、理解内容、影响理解的因素及策略等,教师课程理解研究对于课程理论的发展以及教师课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在今后教师课程理解研究中应注意明确教师课程理解的内涵、拓展研究主题、丰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课程实施是教师对课程理解结果的具体展开活动。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决定着教师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即对实施方法的选择,对接受对象的认识、态度以及课程实施的效果。理解是解释学当中的一个核心词。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包括了与课程设计者的交流与沟通,对课程标准的掌握以及对教材的把握等三方面,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将自己的知识与见解融入其中,才能使教材发挥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11.
教师参与课程发展: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师参与课程发展存在着权力失衡、课程意识欠缺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政府放权不够,教师权力分享不足;教师专业发展与课程改革失配等。针对这些问题,只有通过权力再放、角色转换等,才能真正体现出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课程理解是教师依据个人的知识经验对课程进行的个性化解读和意义赋予,具有自我的主体性、精神的建构性和价值性等特征。课程理解直接关系着教师在课程系统中的存在方式,是教师课程领导的能动因素和内在需求。教师课程理解的促发必须创设利于课程理解的场域,使教师在人格的修炼中提升自我意识,在课程的实践反思中提高自身的语言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程改革的实践效果。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对教师的课程理解发挥正确引导和有效管理的作用。评价教师的课程理解不能采用单一机械的符合性评价方法,而需要综合考虑教师课程理解的特点,在认可教师自我评价优先性的基础上,遵循自在与他在相统一、共性与个性相统一和动态多样性原则,努力追求教师在践行课程理念和精神的同时获得最大化的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变革的实践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在变革中,简单的理论遭遇到复杂的实践,但复杂的实践却提出了一个简单的疑问:我们是否缺失了一些共识的前提?基础教育是什么性质的教育?它与高等教育、专门化教育、精英教育是什么关系?课程与教学、课程论与教学论有什么联系或关系?课程与教学变革中的继承和借鉴如何理解?变革的基础条件和跨跃式发展的关系如何协调?课程与教学变革中的教师角色定位、教师专业发展的合适性如何理解?这都是实践中存在着的问题,也应该是有相对共识的前提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师参与课程发展既有权力,也有责任,是权力与责任的统一。目前高职教师参与课程发展还存在权力失衡、课程意识欠缺以及课程发展理论和技能缺失等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事实存在"的课程理解认为课程是既定的客观科学知识的文本事实,教师须忠实于课程知识授受;这一课程理解观尽管已遭到批判但依然影响制约着当下的课程理论研究和教师的课程实践。"实践生成"的课程理解认为课程是包含教师和学生在内的课程主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形成的活动与经验,是在实践智慧主导下不断生成的实践活动。课程理解的"实践生成"转向,是超越"事实存在"课程理解观的偏狭桎梏,思考课程改革再出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课程理解是课程实际意义和教师生存意义生成的必要条件。教师理解课程,关键是理解课程精神。课程精神集中反映课程的设计思想、理念和意义,准确理解课程精神是进行有效课程实践的基础。但是课程精神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式微。要克服这一问题,教师在课程理解中就必须对课程精神尽量忠实。忠实于课程精神的个性化课程理解是尊重教师主体自由和承认课程必要规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课程的易理解性是现代课程产品的核心特征之一,却被学界忽略了。对于易理解性高的课程,教师仅仅通过课程本身提供的信息,不需要反复揣摩和研讨,便可以准确理解课程精神。一门易理解性高的课程应该提供课程目标的清晰表征,提供课程内在一致性和课程产品的合理性说明以及提供课程使用指南。本文从这些特征出发,分析并阐明了课程开发技术化是提高课程易理解性的必由之路。知识建模技术是课程开发的核心技术之一,它是提高课程易理解性的关键,因为知识建模图是清晰表征课程目标、课程的知识抽取、合理组织课程知识、检验课程内在一致性、检验课程合理性以及课程备选教学设计案例合理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等学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公民维权意识的增强,学生的权力问题如潮夕后的礁石,逐渐露出水面。什么是高等学校学生的管理权力?学生究竟应该拥有什么样的权力?作为学校构成的主体之一,他们是否应当拥有对学校的管理权力?一、什么是高等学校学生的管理权力对学生管理权力的认识,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学生管理权力是指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事务的权力,如通过学生组织或学校有关组织(委员会),参与学校决策,对学校的招生、教学、课程设置、教师评价、教师聘任、学生生活等事务发表意见,通过游行示威、静坐抗议、集体暴力…  相似文献   

20.
教师课程权力是官方课程政策赋予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的可支配权力,影响着课程与教学运营发展的质量.我国学者从内涵、构成、来源、运行困境、运行策略等方面对教师课程权力进行了比较充分的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未来的教师课程权力研究需要走向深入,对教师课程权力进一步明确与细化,关注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纳入该领域的研究范围,丰富教师课程权力的时代内涵,提倡多元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