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的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并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倾注于笔端,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来。现结合习作教学,谈谈我在习作中的几点做法。一、诱发观察动机,激起习作情感习作离不开观察,离开了观察,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要求中明确提出:"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所谓"留心周围事物",即要指导学生勤于观察生活、自然和社会,掌握观察方法,培养"善于观察"的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于2011年新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学生习作目标第二款中这样说:"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明确而又简洁的要求让我们看到小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对于习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习作要求之一是:要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若要使观察"丰富见闻",有"独特感受"并能作为"习作素材",就不能只停留在狭义的"看"上,而应当对事物作全方位的观察。  相似文献   

5.
综观小学中年级的教材及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可以明确地知道中年级的习作内容应以观察习作为主。那么要写好观察习作,必须"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必须"重在激发学生观察的驱动力量"。现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激发中年级学生观察驱动力的招数。  相似文献   

6.
观察是写作的第一要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小学三个阶段的训练目标分别为"留心周围事物""观察周围世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统编教材第一个习作单元(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题即为"留心观察".单元教学从"单元整体"着眼,重构教学活动;从"实践活动"着手,让学生在"多维空间"的真实情境中"多维体验";借助"语言支架...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要"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留心观察、静心阅读、用心体会,是积累丰富的素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才能让学生习作开出更美的花.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  相似文献   

10.
综观小学中年级的教材及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可以明确地知道中年级的习作内容应以观察习作为主。那么要写好观察习作,必须“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必须“重在激发学生观察的驱动力量”。现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激发中年级学生观察驱动力的招数。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习作训练过程中"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根据这一要求,我们老师习惯于把学生的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相似文献   

13.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从观察、感受、思考三个方面对小学生写话、习作提出了明确的阶段性目标:第一学段要求学生产生兴趣.能够在写话中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想描绘的事物以及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二学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并且能够表达,  相似文献   

14.
漆伟英 《教师》2011,(13):77-79
说起写作,新课标指出:第一阶段要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二阶段要让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三阶段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要求中明确指出:“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所谓“要留心周围事物”,主要要求勤于观察生活、自然和社会,掌握观察方法,培养“善于观察”的能力。所谓“乐于书面表达”,就是要激发学生产生写作欲望,形成一种“乐于动笔”的心态。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乐于动笔”,着力培养“善于观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让学生把文章写通顺,写具体,写生动,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17.
"课标"对第二学段习作的要求之一: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可是如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如何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一直困扰着老师。日前笔者在"心灵作文"课题活动现场,聆听了一节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应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的培养,意义十分重大。而  相似文献   

19.
许多学生对写作文感到头痛,因为他们总觉得没什么可写的.这是因为他们缺乏观察,不善于观察社会,不会从生活中去挖掘写作素材的缘故.《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作文要求之一:"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20.
<正>关于写作的目标,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第二学段,学生要"观察周围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从第一学段到第三学段,从"留心"到"观察"进而到"养成观察习惯",课程标准无一例外地都提到了"观察"。第二学段,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观察的要求。由此可见,观察对第二学段的写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