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习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小学生很多时候都面对的是一串串的枯燥数字,无穷无尽的抽象形式,等待他们的仿佛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符号。学生很容易对数学失去兴趣,从而越来越不愿意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课堂上,如果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远离我们的生活,那么学生就会感到学习数学枯燥而无味,进而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失去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并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3.
一、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数学 孩子在上学前,已经积累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生活经验.他们通过搭积木,初步认识了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他们跳绳、拍球、做游戏,又学会了数数、比大小;跟着父母去超市购物,认识了一些常用的人民币,懂得付款找钱;知道几时上幼儿园,下午几时接自己回家,认识了整点时刻;认识自己家的地址和门牌号码……这些知识储备为进入小学学习数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增强应用数学意识。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本文就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回归生活问题提出有益的建议,以为广大教育同仁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6.
数学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数学教学应当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习数学、体验数学、运用数学,产生“数学有趣“”数学有用”的情感,消除对数学的畏惧感、神秘感,实现《数学课程标准》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等目标.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感悟,愿与同仁商榷.1.生活情境——激情引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的导入很重要,教师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思维的活跃程度.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导入新课,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以使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先提问“:小朋友,你们早上是几点钟起床的,是谁叫你们起床的呢?”学生回“答是爸爸妈妈”后,教师接着说“:爸爸妈妈工作那么辛苦,还要每天早起叫你们起床,那你们愿不愿意做个好孩子,体谅你们的父母,学会怎样认识钟表,以后不用他们叫,你们自己起床呢?”全班学生学习热情高涨,都很认真地投入学习,这节课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近感.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相似文献   

7.
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时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数学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数学教学应当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习数学、体验数学、运用数学,产生“数学有趣”“数学有用”的情感,消除对数学的畏惧感、神秘感,实现《数学课程标准》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等目标。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感悟,愿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而数学教学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才能逐步实现数学课程的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从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引导学生把数学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  相似文献   

10.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中学数学老师应积极地将数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他们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他们切身体验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引导他们留意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尝试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问题。作者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联系生活事例,将数学知识用一些生活中的现象、用学生的熟知的生活常识进行讲解和训练的感触。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过程。”怎样走进生活学数学呢?笔者结合自己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一章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正《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充分经历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积极有效地开展数学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过程。”怎样走进生活学数学呢?笔者结合自己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一章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一、学数学要紧密联系生活素材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生活素材",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内容改编为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中,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同在.如在教学"简单的数据整理"时,可带学生到校外的大桥路口,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数出来往各类车的数量,再回到教室分组讨论收集数据的最佳方法,这样既实际了解收集数据的全过程,又让学生感到有趣实用.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数学源于生活 ,又用于生活”这一思想 ,从认识的层面看 ,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 ,并逐渐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但从实践的层面看 ,情况并不容乐观 ,脱离实际的现象仍大量存在。因此 ,广大教师必须考虑如何将《课程标准》的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一、联系生活实际 ,引发问题———学现实的数学传统的数学观将数学看成一个已完成…  相似文献   

17.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怎样能让学生们从小就喜欢数学,不怕数学,亲近数学,进而愿意研究数学呢?根据现行新课标教材和一年级学生特点(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以及课堂教学第一手经验,我决定从创设情境入手,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从而愿意接近数学,喜欢数学。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数学教学中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为他们创设出各种各样的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新课改倡导把学生带入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境中,让学生根据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来学习数学。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中发现与数学知识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一切取决于他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使教学活动更富有生活情趣,更具活力。  相似文献   

20.
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数学没有感人的故事情节,也没有丰富的语言内涵,有的只是枯燥、乏味、抽象。很多学生学数学很被动、很痛苦、很没有成效,这也是很多家长、老师困惑的问题。那该知何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快乐的、高效的、成功的学好数学呢?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学生对教师设计的某种活动感兴趣时,学生便会全身心的投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也会异常的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