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活动使用的教材是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闵行区统编教材《初中信息科技(试验本)》。本活动学习的是第二单元活动四的内容。第二单元是围绕“地球”为主线展开的。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地球能养育多少人”,计划用3个课时完成。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究竟能养育多少人,人口的迅速增长给人类自身带来了哪些影响。在信息技术知识方面,在学生已经掌握用Word处理文字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掌握Word的常用功能。(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美化表格。难点:学生对活…  相似文献   

2.
在前四单元学习了自然地理的基础上,从本单元开始,将要学习人文地理。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与自然环境联系最紧密、相互影响最深刻的就是生产活动。因而教材将人类的生产活动安排成人文地理的开篇。人类的生产活动也是多方面的,教材按照是纲的要求.只讲述了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两种生产活动.即农业生产活动和工业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分析 居住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聚居地--聚落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起点,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场所,也是人类文明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聚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和必然产物,人类的各项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居住地,因此教材在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人类活动的场所--聚落.本单元教材主要讲述以下三方面内容:乡村和城市的起源;城市的形成和区位;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其中城市聚落是重点,城市化问题及解决途径是重点中的重点;城市的区位因素分析和世界城市化进程差异是学生相对难以理解的,可定位为本单元的难点.  相似文献   

4.
华朝阳 《生物学教学》2004,29(12):23-2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生物学》共分八个单元。因为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与生物圈息息相关,在当今社会,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很大,生物圈的变化也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了解有关生物圈的知识,所以教材把生物与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  相似文献   

5.
徐悠 《新高考》2004,(4):59-63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是高中地理(必修)的最后一个单元,也是在前面七个单元知识的基础上,对人地关系的综合概括,是整个高中地理教材的重点。据统计,近年来高考试题中涉及到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突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内容,已超过了本单元知识考查内容的70%。者认为,控制人口增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编写的主要指导思想 依照整套书的内容结构和大纲的要求,我们在编写本单元教材时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紧扣主线: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环境与人类生存”是这套教材的主线,本单元无论是讲述大气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运动、气候的形成与变化等基本规律和状况,还是讲述天气系统、气候资源、气象灾害,以及大气环境问题和大气环境保护等实际问题,都与人类的生存发展联系起来。既阐明了大气环境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又指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从而使学生的认识产生一次质的飞跃。然后再引导学生认清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大气环境,使大气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类祖先的足迹》单元是大象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从教学内容的定位来看,它是本学期开展专题研究活动的起始单元;从教学内容的性质来  相似文献   

8.
与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相比较,本单元在新的高中地理教材中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从教材的内容来看,包括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等方面,有较强的综合性;二是从教学内容的组织线索来看,“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是一个新的提法,它把以前放在部门经济地理中的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等,作为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来理解,从而打破了学科体系,突出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根据对这一单元的上述总体把握,在编写教材时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9.
1.教材编者把本单元课文的内容定位在“文化生活”上,这是新教材的一个进步。文化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高级形式。语文除了是交际和学习的最重要的工具之外,还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学除了教会学生使用语文工具,还有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人类文化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单元导学课,可根据现有教材中既定的主题单元展开,也可将同册教材中的同一类文体的课文整合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单元。以重组的“写人类”单元为例,在进入正式的单元内容学习之前,“导”潜在积累、“导”单元内容、“导”学科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以促进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方法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1.
新教材第五单元一改老教材孤立的编写框架,将人类的两大生产活动即工业生产活动和农业生产活动编为一单元,课文从工农业生产活动、工农业区位选择、世界农业的主要地域类型和世界工业的区域四个大方面入手,对人类的生产活动进行了分析和讲解,这种编写框架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地、系统地掌握人类的生产活动知识。  相似文献   

12.
高一化学“绪言”是新教材的第一课,我们将其由一课时扩展成主题为“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的研究性学习单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环境开展教学和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单元教学活动时间为两周,其中占用二课时教学时间。单元设计方案简述活动目的围绕“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一主题,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应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和自主研究学习活动。通过课堂教学、网络查找、教材  相似文献   

13.
高中《地理》新教材是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围绕“人类与环境、环境与发展”这一主线展开,第一至第七单元较完整、具体地阐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蕴含的是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本单元则以“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谋求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凸显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及其实践,是对全册教材中有关环境内容的总结,是全册教材思想观点的升华。  相似文献   

14.
教材说明:《保护大自然》是人教版自然教材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环境》的最后一课。本课是这一单元内容的后续和总结。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人的生活离不开大自然;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破坏;大自然被破坏将使人受到惩罚等等,使学生体会到各种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初步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增强自觉保护和美化环保意识,知道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由此向学生进行保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5.
黄江 《江苏教育》2007,(12):52-53
科学教材是以主题设置单元的。所以,实施过程评价时要把单元作为整体进行考虑,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单元的具体内容对单元中的活动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大气环境》是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第二单元,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笔者对这一单元教材的粗浅分析。一、本单元在全书中的地位1.从地理学科的知识体系来看 本单元是继宇宙环境之后,讲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三环境。因此,与宇宙环境相比,它揭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密切,阐明为人类提供的生存空间条件更为广阔,同时也说明了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或浪费破坏更为多样化。所以,本单元更强调了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这有利于学生从人类自身的角度有序而清晰地体察大气环境的特点以及发展规律,了解…  相似文献   

17.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是初中化学新课程新增内容,人教版课标初中化学教材将此内容安排在9年级第十三单元(即初中化学最后的一个单元)。  相似文献   

18.
程志军 《新高考》2006,(11):46-49
一、重点知识拓展本单元的重点问题是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工业区位的影响,核心问题是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而不在生产活动本身。教材是本着具体分析两者的相互关系而逐渐展开的。值得注意的是:在人类社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人类生产活动同样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即人们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特点以及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地位教材在最后安排这样一个单元,目的是在前述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等四大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基础上,对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作一个总结。本书以地球的宇宙环境为开端,各单元均突出了人地关系,最后又归结到如何协调人地关系上,可以看出大纲对环境教育要求和可持续发展观点贯穿教材始终。  相似文献   

20.
一、对几个问题的认识及教材编写意图 新编高中地理教材的自然环境部分,以四大环境知识体系替代了地理学原有的圈层知识结构。教材从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分别介绍了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由远及近阐明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陆地环境被安排在四大环境的最后讲述,作为教材环境篇的最后一个单元,它在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