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沫若与田汉是20世纪中国剧坛浪漫抒情剧的双子星座。他们的剧作在表现女性抗争,谱写文化名人赞歌,塑造宫庭女性形象方面存在着可比性。  相似文献   

2.
张清水是20世纪30、40年代活跃在中国文坛上的民间文学家,与同时期的中国文化名人交往频繁。他与江绍原的有关来往信笺,反映了他们之间纯真的学术情谊.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国文化名人纪念与回忆散文创作,是20世纪中国散文创作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较多地继承了中国古代散文写人记事的优良传统,也有效地吸收了外国散文注重自我个性充分表现的优点,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突破了某些散文创作中长期存在的框子和格套。它不仅表现出被纪念与回忆者的高尚与伟大,也反映出作者的不凡。总体来看,它具备四个特点:充满真情实感;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感与意识形态色;具有丰富复杂的思考内涵;语言具有散文美。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国文化名人纪念与回忆散文创作,是20世纪中国散文创作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较多地继承了中国古代散文写人记事的优良传统,也有效地吸收了外国散文注重自我个性充分表现的优点,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突破了某些散文创作中长期存在的框子和格套。它不仅表现出被纪念与回忆者的高尚与伟大,也反映出作者的不凡。总体来看,它具备四个特点:充满真情实感;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感与意识形态色;具有丰富复杂的思考内涵;语言具有散文美。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的戏曲史研究者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古代戏曲史和戏曲理论史,而他们的视点则立足于他们各自的时代。他们用以批评的武器是由20世纪的批评界所提供的,对于他们的背景问题、思维模式、研究的角度、评价的标准、解决问题的范式等,都应该从20世纪的文化整体背景上进行解释。20世纪的戏曲研究者不仅仅把其研究当成时代语境的注脚。对戏曲创作、表演和理论发展的历史描述甚为广泛,每一种戏曲史专著在进行历史描述时都应用着特定的史述模式,这些史述模式与研究者所处时代的学术范式密切相关。同时将20世纪的戏曲文本批评视为20世纪戏曲研究者与中国古代戏曲文本在价值思考上的视界融合,是中国古代戏曲家与20世纪戏曲研究者在价值思考上的交汇。 20世纪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研究是与20世纪的文学理论建构同脉搏的,“戏曲学”建构的努力几乎贯穿20世纪。同时,20世纪的戏曲理论研究又有自己的特点,由于对“戏曲”概念的不同理解,20世纪各个历史阶段对于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研究都有各自的侧重点。同时关注到戏曲文物文献研究方面,认为几乎每一次的戏曲文物文献的新发现,都大力地推动了对戏曲史的研究。论文试图描述20世纪戏曲思潮与20世纪文化思潮的内在联系,指出20世纪的戏曲改良运动是20世纪文化改良(或文化革命)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时代思潮对于20世纪的中国古代戏曲研究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提到西班牙历史上的文化名人,我们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塞万提斯了。他是经典之作《堂吉诃德》的作者,是西班牙文学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而当我们提起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孔夫子自然就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选。孔子生于春秋时代,是东方儒家思想的代表。塞万提斯生于16世纪,是西方冒险主义精神的表率。一东一西,相隔千年,在历史上,两种文化、两种语言毫无交流的可能。而如今,塞万提斯的语言正在孔子生活的大地上成长,斗牛士与弗拉门戈的文化正在东方的舞台上熠熠生辉,西班牙语在中国已经越来越流行。  相似文献   

7.
文化名人与文化发展有多种联系,文化名人能够影响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国明清以来,有一批文化名人曾和澳门发生联系。澳门居民华洋并处、文化中西兼容的状态,为文化名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文化名人在澳门的活动,对澳门的发展和中国文化的发展,也有着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以来美国华裔妇女对中国的影响与中关关系和两国国情密切相关,尤其是在20世纪前期,美国华裔妇女包括长期留美的女学生在内,支持了中国革命,为中国社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从史学史的角度,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书写应该秉持历史叙述所必须的史笔精神,同时,作者应具非凡的洞察力和鉴别力。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分期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呼吁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撰写要力求找出新文学发展中的具有民族品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中国的期货市场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的,而且一发展就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气势。到目前为止,经各部门和各级地方政  相似文献   

11.
杨曦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3):98-102
纵观整个20世纪的中国文学,自鲁迅以来,一直到世纪末的新写实主义作家,在其浩浩荡荡的作家队伍中,有相当多的作家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描写农村生活,反映农民的生活,他们的创作活动大多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中国文坛半数以上的作家都可以归入“乡土文学”作家的行列,而他们的作品又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流,因此“乡土文学”可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条主干。从“五.四”时期的为人生和反帝反封建到八、九十年代的回到生存本身,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主题发生了多重变迁,对整个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的主题变迁作了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在20世纪初步建立了现代文学理论新传统:西方文论结合了中国的实际,获得了中国视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获得了现代意义;20世纪中国作家和学人提出了新的观念,属于中国自己的创造;中国现代文论摆脱了封建主义的古典意识,获得了"新质",实现了古今中外的溶汇和综合。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的中国,探索现代化建设模式经历了几次思路的转换。几次思路的形成和转换,都渗透着国际国内的经验,凝结着几代人的心血。从孙中山到毛泽东,再到邓小平,20世纪前期、中期、后期的中国现代化建设模式的思考,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的创造和发展。纵观20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模式的思路演变,贯穿着寻找适合自己发展道路的探索精神。20世纪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形成,是整整一个世纪艰难探索的伟大成就,标志着中国现代化建设模式的确定。它将伴随中国走向21世纪的繁荣和富强。  相似文献   

14.
诺贝尔文学奖在整个20世纪为世界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就是这样一个举世瞩目的文学大奖,一直没有中国作家的参与,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作家的遗憾。新世纪新开始,中国作家应该去反思自己,用自己的实力去证明自己,我们期待诺贝尔文学奖在新的世纪里,不再离我们那么遥远。  相似文献   

15.
蔡元培与20世纪中国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哲学家。他比较早地接触与研究现代西方哲学,并注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国内进行介绍,同时,运用西方哲学方法,从事中国传统哲学研究,在论理学、美学、伦理学各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对20世纪中国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鲁迅先生大声疾呼“:救救孩子!”其声振聋发聩,一个世纪过去了,依稀在耳畔回荡。本以为这声音只是作为一种历史的记忆深藏心底,没想到,当我做了10多年的父亲之后,当我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了许多事之后,也想说“:救救孩子!”与鲁迅先生不同的是,我发出的不是一种疾呼的“大声”,而是一种无奈的“弱音”。细思量,构思这篇文章,大概有近10年的时间。当我动笔写作此文时,心中有一种惴惴不安的感觉。作为一个中国父亲,我始终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小题大做?作为一个教育类期刊的编辑,我始终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是20世纪中国的大思想家。他通过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辩证思维方法的继承、吸取和改铸,形成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并以此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与历史创造。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走向21世纪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世纪之交的中国传记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艺术格局,以下六大热点值得关注:1)政坛风云人物传;2)文化名人传;3)企业家传;4)科学家传;5)明星自传;6)平民传记。这预示着21世纪的传记文学将有一个新的进展和突破。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是在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和中外文学的碰撞、交汇的背景下建构的,它的逻辑基点也直接受到了其背景的影响。总的看来,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建构的逻辑基点就是“文学是人学”的文学观念,而这一观念又是与关于人的知识分不开的。正是在这一逻辑基点上,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形成了自己家族叙事及关于家族话语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封建专制时代,真正的文化名人大多都被视为令人惊异的奇怪人物。而难以逃脱其悲剧性的命运。本该独立而健全的人格,越来越趋向于群体性的互渗和耗散。互渗于空间便成为一种社会性的认同。互渗于时间则成为一种传统的定势。个体人格在这两种力量的拉扯中履步艰难。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虽然真正的文化名人数不胜数,但最令人割舍不下的就要数阮籍、嵇康、白居易、徐渭和朱耷、原济这些人了。他们的人生虽然极为惨苦,但是,他们却能在精神酷刑的炼狱中建构起自己独立强悍的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