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莫言的写作不断在探索和实践,也不断在颠覆和消解。人的“异化”、丑陋和恐怖是他的小说创作的突出特点。从“乡土化”到对丑陋和恐怖的展览标志着莫言小说创作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
当代现实魔幻主义代表作家莫言的语言“江河横溢”“泥沙俱下”在他的小说中的整散句中有所体现。整句和散句的修辞效果来自美学的统一与变化原理。莫言将整散句与演讲艺术、诗歌艺术、戏曲艺术、电影艺术相结合,使小说充满了音乐感和画面感,展现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莫言以其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独特的艺术感觉在中国当代文学谱系中表现出独异的特质。在强烈的生命意识牵引下,莫言的小说呈现出无限的道德责任下的"罪与文学"母题,并在独特的艺术感觉下,呈现出"罪与文学"下叙事修辞和功利超越。这不仅使莫言积极吸取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资源的结果,更是他作为一名杰出作家勇于自省、承担形而上责任的体现。莫言小说中的原罪与忏悔意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思想与艺术的突破意义。  相似文献   

4.
多产作家莫言著有十一部长篇小说和近百篇中短篇小说。近年来就其长篇小说展开的研究层出不穷。与长篇小说相比,他的中短篇小说同样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研究价值。本文对莫言的中短篇小说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当代文坛的重量级作家,莫言的文学原创力得到举世公认。莫言充分运用了他的生命天赋、故乡文化、时代资源以及阅读体验,在创作中发挥其艺术想象力、语言表达力、多时空叙事力,在典型人物创作、开辟高密东北乡文学王国、新历史主义书写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原创性特征,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以及思想解放价值。莫言文学在体现作家自身原创力的同时,亦展现出本土性与世界性交融的特征,形成其独特的原创性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小说写我"的叙事狂欢、长篇小说思想上的"众声喧哗"与"模糊地带"的存在、"诉说就是一切"的创作定位,这些独特的"言说策略"呈现出了莫言小说创作的个性。它们的存在,既体现了莫言对既定成规的反叛、对创作自由和小说文本价值多元化的追求,又显示出他在创作思想上的矛盾与冲突。莫言在政治、民众、自我与艺术之间的取舍与平衡,既让其作品充满了艺术张力,又给其小说写作带来了种种难以弥合的裂缝。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作家中,莫言以语言风格独特和创作理念个性化而著称。他的语言狂乱驳杂又大气磅礴,婉约清丽又深情款款,既保留了民间话语粗野淳朴的原始风貌,又满足了艺术语言的审美需求。莫言小说中的语言不但是了解莫言文学历程的可靠凭证,也是接近莫言内心世界,把握莫言创作心理转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学术界好些人都认为毛泽东偏爱浪漫主义,轻视高雅艺术.其实这些都是对毛泽东艺术观的误解.毛泽东对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同样都是喜爱的.他偏爱的是含蓄蕴藉.他不但不轻视高雅艺术,而且十分喜爱,并把它作为一种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9.
温伟 《现代语文》2007,(1):92-93
莫言与福克纳叩问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对立与隔膜,审视兄弟姐妹之间的寡情和薄义,大胆撕去了蒙在家庭关系之上温情脉脉的面纱,暴露出它丑陋、残酷的一面,进而探究造成这一现状的实质,并对爱敬和睦的家庭伦理关系发出深沉的呼唤。  相似文献   

10.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先锋文学作家开始不约而同地将父子关系叙述得紧张而对立,作家往往站在子辈的立场上观照文本故事,父辈的形象却显得丑陋、无能、甚至是卑鄙、龌龊.然而莫言却是个例外,从他著名的<红高梁家族>开始,莫言就努力在他的文本世界中重新建构起高大正面的父辈形象,到了新作<生死疲劳>中,作家有了更加深层次的思考,用深刻的笔力,从日常生活角度伸入,对处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中,阶级伦理一度压倒血缘伦理在民间的统治地位的现象,进行了人文高度的深层探讨.  相似文献   

11.
作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王尔德信奉“艺术至上”的纯艺术理论,主张艺术高于自然与生活,是非功利、超道德且纯“形式”的。现实生活在他看来是虚伪丑陋、平淡乏味的。因而,他提倡生活艺术化,致力于在现实生活之外创造一个独立纯美的艺术世界,同时与当时盛行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相对立,希望用心中富于个性与爱的艺术之美来同现实的丑恶相抗衡。  相似文献   

12.
分析莫言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长篇、短篇小说,从叙事视角、历史情怀和个体生命三个层面可以发现其小说的独特魅力。评论界给了莫言很多称谓,但莫言本人始终坚持着自我创作,通过他的小说,可以看到一个作家正在努力地实践着自我的艺术追求、努力地去探寻生命价值和意义,以实现自我的超越,这是莫言小说的内在生命,也是作家自我精神不断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是对他叙事艺术的全面总结。在该小说中,叙事视角的自由转换、元小说叙事等多种典型特点都有所彰显。文章以《生死疲劳》为线索,主要分析莫言小说中的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并探究各个手法在莫言的"文学王国"中的初显、成熟运用和不同文本中所展现的具体变化。  相似文献   

14.
论福克纳与马尔克斯对莫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克纳与马尔克斯对莫言的艺术蜕变曾有多要影响。一是在艺术观念方面的启迪,使莫言确立了独特的悲剧意识,张扬了主观表现意识,形成了强烈的乡土意识;二是这两位作家在艺术上鲜明的反传统特点作为一种范例,为莫言大胆的艺术探求提供了一种心理依托。  相似文献   

15.
莫言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一直积极借鉴日本文学作品,因此在其文学作品中表现出丰富的日本元素。从莫言文学作品中的日本表现出发,从题材内容与艺术手法两个方面概括揭示莫言文学创作对日本的表现与借鉴,进一步发现莫言作品与日本文化、日本文学之间的联系,为中日比较文学研究提供些许新视点。  相似文献   

16.
莫言是当代中国最著名的的作家,他深受南美魔幻小说影响。在他的作品中,经常以中国传统魔幻因素与现实生活内容相结合,这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神秘、诡异、空灵特性。《生死疲劳》是莫言魔幻现实小说中的代表作,以生死轮回展示不同人与动物的视角体会。从莫言小说的魔幻元素形成,独特的语言叙述,魔幻色彩与现实生活三方面解析,有益于理解魔幻现实主义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莫言是一个具有自觉空间意识的作家,他构建的以"高密东北乡"为原型的艺术王国成为中国现代乡土文学中的"故乡神话",在营造这个审美的艺术空间时,历史化与色彩的独特运用是其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斯威夫特的诗歌一反传统诗歌的创作特点,将真实生活中的丑陋作为创作对象,并通过对丑的真实再现,抓取真实生活中的片段,揭露人物所处环境的丑陋,体现了他的人文主义关怀.其诗歌中的审丑艺术,促进了社会的改良、人性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在乡土中国文学叙事的长河之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始终都是一个举足轻重而又特立独行的存在。在小说《生死疲劳》中,他以地主西门闹的六世轮回为线索、用动物化的视角戏谑地展现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乡土中国史,为我们呈现出他笔下大环境之下真实的人性与历史的本相——荒诞与残酷。本文主要从小说关照生命的悲悯主题和人性书写的叙事艺术,以及在审美视角下人性的流变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探寻莫言对人性展现的真实目的与野心。  相似文献   

20.
刘月霞 《文教资料》2009,(32):11-13
在《红高粱家族》中,作家莫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矛盾与对立的艺术世界.体现出二元对立的价值取向,而其背后的生命力的张扬、肯定生命的原则正是他创作的最终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