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阅读是理解文本的前提,也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很多教师都很注重阅读教学,但却鲜有教师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在兼顾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要摒弃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领悟文本的真谛,感受文本的内在情感。一、通过个性品读,理解文本语言当前,教材所选取的课文都是一些优美的文章。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文本的优质资源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文本是教学的根基,也是阅读的载体。教师所面对的是一群思想活跃、个性鲜明的学生。在阅读理解中,教师该如何兼顾学生的特点与阅读教学的目标呢?笔者认为,个性化品读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文本语言的内在意蕴,而且能  相似文献   

2.
周宏花 《教书育人》2011,(35):62-63
语感的培养是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这也是语文教师必须追求的教学目标。所谓语感,应该说在感知描述性的语言文字时,能准确而迅速地在大脑里呈现有关的表象,并能自然地产生联想、想象活动;在阅读具有感情色  相似文献   

3.
语文新课标在总目标上指出,要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阅读教学也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多向交流的活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以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代替学生的活动,制约学生的思维.教师应是学生阅读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推动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提高,打造高效的阅读课堂呢?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在个性化阅读中增强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而品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个性化阅读与品读的有效结合就是个性品读,通过个性品读,可以使学生有效品味文本语言、触摸文本意境、体验文本情感,从而让阅读课堂更高效。一、在个性品读中品味文本语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很多课文都是一些文字优美的名家名篇,这些课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5.
个性化阅读不仅是践行课标理念的需要,更是学生生命发展的呼唤。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多元化、个性化阅读搭建平台。在具体的教学中,要紧扣关键词句,依托核心语段,开掘文本意境,让学生展开个性化阅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6.
要领会这篇文章的妙处,你得细细地读。不能像读小说那样,一目十行,看情节,看故事;也不能像读报纸那样,一扫一片,看标题,找新闻。你得耐下性子来,一字一字,一句一句,读语言,品韵味。所有的字,你可能都认识。但是,它们为什么放在这里,而不放在那里;为什么这样组合,而不那样组合,里面确实奥妙无穷。  相似文献   

7.
外国文学经典因社会形势影响和自身的深奥,学生品读热情和能力受到极大挑战.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特殊性,重视个性化品读,深入挖掘作品的人文性,在人文精神的感召下深刻理解作品丰富的内涵,以提高学生品读外国文学经典的情趣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品读     
<正>若思通楷则,少不如老;学成规矩,老不如少。思则老而愈妙,学乃少而可勉。勉之不已,抑有三时;时然一变,极其分矣。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唐·孙过庭书法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从粗知规矩,到高深的艺术境界,中间有无数的阶梯。唐代孙过庭发现了这一现象,并做了绝妙的理论阐释。从学习进程来说,刚开始学书法应当学得“平正”之法,这个过程就是学规矩、明楷范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品读     
<正>就学科本身的特征而言,体育、音乐、美术是不能够按照其他学科的考试和测量的方式进行评价的,它应该进入到适合其学科特质的评价体系中。——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与广东省时代公益基金会共同组织的美育体育评价改革的方向与挑战研讨会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对于体育和美育的重视程度不足,是因为我们现在依然还在用“考试”来“评价”我们的教育。如果仅仅将艺术和体育加入原本的考试结构,  相似文献   

10.
品读     
<正>对于校长、老师而言,具备大视野、大格局非常重要。而把握趋势,了解前沿,就是让每个人都变得有视野,有大格局。——在福建省社科界2021年学术年会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超越论坛暨福建省第九届中小学教师论坛上,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指出:很多中小学校长、老师不缺报告,不缺培训,不缺讲座,不缺看学校的机会,但缺少对前沿的把握。有效把握教育前沿,可抓重大会议,抓政策文件,抓顶尖期刊,抓代表人物,抓年会论坛,抓课题。  相似文献   

11.
品读     
<正>在真正的教育中,知识一定要是生动的、是有人性的、是震撼人心的、是让人记忆深刻的。伟大的知识永远是和身心体验联系在一起的。——多年来,我们把教科书当作知识,把求知的过程简化为阅读和记忆。然而,清华大学心理系教授彭凯平在清华大学社科学院2013年的迎新大会上说:真正的求知需要心理参与:思考、想象、描述、沟通、交  相似文献   

12.
品读     
<正>好的学习不是来自教师找到了一种好的教学方法,而是来自给学习者更好的机会去建构。——约翰·D·布兰思福特、安·L·布朗等16位国际著名的学习研究专家从多个角度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历时两年的研究,论著合集为《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书中指出当学习者意识到他们自己是学习者和思考者时他们的学习最成功。如果一个  相似文献   

13.
品读     
<正>高考改革的核心恐怕不仅是分类,而是给学生有多次机会选择、公平竞争,学校拥有自主权,建立依法招生的机制。同样,把打通职教断头路作为转型目标也是不合适的。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郑卫东对当前热议的本科转向话题提出异  相似文献   

14.
品读     
<正>教育投入是年轻父母生二胎的最大顾虑。二胎政策放宽,不少家庭在面对是否生二胎的选择时顾虑重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教授郑新蓉分析,教育的投入是年轻父母生二胎最大的顾虑。她认为现在社会上虽然涌现了大批启智性幼儿教育机构,但这种繁荣非但没有解放年轻父母,反而裹挟了父母们有限的财富和精力,给他们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5.
品读     
<正>想象和实践各种培育想象力的教育,不仅与心灵的健全发展或灵魂的提升不矛盾,而且是培养人的健全人格的必要方式。——我们都知道想象力之于人和人类世界的意义和价值,我们也知道儿童天生地带有自然而然的想象力,然而我们也隐隐地意识到教育对  相似文献   

16.
品读     
<正>人文就是让你知道生活里要有趣味。——人文方面的教育为什么重要?台湾大学哲学系傅佩荣教授在《用智慧重建心灵》一书中说,人文教育的目标在于让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得其乐。人文教育绵延贯穿整个一生,并且重视个体的差异,它同人格教育可以互补,人格与人文配合  相似文献   

17.
品读     
《江苏教育》2017,(10):2
<正>要把考试从指挥棒变为服务器。——考试不仅仅是一种择优手段,更应当是一种服务。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认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就要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局面。诚然,考试是一种筛选手段,但是完全依赖考试也是不应该的。如何把考试从指挥棒变为服务器,从而为学生的成长助力,可能是每一个教育研究者需要不断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品读     
职教立交桥的最后一公里。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上中职中专的孩子今后有望继续学到本科甚至专业硕士,我们正  相似文献   

19.
品读     
《江苏教育》2014,(8):2
<正>广义的"现代职业教育"就是"面向职场的专业教育",它必须满足关键利益相关者在职场的需求。而传统的职业教育目标只是培养中下层技能型专业人才,只能称为"狭义的职业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查建中语。"关键利益相关者"指学生、产业和国家,面向职场专业教育的共性为:一、面向职场需求;二、前瞻性;三、职业性和专业性的统一;四、素质和专业  相似文献   

20.
品读     
《江苏教育》2014,(15):2
<正>当我们走过一片森林,只会感叹森林的壮观,却对每棵树的情况语焉不详。就如同我们过去只关注学校办得好,但对每名学生发展得好不好缺乏关注。但是,校园不比森林,我们没有权力通过竞争去实现优胜劣汰,而是要发现每棵树独特的生存需求和生存价值。不久前,李希贵校长在北京十一学校实施5年的"创新育人模式改革"首次公之于众,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发现森林中每棵不一样的树,正是李希贵改革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