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的一位政治课老师在给学生作报告时,问学生为什么而读书。学生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回答,但这位老师对学生的回答都不满意,最后他提出,学生读书的目的并不复杂,大家之所以认为不好回答,是因为学生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把问题想得太复杂了。他说,读书什么也不为,就为自己将来能挣大钱,娶美女。这个回答令在场的学生十分不解,被媒体报道出来以后,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这样一个话题,我们似乎很难回答。我们都在努力地读书,可是我们真有些不知为什么读书?真的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记得刚读小学一年级的第二天,我就打算不再去上…  相似文献   

2.
若不为眼睛着想,读书的场所与读书的姿势可以丰富而多样。躺在床上,坐在车里,走在路上……在我想来,读书方式可以这样随性而自由就好了。做学生时,老能听到妈妈在一旁唠叨:"又躺在床上看  相似文献   

3.
读书,看似一件简单的事,但在我们身边会读书的人并不多,而且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他们似乎并不能从书中获取快乐,究其原因,我觉得关键在于读书不得法,没有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以致于对读书失去了兴趣,从而远离文本。  相似文献   

4.
在曾国藩的家书中,无论是在教子、持家、治军还是治学中,都体现了他的读书学习法。首先指明读书学习的目的是不为官而为贤要陶冶情操变换气质;其次,要求读书学习必须低调简朴,做到有志、有识、有恒、博学专精、格物诚意、求之甚解、良师益友、勤思善问,要看、读、写、作统一。这些关于读书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对当代读书人仍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5.
谈到读书,贾平凹总是津津乐道。读书的滋味甜酸苦辣涌注心头,贾平凹也时常流泄于笔端。说的最多的,却是一句话:“读书有福”。读书有福?福从何来?读书有福,福从收获中来。贾平凹曾经用调侃的方式历数过爱好读书的种种不是,但是,好读书的各界书虫,从贩夫走卒到学者贤哲,古今大有人在,为什么?贾平凹说,当然是“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读书能“识天地之大,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如此知识广博,洞晓人生,既自知又知人,当然会让你在面对绞尽脑汁都很难理清头绪的纷繁世事的时候游刃有余,举重若轻;读书能“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  相似文献   

6.
到一个单位蹲点,有位“老基层”一番话对我很有启示。他说,人生这辈子无非一要学习他人,诸如读书求知、拜师练艺;二要管住自己,不为钱物所动,不为权色所诱,守住灵魂慎始终。  相似文献   

7.
清人张潮有一番谈读书的高论。他以观赏月亮为喻,道出了读书的三种境界。原话是这样的:“少年读书,如隙中望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望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把读书和望月扯在一起,其中道理粗看似乎难于明白。但细想一下他所说的三种境  相似文献   

8.
幸福在哪里     
幸福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它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幸福需要去品味,去感受。在你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只有去感受幸福,才能得到无限乐趣。当你听到奥斯特洛夫斯基呼喊生命之火万岁时,难道你不为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驱而感到幸福吗?当你看到失学儿童渴望读书的眼神,难道你不为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感到幸福吗?当你在曲折的人生道路上前行时,难道你不为有许多人的帮助而感到幸福吗?  相似文献   

9.
今天,教师们越来越达成了一种共识:一定要多读书。但杂七杂八的读书,除了使我们陷于忙碌与困惑外,似乎并没有带来意想中那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又有人以为学习语文课之目的惟在作文,读书盖为作文之预备,故讲读之际,喋喋言作法,言技巧。我则语之以读书亦为目的。老师能引导学生裨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果能不为死讲乱  相似文献   

11.
把书读活     
少年朋友,你们知道吗?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能把活书读死。把死书读活,就能把书为我所用;把活书读死,就是把我为书所用,这个人顶多也就是个长着两只脚的书橱。应当说,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这样,读书才算读到家了。  相似文献   

12.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千百年来,读书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都拥有着不容忽视的崇高地位。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似乎读书慢慢地丧失了独有的神圣光环,“读书无用论”思潮也再次泛起。读书真的“无用”吗?任何事情都需要辨证地来看待。  相似文献   

13.
读书伴我行     
从记事起,读书在我的记忆里,似乎是我生活的重要部分,从小学读到初中,从初中读到高中,从高中读到大学。但真正让我能自由读书,真切感受到读书乐趣的,是参加工作以后的读书。  相似文献   

14.
人们似乎早已忽略,在这些美国大兵中,也有对未来满怀憧憬、会在深夜挑灯读书的有志青年。  相似文献   

15.
我爱书,尤其爱文学名著名篇。说起来,我真有自己独享的读书方式,在那种特定的环境和背景里读书,我常常会产生某些似真似幻的感觉,它似乎笼罩在诗词歌赋的意境中,又好像弥  相似文献   

16.
在课外阅读中,有的老师要求学生边读边记以下内容:书名、作、出版社、出版日期、写作背景、中大意、优美词句、仿写、读书随想,等等,并要求学生在篇数与字数上达到一定要求。如此繁琐,这哪里是在做读书笔记,分明是在搞填空练习!把学生读没读书与写没写笔记画上等号,这似乎有了“抓手”,似乎有了“计量单位”,岂不知这其实是对学生读书热情的挫伤,对学生读书志趣与习惯的戕害!学生搞定这些“豪华版”的读书笔记用去的时间,恰恰是读书要用到的最宝贵的时间,因此我并不支持学生在读书时边读边记。  相似文献   

17.
关于读书.似乎没有什么可谈的.一是前人谈得很多;二是几乎没有人不主张读书的。但是,处于信息时代.站在一个教育者的立场.笔者认为很有必要淡一谈读书,特别是如何教学生读书。  相似文献   

18.
提起加、减、乘、除,大家都很熟悉。但绘画中的加减乘除还不为人们所了解,听起来似乎有些谎谬。其实不然,绘画中确实存在着加减乘除。现就此问题谈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围绕外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心主题,阐述与之相关的实际操作环节,面对日益变化的社会环境,面对新时期成长的下一代,教师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广博的人文地理知识,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有趣味的环境中获得文化科学知识,不为读书而读书,具有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学生应该读书,但应该怎样读书呢?从前诸葛亮读书有个特点,叫做"略观大意"。陶渊明读书有个特点,叫做"不求甚解"。倘从字面上看,似乎主张读书不必深入细致,更不必刻苦钻研。这种说法不是误人子弟吗?清朝人阮葵生对这两句话有过解释,他说"略观大意"的意思是"即孟子言,尽信书不如无书之义";"不求甚解"的意思是"盖不敢穿凿附会"。这个解释很有道理,似乎也不尽然,从这两句话里我们还可以有些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