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唐代,佛与道的发展对文学的影响更为直接,文学对佛教的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佛经故事的说唱(变文)就是明证。唐代达到了诗与宗教的对立统一,宗教意识与审美意识也达到了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2.
鲁迅对盛唐气象非常神往,曾打算取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来进行创作。他对唐代文学的各方面均有深入研究,包括诗歌、散文、小说以及佛经翻译等。鲁迅关于唐代文学的研究和评论,值得再三领会,并作出必要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中日两国的交流有悠久的历史。7—8世纪,经过遣隋使、遣唐使和归化人,我国学习隋唐化,建立了统一的国家。9世纪以后,进入形成日本独特化的阶段,但平安贵族继续爱读中国学并自己创作汉诗。由于两国关系密切,并且我国对中国化十分尊重,我国保留中土久佚、甚至不见于记载的古献。  相似文献   

4.
一、时期区分 唐代文学通常被分为四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中国文学的历史,大致是根据王朝的划分来把握的,但一个王朝再分几个时期,在唐代以外不太实行.仅这一点也表明这个时代文学的丰富、多样,只用"唐代文学"难以容纳.  相似文献   

5.
从文学活动四要素(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的角度来重新探讨文学形象的特性.文学形象的特性,应包括文学形象的客观真实性;文学形象的主观情思性,真诚性和进步性;文学形象的具体主动性,意向共鸣性;文学形象的间接性,有机整体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唐代以科举取士,或云此举打击了豪门士族,致使唐代士族衰微。本文以为士族大家作为一种社会存在仍影响着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科举制度提供了“政治士族”与“文学士族”结合的条件,提供了传统士人由“政士”到“文士”角色的转换。文学也成为唐代士族凸显家族荣誉、社会地位和身份优越的主要标识。繁荣的唐代士族文学是繁荣的唐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从科举文学的角度,探讨从科举文学的角度研究的可行性以及科举文学的内容、演变等情况。  相似文献   

8.
唐诗中的胡人形象-兼谈中国文学中的胡人描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形象学理论视角看,唐诗中胡人形象往往沿两条路径塑造,一是尽可能地被描绘得具有华夏中土人的情感指向和日常习见习感的伦理关怀;二是极力地强调胡人与中原人的不同之点,并不以这些不同存在的就产生歧视(个别的除外)心理,往往还是觉得新奇有趣,甚至倾向企慕。这是对华夏固有的“夷夏之辨”的一种挑战,表明了中国文学中对于非汉族的空前宽容,这是一种迹近正常的对外心态,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当代诗人、作家、评论家从唐代文学中汲取创造的灵感的成功范例的描述,揭示了当代文学与古典文学之间的深刻联系。当代作家从唐代诗文中吸取了传统精神的启迪,当代文学创作融入祖之学传统的可观成就,显示了当代作家的民族文化情怀。  相似文献   

10.
唐代敕书虽然是下行公文,但是很多作品文质相称,带有盛世之风。这些作品在语言技巧的运用及情感的表达上,都具有很强的文学散文特点,在唐代散文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哲学视角的形成经历了理性理想主义、理性现实主义、人本学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四个阶段,最终形成了以实践作为出发点,以理性范围作为其包容范围的实践理性视角。  相似文献   

12.
唐代送别诗的手法是多变的,有用典抒情;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等。在送别时,诗人表达的思想内容也是丰富的,有劝勉安慰;激励鼓舞;揭露批判等。这样蕴藉深厚的送别诗,颇能触及人的心灵,极耐品味。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哲学与以往哲学的种种区别,从根本上说,源于他的独特的实践理性视角。人类在改造对象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身,改造着对对象世界和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实践使人类和人类的对象世界作为总体而存在。对于总体的把握只有通过为实践所规定的理性视角,通过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4.
唐代的文人士子们在其小说创造中塑造了丰富的浪子形象,这些浪子形象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狎妓的浪子,另一类就是游手好闲的浪子。笔者在这里探讨了形成浪子形象的几个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妓女制度的存在、游乐玩耍之风、门第等级观念、人的欲望的需要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等,并关注了“浪子”这一形象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5.
从文艺接受角度论中介论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介概念和中介思维在文艺学中的广泛运用,展示“中介论”方法的可行性。从文艺接受的角度入手,以“期待视野”为中介,分析文艺接受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以期由点到面阐释中介论方法的革新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建立在探索基础上的中小学数学教育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几十年中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的主要进展表现在:数学教育改革,社会交流研究,课程发展研究等方面,数学教育研究应该将教育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数学学科教育理论研究3者结合起来,当前,中小学数学课堂改革主要是:接受学生是在和思维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构数学知识的观念,以及课程改革、技术改革和数学语言改革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关于丑、奇的描写,不管是描写丑的物品或是运用奇怪的意象、生僻的语言都能找出很多的例子.但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和背后的原因又各不相同.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类分析,能找出它们各自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文学作品教材分析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必经之路。针对语文教学实践中文学作品教材分析的薄弱环节,该文提出综合解释学、接受美学、新批评的文本细读、名家和语文教育工作者对教材分析的大量实践,建立有实践意义,操作性强的文本分析、解读的有效模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文艺大系》与《中国新文学大系》在十七年文学的小说篇目编选上,表现了编选者不同的精神背景对同一段文学的不同讲述,以及编选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的规训,在谁的十七年文学这一问题上存在着归属的差异与分歧。我们应该以客观的目光去正视这段历史,靠近这段真实存在过的文学,最真实地还原这段文学的历史,从而给予十七年文学以更准确、更真实的文学史定位。  相似文献   

20.
模糊方法起源于数学,但是对于不确定性更强的文学是更有效的认识工具。大文学是个“正则模糊概念”,其核心部分是纯文学,其边缘部分是亚文学。如果动态地看问题,从文学向非文学领域伸展是“泛文学”,反向的是“潜文学”。“大文学理论”表现为对文学与对理论的双重超越。“前文学”时期的大文学是自在的综合智慧,实际上是大文化,“后文学”时期的大文学需要自觉的积极开发,向影视与网络、向市场经济的推进使文学边缘化了,但是使文学性中心化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