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汉语"教"字被动句一直以来备受学者关注,尤其在其使役句向被动句的演变机制上,多有学者讨论。文章在前辈学者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近代汉语"教"字被动句的产生、发展以及地域分布进行了考察,认为"教"字被动句于唐代萌芽,元明时期发展,且多见于北方方言基础的文献,清以后有衰败的趋势,这可能与"叫"字被动句的兴起有关。  相似文献   

2.
"陆续"是个客观描写或刻画动作行为发生的情态的副词,表义重点是指不同的动作行为主体有序地逐次地进行同一行为动作或同一主体以同样的动作跟不同的对象有序地逐次地发生关系。其语义一般是多指向的,可以指向主语、宾语和谓词,但着眼点在谓词上。其语义特征可概括为[+有序][+逐次]。"陆续"句的谓语中心多为VP,也存在表动态的性质AP。"陆续"所在的句子的主宾语中必须至少要有一个在所指方面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否则不成句。  相似文献   

3.
"之所以"起句是十分常见的句子形式。"之所以"不等于"的所以",因为"之"不同于"的"。"之"、"的"作为结构助词用在偏正短语中,其语法功能、语义功能、念读形式、省略形式都存在明显的差别。正是这种差别,使"之"具有不同于"的"的语法特点;正是这种特点,使"之所以"起句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4.
"被""把"同现句是汉语中值得关注的一种句式,这一句式在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中大量存在。从句法结构层次、语义以及语用功能这三个方面入手,可对文本中的这一重要句法现象进行详尽的考察。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寂寞句"句式产生和发展的具体过程,认为"寂寞句"句式在新闻标题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语用效果主要体现在:句式简短精炼,符合新闻标题的要求;在对比中表现语义重点,能突出新闻的价值;其交互性倾向,能够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6.
"即使"句的关系词语包括让步标和应接标,让步标的作用是表让步和表虚拟,应接标的作用是表示异中有同;"即使"句的句法关系包括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A、B间的并列性逆转关系,一种是A、B间的因果性逆转关系,两种句法关系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7.
张力 《考试周刊》2011,(13):39-40
同声传译是一种高程度的认知加工过程。英汉同声传译瞬间性的特点决定了英汉同声传译要使用"顺句驱动"原则,本文将着重从"顺句驱动"原则和口译实践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扩句和缩句时,很多老师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教,学生也花了大量时间去练习,可是学生总是不容易掌握。不管你怎样去教,怎样去练,总是收不到预想的效果,学生学得一塌糊涂。怎样才可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在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摸索出一点方法,也算是一点小小的经验吧,供大家参考:那就是在扩句和缩句教学中采用“人性化”手段,可使学生学的轻松自如,掌握的更加牢固,使教学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副词"在"和助词"着"具有不同的话语自足功能:"在"语句一般是自足句;静态"着"语句一般也是自足句,而动态"着"语句则是非自足句。从句子时相结构有"限时代"和"泛时代"的角度,探讨了副词"在"与助词"着"话语自足功能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说文》"句"声字的不同归部,充分体现了许慎对汉字构形规律的把握。重新审视《说文》以"句"为构字部件的字的归属问题会发现:《说文》的例字归部不仅"据形系联",更要结合"以义为主"的原则;亦声字当是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渡性文字。  相似文献   

11.
越南留学生在使用汉语"在"字方所短语时,常常出现句中位置上的偏误。文章采用抽样统计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越南留学生习得"在"字方所短语的句中位置偏误作了统计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两种教学策略:(1)标记理论与"在"字方所短语的偏误教学策略;(2)汉越句法成分对比与"NP+VP+在+方所"结构的偏误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广州话和倒水话的"过"字差比句虽然具有相同的句式,但在数量补语的位置、否定词和否定句式、相关副词的使用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差异。这可以从历史演变、词汇差异、语用等角度对两种方言差比句之间的差异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3.
同学们在做句型转换练习时,常会见到"将单数句变成复数句"这类练习题。不少学生在做这类练习题时总是"顾此失彼"。那么如何正确地将单数句变成复数句呢?请看"单数句变复数句"现在播报。  相似文献   

14.
"无为而治"出自《论语》: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其意是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孔子十分赞赏这种管理方法。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就是"无为而治"的教学思想。我认为班主任工作中"管,也是为了不管"。  相似文献   

15.
连词"不管"的形成是其长期语法化的结果,它先由偏正结构语法化为动词,再进一步语法化为连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不管"的语用特点,并进而指出连词"不管"与"不论"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给同源词"句(勾)、钩、笱、痀、軥、朐、伛"补进了一个成员即"绚"(本文约定,把补进成员后的同源词统称为"句"组同源词)。然后从语音、词义(概念意义、义素分析)、字形、语法四方面对"句"组同源词进行分析,试图探求系统、全面研究同源词的思路、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宗尧 《家教指南》2005,(10):17-17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大人该不该管?应该怎样管?对此,我们的老祖宗留下一句久传不衰的话:树大自然直。或说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无论哪种说法,其实质相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可以不管,应该听其自然.即使孩子小时候不听话,不懂事、甚至成了“问题孩子”,但长大了,懂事了,一切都会变好了。“歪树”自然而然就“直”了。  相似文献   

18.
在语言学史上关于"除非"所表的语法意义有五种观点,实际上从形式角度及事件框架角度分析"除非"只表示两种语法意义:必备条件和排除条件。根据焦点理论"除非"句可分为"唯一条件句"和"非唯一条件句",运用梯级模型理论,并根据焦点域中各成员间能否建立梯级模型,"非唯一条件句"还可分为"平行式"和"递进式"。  相似文献   

19.
刘彤 《文学教育(上)》2010,(16):130-132
邢福义先生的论文《"却"字和"既然"句》,发表于《汉语学习》杂志1996年第6期。全文主要从语表形式、语里意义以及语用价值三个方面解析了"既然"句中"却"字的进入。邢先生肯定了"既然……却……"的标志复现现象,并且揭示了其在结构和语义上的必要条件,即结构上用于诘问的"为什么"之类和语义上的逆接关系。  相似文献   

20.
《醒世恒言》是明末具有代表性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书中的被动句数量众多,表现形式丰富,主要有"被"字式,"吃"字式、"为"字式等六大类型。其中,"被"字被动句在书中占有绝对优势,其谓语和宾语也都有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